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2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99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158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360篇
内科学   280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67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94篇
综合类   1261篇
预防医学   694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489篇
  12篇
中国医学   562篇
肿瘤学   75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09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8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71.
神经生长因子偶联物对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偶联物 (NGF -Tf)对老年性痴呆 (AD)大鼠的影响 .方法 以手术切断大鼠双侧隔 -海马胆碱能通路的方法建立AD动物模型 ,每天从大鼠尾静脉注射NGF -Tf .通过水迷路试验观察大鼠的记忆和方向辨别能力 ;对海马和隔区行神经组织学检查 ;应用酶组织化学技术显示相应区域的ChAT ,采用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酶活性以判断其胆碱能功能状态 .结果 水迷路试验中 ,NGF -Tf组在 10s内抵达平台的正确反应平均数提高 (p <0 .0 5 ) .光镜下 ,NGF -Tf组隔区仅见轻微萎缩性改变 ,而模型组隔区萎缩性改变较明显 ,表现为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 ,细胞轮廓不清 ,有胶质细胞增生 ;正常对照组、NGF -Tf组和模型组的海马区未见明显病理性改变 .ChAT染色统计结果显示 ,正常对照组、NGF -Tf组大鼠的海马区及隔区IOD值与模型组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NGF -Tf能穿透血脑屏障 ,有效防止模拟AD病变的大鼠的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变性和死亡 ,改善其记忆和方向辨别能力 ,促进其胆碱能神经元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2.
73.
另一种善良     
那年,我刚从医学院毕业,分配 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带 我的是吴姨,她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妇 产科医生。 待在妇产科里,每天都能从前来 就诊的女人们嘴里,听到一个个与爱 情有关的或悲或喜的故事。吴姨说: “呵,天天听,感觉都麻木了。”她给我  相似文献   
74.
同种LAK细胞制备的条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志刚  明雨 《现代免疫学》1994,14(6):353-354,375
以健康人外周血为来源,采用简便易行的体外大规模分离和培养LAK细胞工艺,加入LAK细胞活性增强因子,可明显地提高同种异体外周血中LAK前体细胞的体外扩增能力和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由此工艺扩增培养的LAK细胞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75.
美国药用植物研究会的“新千年天然产物研究”国际会议暨第48届年会与国际民族药理学会的题为“民族药理学2000:挑战新千年”的第6届国际会议于2000年9月3~7日在瑞士苏黎士大学联袂召开。会议程序有大会报告、小组讨论、大会发言和大字报展示。与会者大多为从事植物药基础研究的生药学家。瑞士前诺贝尔奖获得者、退休物理化  相似文献   
76.
为了探究传统治肾中药黄蜀葵花的提取物——黄蜀葵花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Abelmoschus manihot,TFA)在体内改善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和足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作用和机制,并进一步揭示其科学内涵,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FA组和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ROS)组。通过“高脂饲料饲养、单肾切除以及STZ腹腔注射”等综合措施联合诱导改良型DKD大鼠模型。成模后,对于4组大鼠,每天经灌胃分别给予其双蒸水、TFA混悬液以及ROS混悬液。在中、西药物干预的第8周末,处死全部大鼠,收集尿液、血液以及肾组织等标本,进而针对DKD模型鼠IR和足细胞EMT相关的各项参数和指标进行检测和观察,包括大鼠一般情况,体质量(body weight, BW)及肾脏质量(kidney weight, KW),生化参数和IR指标,肾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制备抗禽流感病毒(AIV)核蛋白(NP)的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特性鉴定。方法:分别用甲醛灭活的和TritonX-100裂解的AIV H9N2及AIVNP基因的原核表达产物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间接ELISA筛选及克隆化,建立能稳定分泌抗AIV NP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mAb的效价采用间接ELISA测定,用交义反应试验及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mAb的特异性。结果:经细胞融合、筛选及克隆化,间接ELISA法测定,mAb共得到6株能稳定分泌抗禽流感病毒NP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4F4、1C3、1G11、1C2、1D10及2E7。1G11、1D10腹水的ELISA效价最高,分别为2^-13和2^-14。交叉反应试验及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表明,两株mAb的特异性良好。结论:其获得6株抗AIVNP的mAb,其中2株mAb1C11和1D10的效价最高,特异性良好,为AIV的研究及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目的 研究VP 16诱导HL 6 0细胞凋亡的变化特点以及凋亡细胞及核基质中热休克蛋白 (HSP)表达的变化。 方法 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凋亡细胞基因组DNA断裂 ;TUNEL法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用免疫印迹方法显示凋亡细胞核基质蛋白、细胞总蛋白中HSP表达的差异。 结果 VP 16作用HL 6 0细胞 0 5h出现早期凋亡特征。作用 4h可见明显的DNA梯状条带。与未凋亡的细胞比较 ,凋亡细胞核基质蛋白中HSP70和HSC70表达明显上调 ;VP 16作用 2、3及 4h细胞总蛋白中HSP70的表达随时间延长略显增加 ;诱导 2 2h比诱导 4h时去除VP 16后孵至 2 2h凋亡细胞总蛋白HSP70表达量增强了 3 4倍。 结论  1 HL 6 0细胞早期凋亡形态出现在DNA梯状条带形成之前。 2 凋亡细胞核基质中HSP70、HSC70的表达明显增加 ,经 2、3及 4h作用的细胞总蛋白中HSP70表达差异不显著。这提示细胞凋亡后HSP70的活性位点主要位于核基质上。 3 VP 16作用细胞时间增长至2 2h ,HSP的保护作用可能消失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究荜茇酰胺(PL)在体外和体内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PL干预MDA-MB-231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2(Bcl-2)、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1A(CDKN1A/p21)、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存活素(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以MDA-MB-231细胞构建裸鼠荷瘤模型并给予PL干预,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PCNA、p-STAT3、STAT3、HIF-1α、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体外实验结果显示,P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PL下调MDA-MB-231细胞中PCNA、Bcl-2、p-STAT3、HIF-1α及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21蛋白表达水平。体内实验结果显示,PL可抑制裸鼠肿瘤增殖,下调肿瘤组织中PC...  相似文献   
80.
药物研发过程中,化合物-蛋白质相互作用(compound-protein interaction,CPI)预测是发现苗头化合物、药物重定位等研究的关键技术手段。近年来,深度学习被广泛应用于CPI研究,加速了药物发现中CPI预测的发展。本文重点讨论基于特征的 CPI 预测模型,首先,介绍了CPI预测中常见的数据库、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典型特征表示方法。根据建模中的关键问题,从多模态和注意力机制两个方面,对基于特征的CPI预测模型展开论述。在此基础上,选取其中12个模型,在3个经典数据集上评估了模型在分类任务和回归任务中的性能。本文总结当前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CPI预测方法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