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0篇
  免费   499篇
  国内免费   268篇
耳鼻咽喉   91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84篇
基础医学   376篇
口腔科学   41篇
临床医学   1106篇
内科学   679篇
皮肤病学   71篇
神经病学   156篇
特种医学   288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607篇
综合类   2382篇
预防医学   1074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765篇
  12篇
中国医学   918篇
肿瘤学   182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269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406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408篇
  2011年   520篇
  2010年   450篇
  2009年   500篇
  2008年   391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380篇
  2005年   328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313篇
  2002年   265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59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5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目的观察人肝癌细胞氧化应激模型中细胞内Hsp90α和20S蛋白酶体的表达的变化以及Hsp90α表达下调后对20S蛋白酶体功能的影响;明确热休克蛋白90α对20s蛋白酶体功能的影响。方法以500μMH2O2建立氧化应激HepG2细胞模型;通过ROS探针法观察细胞在不同氧化应激条件下ROS的分布和含量,通过MTT比色法观察氧化应激对细胞存活的影响;以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氧化应激对细胞内Hsp90α及20S蛋白酶体的合成的影响;以pSilencer2.1-U6neo载体,用电穿孔法建立稳定的Hsp90α抑制表达细胞株,通过检测糜蛋白酶活性观察氧化应激和降低Hsp90α表达对蛋白酶体活性的影响。结果氧化应激后细胞内ROS的含量增多,且分布从胞浆向胞核转移;随着作用时间延长,H2O2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程度增强;氧化应激导致胞内Hsp90α表达量先增加后降低,20S蛋白酶体表达量明显降低;siRNA干扰组蛋白酶体活性显著下降。结论氧化应激可影响细胞内Hsp90α和20S蛋白酶体的表达并改变其细胞内分布;氧化应激及降低Hsp90α的表达均可影响蛋白酶体的活性;Hsp90α对蛋白酶体功能维持起保护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高血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含量与动态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及其与24小时动态血压值的相关性。方法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60.2±11.7岁,男性30例,女性28例,用比色法测定血浆硝酸根含量,并用24小时动态血压仪测量动态血压。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浆硝酸根含量(1.21±0.43nmol/ml)明显低于正常人(1.46±0.23nmol/ml),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平行,相关分析显示血浆硝酸根含量与24小时动态血压值呈负相关。结论一氧化氮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26例患者二尖瓣球囊分离术前后血浆心钠素(ANP)、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II(ATII)和醛固酮(ALD)水平的变化,并与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作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术前ANP、PRA和AL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01),术后ANP水平显著下降(P<0.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1),而术后PRA、ALD以及术前后ATII水平均无明显变化。ANP水平与心率、平均右房压、平均左房压和平均二尖瓣跨瓣压差呈显著正相关,与心输出量和二尖瓣口面积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01),与PRA、ATII和ALD水平无显著相关关系(P>0.1)。  相似文献   
994.
不稳定型斑块破裂继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是动脉硬化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的主要机制[1].不稳定性斑块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显著的炎症表现,炎症在ACS的发病中起重要的触发作用[2].  相似文献   
995.
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是一种较罕见的累及多部位软骨的炎性破坏性疾病,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其治疗主要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大多数RP患者上述治疗可有效地控制病情,但也有少数难治性患者常规治疗病情不能得到控制或者药物不能减量。  相似文献   
996.
当前脑囊虫病的诊断尚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事免疫学及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脑囊虫病取得较好效果。本文报道了用囊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脑囊虫病的对比观察。一、材料和方法病人来源,选自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内科门诊以脑囊虫病就诊同时作 IFAT 和 CT 检查的患者作观察对象。  相似文献   
997.
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再通、出血等问题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的必要性。方法选择用GDC或EDC、MDS、Matrix微弹簧圈行血管内栓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2例,共114个动脉瘤,112个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2例多发性动脉瘤患者各有1个小动脉瘤未行栓塞。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6.5年,平均10.5个月。随访方法为DSA,将随访时的DSA资料与栓塞术后即刻DSA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初始治疗的动脉瘤闭塞率为100%的58个(51.79%),≥95%的37个(33.04%),〈95%的17个(15.17%)。栓塞治疗后弹簧圈稳定的动脉瘤87个(77.68%),残腔体积缩小6个(5.36%),再通19个(16.96%)。采用GDC或EDC栓塞的90个动脉瘤中,14个再通(15.56%)。闭塞100%、≥95%和〈95%的动脉瘤,再通率分别为4.08%、26.67%和36.36%,三者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对术后再通的动脉瘤,9个及时补充GDC栓塞后均未发生再出血,而继续观察的5个动脉瘤中,有1个不全闭塞者发生迟发性再出血。随访结果,经MDS栓塞治疗的18个动脉瘤中,5个再通。采用Matrix微弹簧圈或Neuroform支架+Matrix微弹簧圈治疗的4个动脉瘤,无论是近乎完全闭塞还是不完全闭塞,DSA均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再通与初始治疗的闭塞程度、栓塞材料等因素有关。对闭塞不完全的动脉瘤,应通过DSA进行随访,若明显再通,需及时补充栓塞。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对我院68例~15岁的SVT患儿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测,确定SVT心内电生理机制类型,进行RFCA.结果 68例SVT中,房室结双径路30例(44.1%),房室旁路38例(55.9%).采用左侧旁路21例,右侧旁路15例,左、右双侧旁路2例.全部进行RFCA,即时手术成功率达100%,全部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内有4例患儿SVT复发,总复发率为5.9%,第2次消融均获得成功,随访1年无再发.1例并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患儿,RFCA后心脏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 RFCA对小儿SVT的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对<10岁的患儿,在RFCA中行全身麻醉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增加安全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儿经早期RFCA治疗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999.
络瘀通胶囊治疗中风病(脑血栓形成)99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络瘀通胶囊是由地龙、水蛭、黄芪、鸡血藤、全蝎、蜈蚣、僵蚕、川芎等药物组成的复方制剂。笔者于1999~2001年用络瘀通胶囊治疗中风病45例,疗效较好,并与用益脑复健胶囊治疗的5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Objectives To evaluate the changes of the plasma endothelin level in patients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 an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lasma endothelin level and the severity of heart failure, heart size,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with or not with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the changes of the plasma endothelin level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Methods The plasma endothelin level of 30 patients with DCM, 30 healthy control subjects, and their LVEF, PAP, heart size, plasma endothelin level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The plasma endothelin level in DCM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 135.93 ± 70. 65pg/mL) vs(43.65 ± 12.07pg/mL), P < 0.05 ; there was a correlation between ET level and heart size ( r = O. 4580, P = 0. 0109 ) ;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VEF of DCM and ET level( r = -0. 6922 ,P =0. 0021 ) ;and it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T level an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