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胎儿四腔心筛查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将胎儿四腔心作为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方法的优缺点,探讨提高胎儿先心病早期诊断的最佳方法。方法:970例中孕以后例行超声检查的孕妇(其中310例高危孕妇),进行胎儿四腔心切面的筛选性检查,发现可疑异常后加做全套胎儿超声心动图,将结果与胎儿尸检查或产后超声心动图相对照。结果:胎儿四腔心的显示率为100%,胎心照射时间<5min,共检出胎儿心脏异常9例(0.93%),其中尸检证实5例,漏诊大动脉畸形2例(0.2%)。结论:胎儿四腔心作为先心病的初筛手段简便易行,可发现大多数先心病,但会漏诊大动脉畸形,故最佳的筛查组合应为四腔心+两心室流出道切面。  相似文献   
12.
四腔心加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对胎儿心脏畸形的筛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1 对象 2003-06~2004-06我院行产前超声筛查的中孕期孕妇及高度怀疑胎儿心脏畸形的晚孕期孕妇2648例,年龄18~42岁,孕周19~34周。  相似文献   
13.
小儿冠状动脉超声显示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小儿冠状动脉超声的操作技巧并观察冠状动脉的形态学改变,为早期诊断川崎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160名正常儿童和40例川崎病患儿,根据冠状动脉的走行,结合心脏解剖断面,取左心室长轴、主动脉短轴、左心室短轴、心尖四腔心切面及非标准切面分段扫查.结果(1)正常左右冠状动脉主干长轴为2条平行直线,管壁纤细、回声均匀、腔内回声清晰;(2)胸骨左缘心底短轴、非标准左心室长轴、右心室流出道长轴、左心室二尖瓣水平短轴、心尖两腔心和五腔心切面分别可显示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的长轴或短轴图像;(3)胸骨左缘心底短轴、非标准左心室长轴、右心室流入道(右心室两腔心)、心尖四腔心移行切面等可分别显示右冠状动脉主干及起始部、中段、远端(后降支).尤其是当冠状动脉有扩张时,冠状动脉各段都能很好显示.结论追踪冠状动脉走行,并结合心脏解剖断面,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冠状动脉能进行较完整的全程显示,从而可以准确判断冠状动脉是否有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胎儿三血管气管平面(3VT切面)对胎儿大动脉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05年12月我院产前超声筛查出的胎儿大动脉异常42例,取胎儿心脏检查的常规6个标准切面,然后在四腔心观的基础上缓慢平行向胎儿头侧移动探头即可显示胎儿三血管气管平面,再叠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各房室及大动脉血流分布和血流方向。结果:42例胎儿大动脉异常中34例3VT切面有异常,包括大动脉内径异常、大动脉排列异常、大动脉位置异常、大动脉血流方向异常和大动脉数目异常。8例3VT切面无异常。结论:三血管气管切面对诊断胎儿大动脉异常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大动脉转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以来6例经胎儿大动脉转位的产前超声心动图表现。采用心脏三节段分析法进行分析,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四腔心、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心底短轴、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三血管切面及三血管气管切面,在各标准切面基础上微调探头的方向以追踪大血管的走行及相互关系。结果:6例胎儿大动脉转位,4例尸体解剖检查(尸检)证实,1例引产后拒绝尸检,1例被产后超声心动图和手术证实。结论:心底短轴切面和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是诊断胎儿大动脉转位的主要切面,四腔心、三血管气管、三血管、主动脉弓长轴、两心房等切面对大动脉转位合并的畸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患男,21岁。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10的入我院诊治。10年前当地医院诊断动脉导管未闭(PDA),开胸后未发现未闭的动脉导管。入院后体检:胸骨左缘第4肋间可触及震颤,心界向左下扩大,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闻及Ⅳ级连续性杂音,广泛传导。超声提示:左房、左室扩大,肺动脉干增宽。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于肺动脉内见异常血流信号。结果提示:PDA,主-肺动脉间隔缺损(APSD),决定行PDA封堵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的超声心动图特征进行分析,找出漏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2012年3月期间经手术或心血管造影证实的PAPVC患者21例资料。结果 21例病例中,其中漏诊7例,误诊1例。结论对右房室增大伴或不伴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无论有无房间隔缺损均应警惕PAPVC的可能,应常规对肺静脉进行检测。检查者应多部位、多切面及用多种方法仔细观察,以提高对PAPV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代文)的降压效果及其对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对95例轻、中度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进行24周的缬沙坦治疗(80~160mg/d,顿服),并对治疗前后的血压、超声多普勒心动图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24周的治疗,血压从165/112mmHg降至130/84mmHg(P<0.01),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也明显下降(P<0.01)。结论缬沙坦作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9.
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梁海南  吴本清 《广东医学》2002,23(7):663-664
川崎病 (KD)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病因未明的发热性疾病 ,全身性血管炎是其主要病理改变。由于本病病因不明 ,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病程中出现的一组主要临床表现 ,而缺乏特异性的病原学诊断依据。1970年日本KD协会首次拟定KD诊断标准 ,并于 1984年重新修订。后者对规范KD的诊断尤其是防止过宽诊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 ,由于KD的主要临床表现并不具特异性 ,与许多儿科感染性或免疫性疾病的表现有交叉重叠 ,而且KD的一些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发热后许多天才相继出现 ,这些均给KD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另据统计显示 ,目前不完全符合…  相似文献   
20.
单纯性二尖瓣前叶裂(IAMC)是先天性二尖瓣返流中的一种罕见类型。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可发现二尖瓣前叶裂隙,可观察有无同时合并房室间隔缺损。本院1983年9月至1985年10月诊断三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