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及处理原则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性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高血压脑出血经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病例中,22例意识完全恢复,1例植物生存,2例病情无好转放弃治疗。无一例因手术而导致病情加重。结论 小骨窗开颅术是一种简单,快捷,有效,损伤小的手术方法,但病例的选择,手术技巧,及术后处理极为重要,直接影响到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治疗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臭氧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134例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并在病变椎间盘内注射浓度为40μg/mL的医用臭氧,通过随访评定其疗效.结果 穿刺成功率100%,治疗后3~12个月随访,患者显效38例(28.4%),有效80例(59.7%),无效16例(11.9%),总有效率88.1%.患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术是一种新兴的介入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具有安全性高、方法简便、疗效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胰腺炎(CP)模型大鼠肝脏胰岛素受体(IR),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蛋白表达的改变,探讨慢性胰腺炎继发性糖代谢异常的可能机制。方法:将用油酸诱导的CP大鼠作为模型组,同法注入生理盐水的大鼠为对照组,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肝细胞IR,IRS-1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模型组IR,IRS-1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都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胰岛素信号转导异常可能参与了CP继发糖代谢异常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股静脉梗阻性病变侧支循环建立的途径.方法 采用下肢直接静脉造影的方法对36例病人进行检查.应用容积再现(VR)显示和判断病变侧支循环图像.结果 股静脉梗阻所致的侧支循环主要包括两类:第一类为深静脉之间的吻合支形成,同侧闭孔静脉为主要深静脉吻合通路(30例,83.33%);第二类为深静脉与浅静脉之间的吻合支形成.深静脉和浅静脉的吻合途径主要是腹壁静脉(30例,83.33%),旋髂静脉(18例,50%),阴部外静脉(12例,33.33%),其它浅静脉(12例,33.33%).结论 VR技术对判断股静脉梗阻性病变侧支循环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迷走神经对大鼠肝脏葡萄糖代谢和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对于大鼠肝脏葡萄糖代谢和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方法:(1)建立去迷走神经肝脏模型,SD大鼠32只分模型组及对照组,每组16只。模型组切除迷走神经肝支,对照组仅行开腹神经探查手术。术后每周各采集1次肝脏组织标本,每次4只,连续4周。标本进行VAChT免疫组化,观察肝脏胆碱能神经纤维的表达情况。(2)肝糖原及肝纤维化指标测定.SD大鼠32只分为实验空腹、实验进食及对照空腹和对照进食4组,各8只。实验组行迷走神经肝支切除,对照组行开腹神经探查手术。各组分别测定肝糖原,以及肝组织HA、LN、PC Ⅲ和CIV含量。结果:模型组去迷走神经3周后肝胆碱能神经明显减少,第4周基本消失。实验组空腹肝糖原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进食后亦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进食后肝糖原增加显著(P<0.01)。实验组HA、LN、PC Ⅲ和CIV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大鼠去除迷走神经后4周,能够达到完全去神经肝脏状态,肝脏去迷走神经后葡萄糖的合成和储存能力显著降低,去神经后肝脏的抗纤维化能力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实验性慢性胰腺炎大鼠肝组织核转录因子(NF-кB)的表达以及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慢性胰腺炎大鼠模型,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NF-кB蛋白的表达,应用放免法检测血清IL-6、TNF-α的水平.结果:慢性胰腺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NF-к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血清细胞因子IL-6、TNF-α含量增加.大承气颗粒治疗组及丹参治疗组NF-кB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慢性胰腺炎导致大鼠肝组织NF-кB蛋白的表达升高,大承气颗粒及丹参对NF-кB蛋白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双源双能量CT检测痛风石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双源双能量CT(DECT)检测痛风结石的价值。材料与方法:3例已确诊为痛风的患者以及10例对照者纳入本研究,均在双源CT上进行了手或足的DECT扫描,利用痛风结石软件进行分析,并以绿色伪彩色显示;记录是否能够显示痛风石以及其分布情况。结果:3例患者双足以及双手均显示多发骨内和骨外痛风石,以指(趾)间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最显著;而10例对照者的双足均未显示痛风结石。结论:DECT能以伪彩色编码的形式显示并定量研究痛风结石,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治疗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臭氧与疗效的关系。方法134例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并在病变椎间盘内注射浓度为40μg/mL的医用臭氧,通过随访评定其疗效。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治疗后3~12个月随访,患者显效38例(28.4%),有效80例(59.7%),无效16例(11.9%),总有效率88.1%。患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术是一种新兴的介入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具有安全性高、方法简便、疗效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