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7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目的:观察中药通心络和他汀类药物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外周血EPCs,经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鉴定后,并进一步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CD34、CD133,将贴壁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终浓度10μmol/L)、通心络组(终浓度0、50、100、200、500、750和1000μg/ml),作用不同时间(0、12、24、48、60和72h)后,检测细胞形态及计数,再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Transwell小室、黏附功能检测评价其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不同浓度通心络组、阿托伐他汀组均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EPCs数量,显著改善其增殖、迁移、黏附能力,通心络在500μg/ml时对细胞数量及功能改善最为显著。采用500μg/ml的通心络进行时效作用的研究,各组呈时间依赖性增强,EPCs的数量和功能在72h达到高峰。结论:通心络和阿托伐他汀均能在体外提高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及功能。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OX 1)在静脉移植物粥样硬化中的表达及洛沙坦抗静脉移植物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行自体颈外静脉移植术后 ,随机分为高胆固醇组 (HC组 ,n =10 ) ,洛沙坦组 (LHC组 ,n =10 )和对照组 (C组 ,n =10 ) ,分别给予高胆固醇饮食、高胆固醇饮食加洛沙坦和正常饲料喂养。在实验 12周末处死动物 ,检测血脂水平 ,同时静脉移植段行HE染色计算内膜增厚程度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LOX 1的分布 ,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检测LOX 1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 实验各组的静脉移植物均发现以显著内膜增厚为表现形式的新生内膜过度增生。而在HC组可见在显著内膜增厚基础上发生的典型的粥样硬化病变 ,洛沙坦可减小粥样硬化病灶范围及粥样斑块不稳定程度。C组的内皮和新生内膜可见LOX 1少量表达 ,HC组的内皮和粥样硬化部位LOX 1的表达显著上调 (0 93± 0 34比 0 31± 0 14 ,P <0 0 1) ,而洛沙坦可以下调这种由高脂引起的LOX 1的高表达 (0 5 2± 0 2 1比 0 93± 0 34,P <0 0 1)。结论 LOX 1表达于兔自体静脉移植物的内皮和新生内膜 ,高胆固醇血症可以上调静脉移植物粥样硬化部位LOX 1的表达 ,洛沙坦能够通过下调LOX 1的表达发挥抗静脉移植物粥样硬化的  相似文献   
63.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麝香通心滴丸治疗心力衰竭的潜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综合数据库(TCMID)筛选麝香通心滴丸潜在的活性成分与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心力衰竭相关的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共有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最后应用R Studio的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基因本体(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且类药性(DL)≥0.18为标准筛选出化合物92个有效成分。从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得13194个与心力衰竭相关的靶基因,有效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共筛选出140个共有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对药物的反应、循环系统血管过程、对类固醇激素的反应、管径的调节、血管直径的调节等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主要包括神经递质受体活性、G蛋白偶联氨受体活性、突触后神经递质受体活性、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等。活性物质主要作用于神经活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等通路。结论麝香通心滴丸中的有效成分可能通过调节血管直径、改变激素作用、改善代谢等机制对心力衰竭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针刺臀痛穴配合龙氏正骨推拿复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1例。其中治疗组采用针剌臀痛穴配合龙氏正骨推拿复住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状态评分、起效时间、疗程及中、远期疗效等多雏效应指标,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比较,治疗组起效更快,疗程更短并且中、远期疗效更好。结论:针刺臀痛穴为主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症,简单方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5.
血管外膜损伤后血管内皮的功能及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汤月霞  梁春  吴宗贵 《心脏杂志》2009,21(3):347-350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损伤在外膜损伤致内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纯种新西兰大白兔,采用胶原酶消化+机械分离的方法建立外膜损伤动物模型,HE染色后,观察外膜损伤血管的形态变化。采用Medlab-U/4C501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电镜下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的微观形态变化。用实时PCR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的表达。结果 外膜损伤后3 d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退及内皮细胞损伤,7 d出现内膜增生性病变。结论 血管外膜损伤可能通过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内膜病变的形成。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通心络(tongxinluo,TXL)对软脂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 cell,EPCs)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和活性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贴壁细胞分成7组:对照组以M199培养液培养48h;PA各浓度组(共3组)分别用含200,400,800μmol/L PA的M199培养液孵育48h;通心络干预组(共3组)分别先用含100,200,400μmol/L TXL的M199培养液干预2h后,再加入400μmol/L PA孵育48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提取细胞蛋白,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蛋白活性水平。结果:PA呈浓度依赖性诱导EPCs凋亡;加入TXL干预,EPCs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Western blot和分光光度法检测显示,PA组EPCs的caspase-3蛋白表达及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200和400μmol/L TXL干预组明显低于PA组(P0.05)。结论:PA呈浓度依赖性诱导EPCs凋亡,TXL能部分抑制PA的上述作用,其机制与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及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观察葡萄糖浓度波动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活性氧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收集贴壁细胞,进行FITC-UEA-Ⅰ、DiI-acLDL双染色鉴定,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表面标志CD34、CD13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EPCs给予不同浓度波动幅度(0、10、20 mmol/L)、不同浓度波动间期(3、6、12 h)、不同平均浓度(20、25、30 mmol/L)的葡萄糖,培养一定时间(6、12、24、48、96 h)后,以氯甲基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酯染色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 葡萄糖浓度波动幅度越大、浓度波动间期越小、平均浓度越高,细胞内MFI越高(P<0.05)。平均浓度对MFI的影响随时间减小;而浓度波动对MFI的影响随时间增大(P<0.05)。结论 葡萄糖浓度波动在葡萄糖所致人外周血EPCs慢性氧化应激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8.
丹参多酚酸盐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清TNF-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丹参多酚酸盐(salvianolate)对C57BL/6J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的影响,以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给8周龄雄性C57BL/6J ApoE基因敲除小鼠喂食高脂饮食,腹腔注射丹参多酚酸盐,随机将其分为模型组(仅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丹参多酚酸盐低剂量(60mg/kg)组、中剂量(120mg/kg)组、高剂量(240mg/kg)组,每组12只,共50只;正常对照组(即C57BL/6J野生型小鼠)10只.32周末时处死各组小鼠,留取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各组小鼠血清TNF-α水平.结果:32周末时,随丹参多酚酸盐剂量的增加,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清TNF-α浓度逐渐降低,丹参多酚酸盐各剂量组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1);丹参多酚酸盐低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两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1);丹参多酚酸盐各浓度组之间亦有明显差异(P均<0.01).结论:各剂量组丹参多酚酸盐均能够降低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清TNF-α水平,随剂量增加,减低越明显,说明丹参多酚酸盐能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9.
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春  吴宗贵 《上海医学》2005,28(4):270-273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当前调脂药物中最有效的一类药物,无论在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中,其均可明显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而且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21世纪后,人们开始关注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应用,强化调脂和消退、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在免疫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的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经含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100 ng/ml)和重组白介素(rhIL) 4(20 ng/ml)的Cellgro培养,使其分化为DC。DC与50~100μmol/L普伐他汀孵育72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CD1a、CD40、CD86、HLA DR),混合T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h1/Th2 [白介素(IL)- 12、干扰素(IFN) γ/ IL- 2、IL- 10]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经普伐他汀处理的DC可下调CD80、CD86、HLA DR和CD1a的表达,对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明显减弱,明显抑制DC- Th1 细胞因子IL -12 和IFN -γ的分泌(P<0.05),但对Th2细胞因子IL -2 和IL -10水平无明显影响。100μmol/L甲羟戊酸可逆转普伐他汀的作用。结论 普伐他汀可明显抑制DC的成熟和免疫活性,此作用与甲羟戊酸途径有关。这可能是他汀类药物免疫调节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