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归元片对小鼠甲基苯丙胺行为敏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归元片对甲基苯丙胺行为敏化的影响.方法:测定小鼠的自主活动,观察归元片对小鼠自主活动及甲基苯丙胺急性活动增强效应的影响.小鼠慢性甲基苯丙胺处理,建立甲基苯丙胺诱导的行为敏化小鼠模型,观察归元片对甲基苯丙胺行为敏化获得和表达的影响.结果:归元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小鼠的活动性,对甲基苯丙胺的急性高活动效应有抑制作用.归元片阻断小鼠甲基苯丙胺行为敏化的获得和表达.结论:归元片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具有抑制作用,能抑制甲基苯丙胺行为敏化的获得和表达,提示归元片能抑制甲基苯丙胺的奖赏效应,可能对防治甲基苯丙胺的滥用和成瘾有效.  相似文献   
12.
行为敏化动物模型在药物依赖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药物滥用和成瘾呈上升趋势。它既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医学问题。因此 ,对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进行依赖性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资料表明药物敏化与药物滥用和成瘾具有密切的关系 ,依赖性药物致敏化的药理学特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行为敏化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 ,阐述了行为敏化形成和表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着重探讨了行为敏化动物模型在药物依赖性评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钛镍合金-硅橡胶组合式人工食管研究食管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食管部分切除后食管重建的过程及机制。方法以钛镍合金、硅橡胶作材料制成组合式人工食管,以16只普通家猪作动物实验,切除一段长约7 cm的胸段食管,以人工食管替代,分别于术后第1,2,3,4,5,6,7,8周及3,4,6,8,10,12个月处死动物,动物尸体解剖,标本作连续切片病理观察,分析食管缺损部分重建情况。结果①1周时间人工食管周围形成假道,即“新生食管”,包绕人工食管;②“新生食管”起初以肉芽组织为主(约2周),2周后代以纤维结缔组织;③约4周后,食管上皮细胞爬行并可完全覆盖“新生食管”内腔,钛镍合金网内未见内皮长入;④本实验可观察到新生的平滑肌细胞,但未见到腺体再生;⑤人工食管脱落后“新生食管”中间段均见不同程度的狭窄,随着时间的增加(约6个月后),狭窄段趋于稳定。结论一定长度下的食管缺损可通过自身重建修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中枢5-羟色胺能系统对吗啡诱导小鼠行为敏化的介导作用。选用雄性昆明小鼠,每天2次注射生理盐水或吗啡10mg/kg,连续3天。停药5天后,于第9天,进行吗啡激发试验,测定小鼠的自主活动60min,观察行为敏化效应。此外,选用5-羟色胺前体物质5-羟色氨酸作为工具药,分别在吗啡处理阶段(形成期),吗啡停药阶段(转换期)以及吗啡激发试验前腹腔注射20-80mg/kg5-羟色氨酸。激发试验给予吗啡后,立即测定小鼠的自主活动。实验第9天激发试验数据表明,每天2次反复给予吗啡的小鼠,其自主活动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说明小鼠对吗啡产生了行为敏化效应。5-羟色氨酸可以选择性抑制吗啡对小鼠行为敏化的诱导作用,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然而,5-羟色氨酸对小鼠吗啡行为敏化的转换和表达无明显药理作用。因此,中枢5-羟色胺能系统的功能水平上调可能对吗啡诱导小鼠行为敏化效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与两种不同流速模式(恒速和减速)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比较,评价双相气道正压通气(DuoPAP)在心脏术后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心内直视手术者40例,术后分别采用恒速、减速SIMV和DuoPAP模式通气,比较血流动力学、血气、呼吸力学参数及呼吸肌做功指标的变化。结果DuoPAP和减速SIMV的气道压峰值(Ppeak)、气道阻力(Raw)和吸气功(WI)较恒速型SIMV明显降低(p<0·01);前两种通气模式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通气模式的其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的SIMV模式比较,DuoPAP模式对血流动力学、血气参数无明显影响,且与恒速型SIMV比较,可明显降低吸气时的Ppeak、Raw和WI,应用于心脏术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人工食管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只植入胸段记忆合金组合式人工食管的实验动物模型术后所进行X线平片和食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研究.结果 X线平片清晰显示胸内植入记忆合金组合式人工食管植入的位置原位固定>9个月3只;2~3月内脱管3只;>3个月内脱管4只;管体全部滑至胃内.食管造影连续摄片显示重度新生食管狭窄3只;轻度新生食管狭窄4只,同期介入安放食管支架2只.全组仅见1只发生吻合口细小瘘,无发现其它胸内并发症.结论①X线检查是进行人工食管动物实验研究简单且实用的检查方法.②食管造影连续摄片检查方法可为已建立植入人工食管的猪实验动物模型术后的观察研究及介入治疗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帮助.  相似文献   
17.
病人男,56岁.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上消化道造影见食管胸段长约5.6 cm充盈缺损.2009年2月行左胸入路食管癌根治,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术中见肿瘤位于食管中段,约5 cm×4cm×9cm大小,浸润食管全层,无明显外侵,瘤体凸入腔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单针吗啡诱导的行为敏化是研究阿片类药物成瘾神经可塑性变化的重要动物模型。目前认为隔核是脑内与奖赏、学习和记忆等关系较为密切的核团之一。因此,本研究将探讨隔核在单针吗啡诱导的行为敏化中的作用,并初步解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和结果通过旷场实验发现,单针吗啡(第1天:3~-30 mg·kg-1,sc)预处理的大鼠在吗啡(第8天:3 mg·kg-1,sc)激发时表现出高活动性,也就是行为敏化反应;在敏化实验前进行双侧隔核电损毁手术,发现大鼠对吗啡的行为敏化反应消失,但对吗啡的急性反应不受影响;而在单针吗啡预处理之后立即进行双侧隔核电损毁,发现7 d后大鼠在吗啡激发时仍表现出行为敏化;此外,通过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和甩尾实验,分别评价了吗啡在隔核损毁大鼠中的奖赏与镇痛作用;为了进一步明确隔核参与行为敏化的过程,按照侧隔核与中隔核的分区,分别通过核团内微量注射吗啡的方法建立行为敏化。发现预处理时在侧隔核或中隔核给于吗啡(30μg/rat)能使大鼠在激发后(3mg·kg-1,sc)出现行为敏化;预处理前,在侧隔核或中隔核内给与利多卡因(10μg/rat)或mu受体拮抗剂β-FNA(2μg/rat)能抑制行为敏化的建立。结论在吗啡预处理前,隔核损毁或者阻断隔核内阿片受体能抑制行为敏化的建立,说明隔核是参与单针吗啡诱导行为敏化形成期的关键性核团,并且侧隔核与中隔核的mu受体可能是这一过程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考察先天性嗜酒(FH/Wjd)大鼠嗜酒的行为特性。方法采用双瓶(5%或10%乙醇和自来水)自由选择的方法,观察FH/Wjd大鼠的饮酒量、饮水量和乙醇偏爱率,并进一步探讨FH/Wjd大鼠饮酒的昼夜差异性;在乙醇剥夺实验中,研究乙醇剥夺24h对FH/Wjd大鼠饮酒量和乙醇偏爱率的影响;选用固定比率(FR1)实验程序,探讨FH/Wjd大鼠操作性自身饮酒的行为特点。结果在双瓶自由选择饮酒实验中,给予5%乙醇,大鼠的饮酒量为(4.3±0.2)g·kg-1·d-1,饮水量为(20.1±2.3)g·kg-1·d-1,乙醇偏爱率为(82.9±2.0)%;给予10%乙醇,大鼠的饮酒量为(6.4±0.2)g·kg-1·d-1,饮水量为(37.2±2.7)g·kg-1·d-1,乙醇偏爱率为(69.2±2.0)%,与5%乙醇相比较,饮酒量和饮水量显著增大,但乙醇偏爱率明显降低。FH/Wjd大鼠的饮酒行为呈明显的昼夜节律,夜间饮酒量和乙醇偏爱率均显著高于白天,夜间饮水量虽呈增加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FH/Wjd大鼠乙醇剥夺24h,再次给酒后1h的饮酒量增加37.7%,乙醇偏爱率增加22.1%;再次给酒后24h的饮酒量增加15.6%,乙醇偏爱率存在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FH/Wjd大鼠操作性自身饮酒行为训练13d后,连续测试3d,操作性饮酒行为的偏爱率为49%~64%。结论FH/Wjd大鼠具有饮酒量大和乙醇偏爱率高的特点,存在明显的乙醇剥夺效应,并可在短期内建立操作性自身饮酒行为,是一种理想的先天嗜酒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 :1996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术前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冠心病的病人 15例。 9例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 ,6例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CABG (OPCABG)。  结果 :9例在体外循环下手术的病人 ,术后早期肾功能指标均较术前差 ;6例行OPCABG的病人 ,术后早期肾功能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围术期腹膜透析 4例 ,血液透析 2例 ,其中 1例行术中血液透析 ,肾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 ;全组无术中死亡 ,1例术后第 3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结论 :术前肾功能不全的病人 ,经过适当的术式选择及积极的术中及围术期处理 ,大多可以安全渡过肾功能衰竭关 ,接受CABG ,达到改善症状延长生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