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23篇 |
内科学 | 5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30篇 |
综合类 | 44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13篇 |
中国医学 | 17篇 |
肿瘤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目的:对某“癌症高发村”村民1990年~2010年恶性肿瘤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以确认村民所述“癌症高发”的真实性。方法:收集该地最近20年恶性肿瘤死亡患者资料,计算恶性肿瘤构成比和死亡率,并与全国水平相比较..结果:恶性肿瘤死亡率为337.84/10万,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128.65/10万;肝癌死亡率168.92/10万,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26.93/10万;男性死亡率为472.94/10万,女性死亡率为202.70/10万,分别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161.69/10万和93.75/10万;40岁以上的恶性肿瘤死亡患者有17人,占85.0%;13名死亡患者(65.0%)其疾病最高诊断单位为三级甲等医院。结论:恶性肿瘤是该地区村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死亡率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肝癌应为重点防治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MRI对钼靶BI-RADSⅢⅣ级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对比。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39例女性患者共41个钼靶BI-RADSⅢⅣ级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对比。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39例女性患者共41个钼靶BI-RADSⅢⅣ级乳腺病灶,分析其超声及MRI影像表现,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超声对BI-RADSⅢⅣ级乳腺病灶,分析其超声及MRI影像表现,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超声对BI-RADSⅢⅣ级乳腺病变的诊断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82.1%、阳性预测值为70.6%、阴性预测值为95.8%,MRI的诊断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89.3%、阳性预测值为80.0%、阴性预测值为96.2%。超声、MRI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5.4%、90.2%,经配对卡方检验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7)。结论超声、MRI均可提高钼靶BI-RADSⅢⅣ级乳腺病变的诊断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82.1%、阳性预测值为70.6%、阴性预测值为95.8%,MRI的诊断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89.3%、阳性预测值为80.0%、阴性预测值为96.2%。超声、MRI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5.4%、90.2%,经配对卡方检验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7)。结论超声、MRI均可提高钼靶BI-RADSⅢⅣ级乳腺病变的检出率及准确率,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17.
肌少-骨质疏松症是肌少症和骨质疏松症并存的老年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 肌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在今后几十年将大幅增加, 其不良后果包括更高的跌倒、骨折、虚弱和死亡风险。尽早对肌少-骨质疏松症进行诊断和干预治疗, 对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肌少-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分子机制、不良后果及可能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评价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对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1—6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120例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六味地黄丸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1年。检测治疗前后骨转换标志物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的表达水平和腰髋部骨密度。应用SF-36量表评估,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P1NP、β-CTX及腰椎、髋部骨密度均较入组时明显改变,2组组间血清P1NP、β-CTX及腰椎、髋部骨密度的平均百分比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NP:t=-12.902,P<0.001;β-CTX:t=-3.646,P<0.001;腰椎:t=13.814,P<0.001;髋部:t=21.606,P<0.001),六味地黄丸组优于对照组。入组时,六味地黄丸组和对照组SF-36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F-36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01),...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