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腔内介入治疗膝下动脉缺血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性分析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膝下动脉缺血性疾病的疗效,初步总结其技术要点、主要并发症防治与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4年11月至2007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65条肢体)膝下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患者行膝下病变段动脉球囊扩张(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或支架植入(stenting)治疗,观察症状的改善,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的变化,保肢率以及近期通畅率.结果 60例患者(65条肢体)中,技术成功51例,成功率83.3%;临床成功53例,成功率88.3%.症状完全缓解40例(66.7%),部分缓解13例(21.7%),无改善7例(11.6%);ABI从术前0.40±0.18增加到术后0.91±0.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例膝下截肢,4例足趾截趾,出院时保肢率为91%.随访54例,随访时间10 d至30个月,平均(14.5±1.2)个月.2例膝上截肢,2例膝下截肢,2例足趾截趾,保肢率88.9%(48例/54例);症状复发5例,复发率9.2%,血管再闭塞或再狭窄10例,通畅率81.5%,1年累积通畅率为57.3%.结论 腔内介入治疗膝下动脉缺血性疾病安全、可行,近期疗效确切,是该类疾病重要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2.
血管损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损伤的介入治疗方法 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采用介入方法 治疗血管损伤13例.损伤部位包括颈内静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下腔静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髂动静脉和股动脉,病变类型表现为刀刺伤后动静脉内瘘形成3例、血管裂伤伴周围血肿4例、外伤后假性动脉瘤3例、动脉损伤修复术后狭窄3例.行覆膜支架置入9例(10枚)、网状支架置入1例、球囊封堵2例、弹簧圈栓塞1例.结果 13例介入手术均取得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严重并发症.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覆膜支架置入后有少量内漏、左锁骨上动脉-颈内静脉瘘患者覆膜支架置入后有少量造影剂从颈内静脉渗出,均未作进一步处理,患者痊愈.随访12例,随访时间1~26个月,平均9.3个月.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术后12个月出现少量咯血,CTA检查无明显异常.未发现支架断裂、移位、变形或支架内狭窄,无病变复发.结论 介入治疗血管损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以确保操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3.
大隐静脉移植治疗四肢血管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移植在四肢血管损伤中的作用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对62例应用大隐静脉移植治疗的四肢血管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和36例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男45例,女17例,平均年龄26.3岁。交通事故伤43.5%,机器挤压伤占33.9%。血管损伤部位:小腿占54.8%,前臂占27.4%。移植大隐静脉长度13-45cm。血循环重建时间:2小时45分-24小时30分。59例肢体成活,占95.2%。随访36例,肢体缺血挛缩3例,神经功能恢复不完全5例,其余患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大隐静脉移植治疗四肢血管损伤保肢成功率高,应作为血管移植的首选血管。治疗中注重肢体功能恢复问题。 相似文献
54.
外伤性血管损伤的手术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血管损伤的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方法 . 方法 分组回顾分析85例血管损伤的1临床资料.损伤部位包括颈静脉、椎动脉、四肢主干血管、肠系膜上动脉.其中交通伤25例、锐器伤60例.行手术治疗62例(血管移植术37例,血管修补术25例),介入治疗23例. 结果 死亡1例,截肢1例.两组共随访58例,所有患者损伤血管通畅情况良好. 结论 及时止确的诊断对于血管损伤的救冶意义重大.介入治疗血管损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介入与手术方法 可联合应用丁血管损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总结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对207例下肢动脉硬化件闭塞症行介入治疗,统计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泛大西洋介入协会(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型分级之间的关系以及糖尿病和冠心病对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207例,介入手术成功190例.17例失败,其中13例为介入操作失败、4例死于术后重要脏器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穿刺点出血12例、假性动脉瘤4例、消化道出血2例、动脉破裂6例、脑梗塞8例、急性心衰9例、呼衰13例、肾衰6例、支架内血栓形成5例和蓝趾综合征1例.在本组患者的TASC分型中,股腘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9.84%(51/128),高于主髂型的18.99%(15/79)(P<0.05);患有糖尿病以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7.66%(13/47)和24.49%(12/49),高于无合并症患者的5%(2/40)(P<0.05).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术中操作不当、病变类型复杂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有关,术前注意合并症的处理及术中选择合理治疗方式、缩短手术时间等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6.
下肢动脉疾病腔内治疗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为主的下肢动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据统计,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50岁发病率2%~3%,≥75岁发病率约为20%,其已成为血管外科常见疾病。 相似文献
57.
多肢体离断伤再植1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肢体离断伤再植的手术方法和功能康复。方法1996年10月~2001年3月,收治11例肢体离断伤患者,分组同时进行断肢再植手术。断肢彻底清创,骨骼缩短不超过3cm,双踝离断采用等长短缩。骨断端采用钢板螺丝钉或克氏针固定,屈肌腱采用Kessler法修复,伸肌腱行双“8”字法缝合,各断肢吻合动、静脉比例为2:6~8,离断神经均采用外膜缝合法吻合修复。再植双腕完全离断8例,双踝完全离断1例,左腕完全离断、右踝和左小腿不完全离断1例,左腕及双踝不完全离断1例。结果11例24个肢体离断,全部再植成活。术后随访1.5~5年,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合理的人员组合、多数量的血管吻合和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断肢再植成活率及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分析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RAS)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45例RAS患者,53支肾动脉中单纯行腔内球囊扩张术(PTA)治疗11支,行球囊扩张及内置支架术(PTA/Stent)治疗者42支,随访9~48个月,检测患者的血压与血肌酐水平,并作肾动脉彩超。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后高血压治愈者9例,改善28例,肾功能改善12例。肌纤维发育不良及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血压改善有效率均为100%,高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率65.1%(P〈0.05)。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肾动脉18支,发现再狭窄者7支。结论PTA和PTMStent治疗肾动脉狭窄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股动脉长段闭塞的技术问题。方法 2005年3月~2011年2月采用腔内介入治疗股动脉长段闭塞(闭塞长度均≥10.0cm)患者325例(381条肢体);将其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进行比较,并对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动脉通畅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技术成功297例,技术成功率91.4%,15例(4.6%)单纯球扩,282例同时置入支架,术前、术后A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1±0.10vs0.72±0.15,P<0.01)。出院时症状明显缓解者276例。随访206例,随访时间30天至50个月,症状复发55例,复发率26.7%,6例膝上截肢,5例膝下截肢,15例足趾截趾,保肢率88.9%;1、3年累积通畅率分别为62.3%、37.2%。结论腔内治疗股动脉长段闭塞微创、安全,近期疗效确切,注意介入技巧可以提高腔内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肝静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腔静脉长段闭塞型布加综合征( 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意义.方法 对40例下腔静脉长段闭塞型BCS经彩超、CT、MR对肝静脉情况进行评估后,先经颈静脉行膈上段下腔静脉造影,观察有无肝静脉开口,再用椎动脉导管结合超滑导丝寻找肝静脉;显示肝静脉后,行肝静脉球扩、支架术.结果 40例BCS中,29例为肝静脉开口处隔膜或主干的短段闭塞,其中隔膜5例、主干短段闭塞24例,成功地对28例进行了肝静脉的介入治疗,其中单纯球扩5例,球扩加支架23例,1例穿刺失败.另11例为肝静脉的广泛阻塞无法行肝静脉的介入治疗.随访26例,平均随访(24.0±1.3)个月,症状复发5例(19.2%),彩超见肝静脉再狭窄或闭塞6例(23%).结论 下腔静脉长段闭塞,多数肝静脉病变仅是开口处隔膜或主干的短段闭塞,采用颈静脉入路行肝静脉球扩支架的方法,可以解除肝静脉梗阻、缓解门静脉高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