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5篇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总结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对207例下肢动脉硬化件闭塞症行介入治疗,统计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泛大西洋介入协会(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型分级之间的关系以及糖尿病和冠心病对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207例,介入手术成功190例.17例失败,其中13例为介入操作失败、4例死于术后重要脏器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穿刺点出血12例、假性动脉瘤4例、消化道出血2例、动脉破裂6例、脑梗塞8例、急性心衰9例、呼衰13例、肾衰6例、支架内血栓形成5例和蓝趾综合征1例.在本组患者的TASC分型中,股腘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9.84%(51/128),高于主髂型的18.99%(15/79)(P<0.05);患有糖尿病以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7.66%(13/47)和24.49%(12/49),高于无合并症患者的5%(2/40)(P<0.05).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术中操作不当、病变类型复杂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有关,术前注意合并症的处理及术中选择合理治疗方式、缩短手术时间等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SilverHawk斑块切除系统治疗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 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采用SilverHawk斑块切除系统治疗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36例(40条动脉).男28例,女8例,年龄60 ~ 84岁,平均(72 ±6)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下肢动脉CTA检查及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其中股腘动脉原发性病变25条动脉,股腘动脉支架内再闭塞15条.按泛大西洋协作组(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Ⅱ分型A、B、C、D型病变分别为6、6、9、4条;Rutherford分级3~5级,术前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 0.53±0.12.结果 本组技术成功率100%,治疗成功率87.5% (35/40),无死亡病例.3例术中出现并发症:2例为血管损伤,其中1例采用覆膜支架处理,另1例因出血不严重,未予特殊处理;1例发生远侧肢体动脉栓塞,采用导管吸栓.所有患者术后症状较术前减轻,术后ABI 0.72±0.18.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6.4±1.2)个月.其中1例在术后6个月出现再狭窄,再次置入球囊扩支架;对3例出现并发症患者行彩超随访,患肢股腘动脉病变段及栓塞处动脉通畅.结论 SilverHawk斑块切除系统治疗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安全有效,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Buddi-Chiari syndrome,BCS)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的评估.方法 37例肝静脉型BCS患者,术前常规行腹部彩超检查,CT扫描及肝脏血管重建.采用经颈静脉、经股静脉或二者联合途径行肝静脉穿刺造影及闭塞段的开通.术后给予护肝、抗凝、溶栓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34例,成功率92%,共开通了38条肝静脉.肝静脉开通后,单纯行球囊扩张患者9例;余25例患者置入肝静脉支架27枚,其中2例患者同时置入了右肝静脉和副肝静脉的支架.闭塞的下腔静脉开通后置入国产Z型支架7枚.肝静脉的压力术前24 ~ 48 cm H2O,平均为(36.0±3.4)cm H2O,介入治疗后即刻下降为11~34 cmH2O,平均(21.0±2.3) cm H2O.术后随访3 ~48个月,平均(23.0±2.0)个月,9例单纯行球囊扩张术治疗的患者中,有4例再次发生狭窄或闭塞,均再次行支架置入治疗.行支架置入的患者23例得到了随访,其中6例发生再狭窄或闭塞(6/23,26%).结论 肝静脉型BCS可根据肝静脉闭塞和肝内侧支建立的情况行介入治疗,可显著降低肝静脉和门静脉压力,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术后髂静脉支架治疗髂静脉病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155例下肢DVT患者经CDT治疗后,髂静脉远端主干静脉完全通畅,髂静脉残留狭窄大于50%者中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45例行髂静脉支架置入,对照组29例髂静脉未置入支架。观察指标:深静脉通畅率,CEAP分类法中临床分级(C)变化,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计分(VCSS)变化及生活质量调查表(CIVIQ)评分。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行静脉造影或彩超检查,实验组40例,对照组27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终点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5%(35/40)vs29.6%(8/27),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1年累积通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86.0%vs54.8%,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的CEAP分类法中临床分级(C)术前术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1±0.21vs0.69±0.23,P<0.01)。随访终点实验组及对照组VCSS术后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7±0.27vs6.56±0.23,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CIVIQ调查表终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2.67±3.01vs39.34±6.66,P<0.01)。结论髂静脉支架对下肢DVT导管溶栓术后治疗髂静脉病变能够提高深静脉的通畅率,提高疗效,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Amplatz血栓消融术(ATD)、溶栓(TL)及手术取栓(TX)治疗急性犬股静脉血栓形成后血管壁α—Actin表达的变化。方法将36只成年杂种犬的股静脉做成血栓模型分为ATD组(n=12)经皮将6-FATD导管置入血栓内以100000rpm行机械性血栓消融。TL组(n=12)经皮导管介入溶栓,以尿激酶4000U/min注入血栓中。TX组(n=12)以4F Fogarty导管取栓1次。另4只假手术(SH)作对照组。分别于1周及4周后行组织学检查了解股静脉壁α—Actin表达情况。扫描电镜观察股静脉内皮层情况。结果1周和4周时ATD组股静脉壁α—Actin染色面积百分比较少(P〈0.01)。1周时ATD及TL组内皮损伤较TX组轻(P〈0.05)。结论ATD对犬股静脉壁损伤较轻。  相似文献   
16.
静脉血栓形成(venous thrombosis,VT)在发达国家年发病率1‰。且随年龄增长呈递增现象,儿童的发病率1/10万,老年人接近1%”。。VT多发生在下肢深静脉,与其相关的主要并发症是血栓后遗综合征及致死性的肺动脉栓塞,发生率分别是20%”。及1‰~‰。我国尚缺乏大规模血栓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从近些年我科收治的病人来看,V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30例,其中行经腹左髂静脉松解、右髂动脉后置吻合术7例,左髂静脉切开成形、右髂动脉后置吻合术18例,左髂静脉病变段切除、人工血管原位移植术5例;同时行左股静脉瓣膜缩窄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20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患肢肿胀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原有肢体溃疡愈合或好转。随访21例,随访时间2~36月(平均23月),效果满意。结论: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以恢复血流通畅,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对207例下肢动脉硬化件闭塞症行介入治疗,统计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泛大西洋介入协会(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型分级之间的关系以及糖尿病和冠心病对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207例,介入手术成功190例.17例失败,其中13例为介入操作失败、4例死于术后重要脏器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穿刺点出血12例、假性动脉瘤4例、消化道出血2例、动脉破裂6例、脑梗塞8例、急性心衰9例、呼衰13例、肾衰6例、支架内血栓形成5例和蓝趾综合征1例.在本组患者的TASC分型中,股腘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9.84%(51/128),高于主髂型的18.99%(15/79)(P<0.05);患有糖尿病以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7.66%(13/47)和24.49%(12/49),高于无合并症患者的5%(2/40)(P<0.05).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术中操作不当、病变类型复杂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有关,术前注意合并症的处理及术中选择合理治疗方式、缩短手术时间等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9年9月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病变25例,其中狭窄13例,闭塞12例.单纯行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4例,同时行支架(stenting)植入者20例,植入支架22枚. 结果本组狭窄者技术成功率为100%(13/13).1例介入治疗失败,闭塞患者技术成功率为91.6%(11/12).介入治疗后患肢血压明显提高,患/健侧收缩压比由术前(0.60±0.11)mm Hg提高至术后(0.95±0.12)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3,P<0.01).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未发生脑卒中和栓塞.25例患者中随访20例,随访时间2~69个月,平均(30±3)个月,2例术后出现再狭窄,再狭窄率为8.3%(2/24),1例2个月后因脑梗死死亡.1、3年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2.5%及81.3%.结论 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病变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对207例下肢动脉硬化件闭塞症行介入治疗,统计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泛大西洋介入协会(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型分级之间的关系以及糖尿病和冠心病对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207例,介入手术成功190例.17例失败,其中13例为介入操作失败、4例死于术后重要脏器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穿刺点出血12例、假性动脉瘤4例、消化道出血2例、动脉破裂6例、脑梗塞8例、急性心衰9例、呼衰13例、肾衰6例、支架内血栓形成5例和蓝趾综合征1例.在本组患者的TASC分型中,股腘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9.84%(51/128),高于主髂型的18.99%(15/79)(P<0.05);患有糖尿病以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7.66%(13/47)和24.49%(12/49),高于无合并症患者的5%(2/40)(P<0.05).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术中操作不当、病变类型复杂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有关,术前注意合并症的处理及术中选择合理治疗方式、缩短手术时间等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