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00篇 |
免费 | 149篇 |
国内免费 | 12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3篇 |
儿科学 | 18篇 |
妇产科学 | 32篇 |
基础医学 | 98篇 |
口腔科学 | 14篇 |
临床医学 | 551篇 |
内科学 | 256篇 |
皮肤病学 | 19篇 |
神经病学 | 54篇 |
特种医学 | 12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19篇 |
综合类 | 1176篇 |
预防医学 | 399篇 |
眼科学 | 55篇 |
药学 | 536篇 |
13篇 | |
中国医学 | 505篇 |
肿瘤学 | 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77篇 |
2022年 | 48篇 |
2021年 | 85篇 |
2020年 | 66篇 |
2019年 | 72篇 |
2018年 | 75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60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151篇 |
2013年 | 112篇 |
2012年 | 151篇 |
2011年 | 126篇 |
2010年 | 135篇 |
2009年 | 135篇 |
2008年 | 162篇 |
2007年 | 207篇 |
2006年 | 222篇 |
2005年 | 214篇 |
2004年 | 201篇 |
2003年 | 176篇 |
2002年 | 129篇 |
2001年 | 124篇 |
2000年 | 129篇 |
1999年 | 121篇 |
1998年 | 99篇 |
1997年 | 110篇 |
1996年 | 109篇 |
1995年 | 102篇 |
1994年 | 103篇 |
1993年 | 80篇 |
1992年 | 64篇 |
1991年 | 69篇 |
1990年 | 54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46篇 |
1987年 | 44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13篇 |
1976年 | 3篇 |
1974年 | 6篇 |
1965年 | 4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探求乙肝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确立治疗原则,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以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六淫(六气)等生理病理学说和病因发病理论为指导,根据乙肝病患者普遍地存在病程漫长,缠绵难愈和渐进性的不同程度的神疲乏力,头晕眼花,腰腿疲软,劳动能力减退和多汗异常的消化症状以及舌形胖大,边有齿痕,舌苔厚腻,脉象细或弦虚(濡)等临床表现,结合"湿”邪致病具有粘滞不爽,缠绵难愈,慢长不易速去,阻碍气机以及苔腻脉细或弦濡的特点,运用四诊及八纲,脏腑辨证和审证求因,审因论治的方法,论证乙肝病的病因病机为正气(脾气虚弱,肝气失调畅)虚弱,湿浊、滞留成毒,为此确立扶正气,除湿毒的治疗原则并制"灵驹垂薏汤”(由灵芝、蚂蚁、垂盆草、薏米等组成)治疗临床病程(自实验室检查发现阳性指标时起)2a~12a的并经其他方法治疗全身症状未见改善、实验室指标未见好转,改变的乙肝病患者23例,其中大三阳伴滴度增高的12例;小三阳伴谷丙转氨酶增高的11例;男18例;女5例;病程2a~10a着21例,10a以上者2例;疗程3mo.治程中及疗程结束后对全身自觉症状以及消化症状,肝功能和乙肝五项试验等指标进行随访调查追踪观察并与随机设立的与治疗组病程,病情和年龄等一般资料相仿的29例对比,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中的病例,治后20d,全身和消化症状即见改善,治后的1mo,增高的转氨酶下降(42~76)单位;3mo疗程结束,除2例仍间有大便2~3次/d(成形软便)外,其余病例的全身,消化症状完全消失.9/12例HBeAg转阴滴度明显下降;1/23例抗HBs阳性,转氨酶1/11例下降后又复升至治前水平,其余降至正常.对照组全部病例的全身消化症状时好时坏,2/29eAg转阴,增高的转氨酶,滴度徘徊升降.结论①正气虚、湿滞成毒是乙肝病的基本病因病机;②扶正气,除湿毒是治疗乙肝病的根本原则;③临床用药必须注意肝脏的特殊的生理特点(不耐刚燥,毒烈之品)和湿邪致病具有粘滞、缠绵漫长,不易速愈的特点,因此为避刚燥,毒烈克伐,久用有蓄积毒性的和滋腻、滞气之品;④"灵驹垂薏汤”治疗乙肝病具有临床症状改善快、彻底、稳定、eAg转阴确切,降酶作用明显,几乎无毒副作用以及疗程短,经费少的优点,对防止病情进展,阻断传染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夫妻间传播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AIDS高发区HIV在夫妻间的传播情况及相关因素,为预防HIV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对某AIDS高发区一方HIV抗体阳性的346对夫妻逐户进行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采集其配偶的静脉血检测HIv抗体,对70例HIV感染者进行HIV前病毒DNA序列测定。结果346对夫妻中,发生夫妻间传播99对,传播率为28.6%。其中,一方因有偿供血感染的夫妻125对,发生夫妻间传播18对,传播率为14.4%;一方因受血感染的夫妻135对,发生夫妻间传播32对,传播率为23.7%;婚外性接触而感染的夫妻86对,发生夫妻间传播49对,传播率为57.0%。其中.丈夫传给妻子37对,传播率为69.8%;妻子传给丈夫12对,传播率为36.4%,男传女概率高于女传男(P〈0.01)。婚外性接触的感染者比血源性感染者有更高的夫妻传播率(P〈0.01)。检测30例血源性感染者均为B’亚型,9例发生夫妻传播,其配偶也均为B’亚型;31例婚外性接触感染者.AE亚型20例,07BC重组亚型8例,B亚型2例,B’亚型1例,检测其中发生夫妻传播8对,双方同属一个亚型(5对夫妻均为AE亚型,3对均为07BC重组亚型);基因树显示夫妻的病毒同属一支。结论HIV感染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加强相关措施预防HIV在家庭内进一步传播很有必要。性传播疾病及HIV亚型可能在HIV的夫妻传播及男传女的传播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菌株;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12株PAE中,泛耐药菌株检出率为14.6%。药敏试验结果表明:PAE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啦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14.2%~21.7%),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40%。结论:我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已非常严重,应加强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工作,遏制多药耐药细菌导致的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04.
关于特殊起搏部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76岁,入院前20年间断发生心绞痛,14年前心电图检查发现心房前动。近2年曾先后3次日肥厚性心肌病住院,本次卫以肥厚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肺炎而人院。 相似文献
105.
朱璇桂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5,(140):19-19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和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胶囊120单位,口服3次/日,山莨菪碱10mg针加入0.9%氮化钢溶液250ml中,静滴1次/日。对照组:采取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46.4%。结论:胰激肽原酶和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探讨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涂阴肺结核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共分两组:肺结核组374例(其中涂阴肺结核组254例)、其他肺部疾病组156例,应用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TB试剂盒)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对结核分枝杆菌菌种特异性分泌蛋白:早期分泌靶抗原6(ES-AT-6)和培养分泌蛋白(CFP-10)的免疫反应。对肺结核及其他肺部疾病患者在入院时做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检查痰涂片、痰培养、痰快速培养(BACTEC960)、痰结核分枝杆菌DNA(TB-DNA)和血清结核抗体(TB-AB)等。结果肺结核组T-SPOT阳性率为89.3%,涂阴肺结核组T-SPOT阳性率为85.8%,其他肺部疾病组T-SPOT阳性率为19.2%,肺结核组及涂阴肺结核组的T-SPOT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他肺部疾病组(P<0.01)。肺结核组TST阳性率为66.8%,涂阴肺结核组TST阳性率为72.4%,其他肺部疾病组TST阳性率为21.8%。肺结核组及涂阴肺结核组的TST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肺部疾病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涂阴肺结核组,血T-SPOT的敏感性(85.8%)明显高于TST(72.4%)、痰慢培养(22.0%)、痰快速培养(37.8%)、痰TB-DNA(34.1%)、血TB-AB(64.6%)(P<0.01)。血T-SPOT、TST、痰慢培养、痰快速培养、痰TB-DNA、血TB-AB的特异度分别为:80.8%、78.2%、100%、88.5%、80.8%、53.8%。T-SPOT对涂阴肺结核的阳性预测值为87.9%,阴性预测值为77.8%。结论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涂阴肺结核的诊断上具有快速,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的优点,在临床上对疑似肺结核的患者进行T-SPOT试验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比较颈静脉和股静脉留置针在NICU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颈静脉穿刺组和股静脉穿刺组各80例.观察两组患儿留置套管针的时间、首针穿刺成功率和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颈静脉穿刺组患儿留置套管针的时间为(7.26±2.16)d,股静脉穿刺组为(9.87±2.9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P<0.05);首针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堵管、脱管、外渗、渗血、局部感染发生例数股静脉穿刺组均少于颈静脉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41,7.83,4.10,4.78,5.77,5.77;P <0.05).结论 NICU患儿选择股静脉留置套管针可以延长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也降低了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9.
110.
误诊引起某校结核病暴发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19岁,系济南市供销学校学生,因咳嗽、咳痰及发热半年,以浸润型肺结核涂片( )进展期收入院。该患者在半年内因症就诊于多家综合医院,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给予抗炎,对症治疗,虽效果不佳,但一直坚持上课。为此,我们对该患者所在的班级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