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1篇 |
内科学 | 4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11篇 |
综合类 | 15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6篇 |
中国医学 | 12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 观察经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1年后的体质量指数(BMI)、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敏感性(HOMA-IR)及血脂的变化.方法 32例初诊血糖明显升高的T2DM患者经皮下胰岛素注射强化治疗后,继之分别以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口服降糖药(OHA)、联合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1年后的体质量指数、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敏感性及血脂的差别.结果 胰岛素强化治疗1年后,32例患者有5种转归:6例(18.9%)仅予生活方式干预;15例(46.9%)需口服非胰岛素促泌剂类降糖药;6例(18.9%)需口服胰岛素促泌剂类降糖药;5例(15.6%)需联合胰岛素或再次胰岛素强化治疗.27例不需再次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BMI、HOMA-β、HOMA-IR及血脂较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强化治疗结束时改善;6例仅需生活方式干预者的BMI、HOMA-β、HOMA-IR及血脂较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强化治疗结束时改善明显,5例需再用胰岛素治疗者的BMI、HOMA-β、HOMA-IR及血脂较胰岛素强化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结论 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T2DM患者应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1年后,胰岛β细胞功能仍可持续逐渐改善,坚持生活方式干预者不需再用胰岛素治疗,可获得较长期满意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32.
〔摘 要〕 目的:调查深圳市糖尿病患者血清 25– 羟基维生素 D〔25(OH)D〕的营养状态。方法:选择 2017 年 7 月
至 2018 年 6 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 455 例,其中男 231 例,女 224 例,年龄 18 ~ 89 岁,
平均(59.3 ± 20.6)岁。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 50 岁、≥ 50 岁且< 70 岁、≥ 70 岁)、不同季节(夏秋
季、春冬季)患者的血清 25(OH)D 水平。结果:(1)深圳市糖尿病女性患者 25(OH)D 水平高于男性,其中男性患
者 25(OH)D 水平为(19.67 ± 5.93)μg·L-1,女性患者 25(OH)D 水平为(21.27 ± 6.69)μg·L-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2)患者 25(OH)D 水平随年龄增长有升高趋势,< 50 岁患者 25(OH)D 水平低于≥ 50 岁且< 70 岁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患者 25(OH)D 水平春冬季低于夏秋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糖尿病患者 25(OH)D 不足或缺乏现象普遍存在,男性患者、< 50 岁患者、春冬季更明显,应注意糖尿病患者
的维生素 D 补充。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C肽(FC-P)的动态演变及其与强化治疗时间、降糖速度之间的关系,探讨葡萄糖毒性演变的规律,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7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12周,监测强化控制前、强化控制后1周、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的空腹血糖(FBG)和FC-P,患者入组后次日及第12周随访结束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以FBG≤7.0mmol/L,餐后2h血糖(PBG)≤10mmol/L为治疗达标。结果:患者在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FBG逐渐接近达标后,FC-P仍处于动态演变过程。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改善葡萄糖毒性。葡萄糖毒性改善的过程与强化降糖治疗的时间、降糖速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4.
患者2020年3月因皮肤巩膜黄染伴小便色黄就诊于本院胆胰外科,4月行门静脉栓塞后术中无法切除病灶,辅助检查及病理提示为胆管细胞癌。7月因高位胆管梗阻再次入院,行PTCD引流后患者一般情况逐渐好转,胆红素等指标逐渐降至正常。10月在本院行TACE治疗肝内病灶,11月复查CT示病灶稍有增大且有活性,开始行卡瑞利珠单抗免疫治疗联合阿帕替尼靶向治疗,后病灶明显缩小,且液化坏死明显,同时CA19-9也降低并维持在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全年ICU送检的各种标本的细菌学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805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705株(占87.6%),革兰氏阳性球菌100株(占12.4%)。而革兰氏阴性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检出211株(占26.2%),且多为泛耐药菌株,其次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83株(占22.7%)、铜绿假单胞菌122株(占15.2%)、大肠埃希氏菌90株(占11.2%)、阴沟肠杆菌34株(占4.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0株(占3.7%)、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8株(占3.5%),均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革兰氏阳性球菌中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喹努普汀/达福普汀、替加环素均敏感。结论 ICU患者感染严重,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次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呈现细菌种类多、耐药率高的特点。应加强ICU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避免耐药菌在医院传播及流行。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6例,在原降糖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GLP-1受体激动剂,疗程8周。治疗前后测量身高(Ht)、体质量(Wt)、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h血糖(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过程中根据微量血糖监测水平调整口服降糖药物用量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加用GLP-1受体激动剂后,体质量、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较治疗前下降,早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例患者治疗早期有恶心症状,可耐受,无低血糖记录。结论GLP-1受体激动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降糖作用,降餐后血糖作用明显,消化道不良反应轻,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7.
仙璐贝滴剂在国外已经广泛用于治疗急慢性鼻窦炎,国内对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报道不多。我院自2005年3月始用仙璐贝滴剂辅助治疗急性鼻窦炎(包括慢性鼻窦炎急性发作),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肝门部胆管癌病理组织学特征与预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病理组织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6月-2007年3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132例肝门部胆管癌组织的病理组织学特征。结果:132例肝门部胆管癌中腺癌121例,占91.7%;黏液细胞癌3例,腺鳞癌2例,鳞癌2例,未分化癌4例,共占8.3%。121例腺癌高、中、低分化分别占24.0%(29/121)、35.5%(43/121),40.5%(49/121)。高中分化腺癌淋巴结转移率和肝转移率分别为27.7%和20.8%,低分化腺癌为57.1%和53.1%。低分化腺癌转移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腺癌(P〈0.05)。高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0%、40.0%、15.0%和45.8%、16.7%、0%。高中分化腺癌生存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P〈0.05)。结论:低分化腺癌在肝门部胆管癌的病理分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并且病理的分化程度与肿瘤的侵袭能力和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了解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对11种抗菌药的耐药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32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药敏结果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相关文件判读。结果临床分离的172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感染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以痰液标本分离最多,高达70.9%,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高,达85.8%,其次是头孢噻肟和头孢吡肟,分别为78.9%和45.9%,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耐药率最低,分别为17.2%、16.9%。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为医院病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