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12篇 |
内科学 | 9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2篇 |
综合类 | 30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5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4篇 |
2006年 | 3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分析β纤维蛋白原(FGB)基因启动子区-455 bp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新疆哈萨克族220例CHD患者和200例正常对照者的FGB基因启动子区-455 bp位点多态性,并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结果①CHD组GA/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CHD组各基因型的F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种基因型,在CHD和对照组中,不同基因型Fg水平,以AA基因型为最高,GG基因型为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纤维蛋白原基因启动子区-455 bp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CHD有关,A等位基因是CHD的易感危险因素,可能通过影响Fg水平与CHD产生联系。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Mobi-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与传统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7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8例,女9例,年龄30~62岁,平均46.7岁。其中12例采用CADR治疗(CADR组),15例采用ACDF治疗(ACDF组)。所有患者有颈肩部及上肢疼痛麻木,病程1~13个月,平均2.4个月。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均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价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应用Odom标准评价术后疗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记录疼痛级别,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定。结果:27例患者无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6~30个月)。术后1周CADR组优10例,良2例,ACDF组优5例,良10例,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P=0.019);末次随访时CADR组优10例,良2例,ACDF组优12例,良3例,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9,P=1.000)。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上肢VAS评分均明显缓解(P<0.05)。术后1周:CADR组颈部VAS评分由术前的3.58±0.79下降至0.58±0.51(P<0.05),NDI指数由术前的(23.42±6.36)分下降至(5.42±1.68)分(P<0.05),而ACDF组下降不明显。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颈部VAS评分、NDI指数及SF-36生活质量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Mobi-C CADR保留了减压节段的运动,允许患者迅速恢复正常的活动,术后早期即可显示明显疗效,且疗效稳定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不同时间P物质(substance P,SP)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成骨细胞矿化的影响,并用SP非特异性的阻滞剂和NK1受体特异性的阻滞剂进行干预,从而推测其作用细胞的靶受体。方法 10只雄性6周龄SD大鼠制作脊髓损伤模型。从模型的胫骨、股骨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进行成骨细胞的诱导培养,用第二代细胞进行实验。施加不同浓度的SP,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在不同的时间点观察骨髓MSCs源性成骨细胞的矿化。并用SP、Spantide(SP的抑制剂)、L703606(NK1受体的抑制剂)进行配伍作用,观察骨髓MSCs源性成骨细胞的矿化。结果不同浓度的SP对细胞的矿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0~(-8)M浓度的抑制作用最强,矿化结节面积较对照组平均减少了38.3%(P0.01),随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越强(3W:-34.9%,P0.01)。细胞矿化的抑制可以被Spantide和L703606所逆转,与SP组比较两组矿化分别升高了45.3%和50.5%。结论 SP通过NK1受体对成骨细胞的矿化产生影响。SP抑制了成骨细胞的矿化,使成熟的成骨细胞减少,从而引起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4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1],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分别上升了2.93个百分点和1.9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5.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SCA)已成为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可靠方法 ,并为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 )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提供了可靠依据。目前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大多数选用股动脉穿刺途径。近几年来 ,在日本等国家选用桡动脉作为穿刺途径插管造影 ,为冠状动脉造影提供了另一新的穿刺途径。我院完成 12例 ,均获成功。1 手术方法属患者仰卧 ,右手掌心向上 ,手臂自然放置在躯干旁的臂托上 ,不必过度外展 ,采用右手桡动脉 ,穿刺点为动脉搏动最强处 ,用 18号穿刺针作动脉穿刺 ,拔出针芯见血喷出 ,插入直径 0 .6… 相似文献
46.
目的 研究普萘洛尔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骨密度提升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就诊的1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将他们按是否服用普萘洛尔分为观察组(56例,服用)和对照组(56例)。比较两组骨密度情况以及骨折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服用普萘洛尔2年后骨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年后观察组的血钙含量以及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用药2年后的血钙含量以及骨密度均显著高于用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能提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比问题驱动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法与传统临床带教方法的差异。方法:对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级(20名)及2021级(21名)全科住培学员分别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和PBL联合CP法以“胸痛”病例进行临床带教。通过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和主观评价问卷对PBL联合CP法和传统带教方法进行比较。结果:2021级的理论考核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2020级(P<0.05);且在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临床思维、规范临床处置和带教满意度方面PBL联合CP法优于传统带教法,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PBL联合CP法可以作为传统带教的有益补充,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高血压和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1年4月至2011年7月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 376例COPD患者,回顾性分析COPD合并高血压和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病状况,同时对导致COPD合并高血压和糖/脂代谢紊乱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COPD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高脂血症/脂蛋白代谢紊乱的发病率分别为41.1%、17.2%、9.2%。(2)就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糖耐量发病率而言,3个不同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0~<80岁患者高脂血症/脂蛋白代谢紊乱发病率较40~<60岁患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男性患者中COPD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高脂血症/脂蛋白代谢紊乱的发病率为36.0%、16.5%、4.8%,女性患者中该比率分别为47.6%、22.3%、10.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50~<60岁、60~<70岁女性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较男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60~<70岁阶段差异最为显著。随着年龄的增大,女性患者高脂血症/脂蛋白代谢紊乱发病率较男性高,在70~<80岁阶段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和性别均能影响COPD合并高血压和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生,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COPD合并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9.
小剂量他汀类药物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5mg)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消退、血脂水平以及部分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经超声检查发现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5mg/d,对照组不服用阿托伐他汀,每组均随访观察1年,治疗前后分别测定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大小和血脂水平。治疗组治疗前后均检测部分血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在治疗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平均面积由(25.34±22.44)mm^2下降为(25.21±22.40)mm^2,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脂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3581.47±502.36)mg/L:(5360.12±421.16)mg/L,P〈0.053;②对照组颈动脉斑块面积治疗后显著加大[(25.054-_22.18)mm“(38.65±30.19)mm^2,P〈O.001];③治疗后比较,颈动脉粥样斑块平均面积在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25.21±22.40)mm^2:(38.56±30.19)mm^2,P〈0.01]。结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老年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可能有阻止或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