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小剂量厄贝沙坦、福辛普利联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fdilatedcadiomyopathv,DC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9例DCM患者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左右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R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实验(6-MWT)、血压、血钾及血肌酐水平。结果通过治疗前后,对A组、B组和C组在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右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上述4项指标进行比较,均较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更明显,而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而治疗前后A、B、C5组在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血钾等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厄贝沙坦、福辛普利联用治疗DCM可明显改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疗效优于单用常规剂量治疗,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3年5月间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接受ECMO治疗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对多种可能于预后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一共20例患儿在心脏术后接受ECMO治疗,患儿年龄2~36个月,平均(9.23±10.85)个月,体质量5~14kg,平均(6.15±3.20)kg。其中4例(20%)术后无法脱离体外循环在手术室安置ECMO。术后因低心排、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恶性心律失常安置ECMO16例(80%)。ECMO辅助时间为4~8d,平均(4.5±3)d。全部患儿中顺利脱机12例(60%),8例(40%)由于不能脱机而死亡。死亡患儿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成活患儿(P<0.05),ECMO辅助时间也明显长于成活患儿(P<0.05)。结论 ECMO辅助对于心脏术后出现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的患儿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影响其预后存活率的因素主要是动脉乳酸水平和ECMO辅助时间。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素(BNP)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术后心功能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53例先心病手术患儿.术后24 h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BNP,同时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用胸阻抗法测量心排血指数(CI1),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测量心排血指数(CI2),并分析各指标之问的相关性.同时比较BNP< 140 ng/L组(A组,108例)与BNP> 140 ng/L组(B组,45例)患儿的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153例先心病患儿的平均BNP为(168.8±71.6) ng/L,LVEF为0.409±0.137,CI1、为(51.7±15.0) ml·s-1·m-2,CI2为(61.7±11.7) ml·s-1·m-2;BNP与CI1和CI2均呈显著负相关(r1=-0.79,r2=-0.79,均P<0.01),LVEF与CI1和CI2均呈显著正相关(r1=0.68,r2=0.68,均P<0.01),CI1与CI2呈显著正相关(r=0.88,P<0.01).B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h)、ICU停留时间(d)、总住院时间(d)均明显长于A组(呼吸机使用时间:39.7±11.6比26.4±13.5,ICU停留时间:4.9±1.3比2.5±0.9,总住院时间:15.9±5.1比11.2±3.7,均P<0.01);两组均无死亡患儿.结论 BNP水平是评价先心病患儿术后心功能的有效指标,并对患儿预后的估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急速进入高原地区的健康中、青年人群心、肺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武汉市医疗机构2011—2013年急速进入高原地区行医疗资源支持的健康志愿者27名,进入高原地区前和进入高原地区24~48 h均经胸心脏超声记录所有受试者心脏超声数值并计算肺动脉平均压(PAMP)和全肺阻力(TPR),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红蛋白(Hb)、pH值以及B型钠尿肽(BNP)。观察急性高原反应(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受试者进入高原地区24~48 h未出现AMS。16例受试者出现相对性碱中毒。进入高原地区后24~48 h左心室舒张末最大径(LV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和血红蛋白(Hb)与进入高原地区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而右心室舒张末最大径(RVd)、PAMP、TPR、pH和BNP较进入高原地区前升高,SaO2、PCO2较进入高原地区前降低(P〈0.01)。结论急速进入高原地区的中、青年健康志愿者短期内会出现TPR、肺动脉压力上升等改变,并存在早期右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72只,参照Pulsinelli四动脉阻断法建立兔全脑缺血90min/再灌注6h,1d,3d,7d,14d和28d的动物模型。TUNEL法染色观察脑皮质、海马和纹状体区神经元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PARγ阳性神经元在各区的表达。结果脑缺血90min再灌注6h,1d,3d,7d,14d皮质、海马和纹状体区凋亡神经元明显增加(t皮质=3.86,P<0.01;t海马=4.96,P<0.01;t纹状体=2.91,P<0.05)。脑缺血再灌注6h,1d,3d,7d,14d,28d,PPARγ阳性神经元在各区明显增加(t皮质=7.98,P<0.01;t海马=7.65,P<0.01;t纹状体=6.98,P<0.01),其中再灌注6h,7d,14d,28d阳性神经元呈高值表达。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PARγ表达能有效抑制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56.
倪娟  李莹霞  杨蕊铭  那金花  杨菊  柳梅  王海彦 《全科护理》2021,19(23):3285-3289
目的:了解在校本科护生对老年临终关怀的态度,分析主要影响因素,为医学院校优化临终关怀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FATCOD-B)对某医学院校830名在校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校本科护生对老年临终关怀态度得分为(95.00±8.55)分;不同年级针对临终关怀病人利益的态度、与临终病人交流的态度、针对病人家属的关怀态度和针对临终关怀病人的关怀态度4个维度条目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死亡的态度和有患重大疾病的血缘亲属是在校本科护生对老年临终关怀态度的影响因素.结论:在校本科护生对老年临终关怀态度得分不高,医学院校需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制订临终关怀相关课程,提升护生临终关怀照护态度.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1,6二磷酸果糖(FDP)对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脓毒症患儿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比23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并发脓毒症的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n=12)和试药组(n=11),试药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FDP治疗,常规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各组患儿凝血功能的改变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常规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高于试药组(P〈0.05),试药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无统计学差异。试药组无一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常规组有1例出现双侧颈内静脉、单侧股静脉血栓。结论:FDP能改善脓毒症患儿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58.
测定了18种金属离子的临界溶血浓度CH0,发现除具有细胞保护作用的Zn2+、Mn2+及Ni2+外,金属离子的-lgCH0和元素的电负性(X)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金属离子引起的红细胞膜内源性荧光下降与金属离子的Lewis酸软度参数有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膜周型室间隔缺损并发中、重度三尖瓣反流时行介入封堵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膜周型室间隔缺损并发中、重度三尖瓣反流的患者43例(三尖瓣反流的原因均为右心室局部心腔压力增高所致),其中行导管介入封堵术组21例,外科修补手术组22例。术后三尖瓣反流程度(三尖瓣反流长度、三尖瓣反流面积、三尖瓣反流容积、三尖瓣反流速度、三尖瓣反流压差)、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并发症包括:心脏压塞、较大残余分流、开胸止血、恶性心律失常、封堵器移位、瓣膜损伤;次要并发症包括:一过性心律失常、切口愈合欠佳、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心包切开综合征,无需处理的微量残余分流等)、术后住院时间(d)、住院总费用(万元)、手术时间(min)、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术后第24小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随访时间为术后3~12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 (1)43例并发中、重度三尖瓣反流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治疗均一次成功,无死亡病例。术后三尖瓣反流量较术前显著减少,部分病例反流即刻消失。两组中,每组手术术前与术后三尖瓣反流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与术后三尖瓣反流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封堵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血管活性药物、术后第24小时白细胞计数、CRP、心肌损伤标记物方面均优于外科修补手术组。在手术费用方面外科修补手术组略低于介入封堵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住院天数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外科修补手术组手术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次要并发症1例,为微量残余分流,无需处理。介入封堵组手术成功率100%,次要并发症1例,为主动脉瓣轻微反流,无需特别处理。(3)术后随访3~12个月,存活率为100%,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术前经过认真的超声心动图评估,部分室间隔缺损并发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患者行介入治疗优于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介入封堵术对并发中、重度三尖瓣返流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并发中、重度三尖瓣返流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者42例,三尖瓣返流的原因为右室局部心腔压力增高所致的高压血流直接冲击三尖瓣及其腱索而导致三尖瓣返流,其中行导管介入封堵20例(介入封堵组),外科修补手术22例(外科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三尖瓣返流程度(三尖瓣返流长度、三尖瓣返流面积、三尖瓣返流容积、三尖瓣返流速度、三尖瓣返流压差)、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手术时间、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术后第24 h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CK MB、MYO)。结果:术后三尖瓣返流量较术前显著减少。两组手术方式后的三尖瓣返流程度无统计学差异。导管介入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血管活性药物、术后第24 h白细胞计数、CRP、心肌损伤标记物方面均优于外科手术组。在手术费用方面外科手术组略低于导管介入组。手术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两者无显著差异。结论:术前经过认真的超声评估,部分室间隔缺损并发三尖瓣中、重度返流的患者行介入治疗优于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