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HBsAg/HBV DNA比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6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CHB-LM)患者、24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CHB-S)患者和2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HBV-LC)患者入院时及40例CHB患者治疗12周的外周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水平,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HBV DNA。结果 HBV-LC组HBsAg和HBV DNA均明显低于CHBLM(Z=-3.416和-2.636,均P0.05)、CHB-S组(Z=-2.499和-2.407,均P0.05),HBsAg/HBV DNA比率均稍高于CHB-LM、CHB-S组(均P0.05);CHB-LM和CHB-S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0.649、-0.032和-0.885,均P0.05)。HBeAg阴性组的HBsAg、HBV DNA水平均高于HBeAg阳性组(Z=-2.662和-4.950,P=0.008和0.001),HBsAg/HBV DNA比率较HBeAg阳性组明显升高(Z=-2.544,P=0.011)。治疗12周与治疗前比较,完全应答组HBsAg、HBV DNA均明显下降(Z=-2.103和-3.297,P=0.035和0.0002),HBsAg/HBV DNA比率明显升高(Z=-3.233,P=0.01);部分应答组HBV DNA明显下降(Z=-2.666,P=0.005),HBsAg/HBV DNA比率明显升高(Z=-2.666,P=0.000 4),HBsAg水平稍下降(Z=-1.600,P=0.110);无应答组HBV DNA明显下降(Z=-3.059,P=0.023),HBsAg稍下降(Z=-0.341,P=0.733),但HBsAg/HBV DNA比率升高(P0.05)。HBsAg/HBV DNA比率与PLT(r=0.561,P=0.002)呈明显正相关。HBsAg/HBV DNA比率预测病毒学完全应答的曲线下面积AUC(0.643)高于HBsAg(0.580)和HBVDNA(0.433)。结论进展性HBV-LC和HBeAg阴性CHB患者HBsAg/HBV DNA比率偏高,且升高的HBsAg/HBV DNA比率与抗HBV治疗疗效欠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ET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12月的疗效,筛选早期预测疗效的指标.方法 收集2006年2-10月就诊于本院的HBeAg阳性的CHB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服用ETV 0.5 mg/d.结果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于疗程1月时分别为54.35%(25/46)、56.52(26/46),疗程12月时为95.65%(44/46)、86.96%(40/46).疗程12月时,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为21.74%(10/46),与基线HBeAg滴度及ALT水平无显著相关,但与疗程3月时HBeAg滴度下降幅度明显相关;转换率≥90%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90%者(53% vs 3%).结论 ETV能早期、快速、持久地抑制HBV DNA及促进ALT复常;HBeAg滴度下降幅度可早期预测ETV治疗HBeAg阳性CHB的HBeAg血清转换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泉州地区HDV感染状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875例各临床类型HBV感染者血清HDAg和抗HDIgM.结果:875例中HDVM阳性90例,检出率为10.29%;其中肝炎肝硬变检出率最高,为13.89%,重型肝炎13.27%,慢性肝炎10.34%,急性肝炎、淤胆型肝炎、HBsAg携带者均未检出。市区与郊区、县,性别及年龄组间检出率无明显差别(P>0.05)。90例HDV感染者中,“小三阳”阳性率(45.56%)明显高于“大三阳”阳性率(35.56%)(P<0.01)。结论:泉州地区HBV感染者有较高的HDV检出率,HDV感染对HBV复制与表达有抑制作用,但低水平HBV复制仍可发生较重的肝脏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HBeAg高滴度的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抗病毒方案的选择。方法 采用美国Abbott公司微粒子发光免疫分析进行HBeAg定量检测。选择1999年7月至2002年12月间血清HBeAg高滴度(≥200S/CO)的CHB病人106例,分别采用拉米夫定联合α-2b干扰素及单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并进行疗效比较。LAM组用LAM100mg/d至少服用12mo,LAM+IFNα组,LAM100mg/d服用至少12mo,并于服用LAM2mo后联用α-2b干扰素5MIU,im,隔日1次,疗程6mo。停药后每3mo检测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HBVDNA。结果 疗程12mo时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转换率,LAM组分别为30.16%、30.16%,LAM+IFNa组为11.63%、11.63%,两组比较,占5.01,P〈0.05;疗程12mo结束后,LAM组40例、LAM+IFN组13例继续服用LAM,两组生化应答率及病毒应答率随疗程延长而呈上升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LAM+IFN组HBV YMDD变异率为6.98%,明显低于LAM组31.75%(x^2=14.62,P〈0.05)。两组临床疗效受基线ALT水平影响,病毒及生化应答率随基线ALT值水平升高而升高,在ALT值〉2ULN与〈2ULN水平间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5。停药随访期间LAM+IFNα组ALT复常率及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持续增高。结论 HBeAg高滴度的CHB病人LAM+IFNα抗病毒疗效并不优于单用LAM治疗,但联合治疗病毒变异率较低且有后续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肝脏急性、慢性炎症,肝炎后的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等均与HBV感染相关[1]。机体中HBV感染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参与有关,机相关免疫系统协助病毒的清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作为体液免疫中的重要因子,对于HBV的清除意义重大[2]。因此,本文采取免疫球  相似文献   
16.
目前拉米夫定已广泛应用于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然而治疗中及停药后可出现病情复发.本文对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HBeAg/抗-HBe早期血清学转换(服药6个月内)的4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进行临床随访,旨在探讨病情复发的影响因素,指导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胸腺肽α1(Tα1)辅助抗生素在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感染的抗感染疗效,我们于1997年10月至1999年10月应用Tα1治疗重型肝炎合并感染者15例,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30例重型肝炎合并感染患者,均为男性,随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抗结核病药物应用增加,抗结核病治疗而导致肝损害的发生率逐渐增高。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相当一部分结核病患者同时混合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给结核病治疗带来了困难。笔者收集我院抗结核病药致肝功能损害的住院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科自1998年6月~1998年2月共收治12例蚕豆病患者,起初均误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兹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12例中仅1例为女性,余均为男性,年龄最大8岁,平均4岁,合并上呼吸道感染1例,肠道蛔虫1例,小儿急性肠炎1例。12例中有9例发热,最高体温39.2℃,进食蚕豆距发病时间最长7天,最短6小时,平均2.5天,进食蚕豆量最多3两,最少4粒。伴恶心呕吐者8例、腹痛5例、意识模糊1例,肝大5例,最大为右锁骨中线肋下3cm,脾大1例(平卧位肋下1cm)。 实验室检查:12例中查G6-P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均缺乏,严重缺乏者5例,缺乏者6例(其中1例为女性患者)。12例血色素均降低,最低3.5g,最高9g,平均5.5g。肝功能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15例误诊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的误诊原因,提出防范误诊对策。方法:对15例AIDS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AIDS以男性为主,20~49岁病人占80.0%(12/15);除1例夫妻间性传播、1例病因不明外,13例均有性乱史。临床表现涉及多个系统,以发热、消瘦、咳嗽、淋巴结增大为主,少数出现腹泻及湿疹,并发机会性感染的病原菌以细菌和真菌为主,8例X线胸片提示有肺部病变,6例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及分类检查示CD4^+/CD8^+为0.03%~6.8%,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为189~250个/mm^3。10例首次发病至确诊时间均〈1年,平均(98.85&#177;12.29)天,5例首次发病至确诊时间〉1年。结论:临床应加强对医务人员AIDS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主动监测能力和水平,接诊医师认真询问病史、仔细体检并注意全面总结分析,可避免或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