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本研究采用5GyX射线全身照射雄性大鼠模型,观察照射后1、2、4和7天血清血管紧张素I(ATI)、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醛固酮(ALD)水平变化。结果表明,照射后1天血清ATI和ALD水平降低,血清ATⅡ水平无变化;照射后2天和4天血清ATI波动在对照组水平,血清ATⅡ水平逐渐增高,而血清AL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照射后7天三者都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提示,大剂量全身照射后初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面颈部淋巴结核的CT表现 ,探讨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7例面颈部淋巴结核的CT表现 ,全部病例均经活检、抗结核治疗治愈而证实。其中男 2 6例 ,女 31例。年龄 4~ 71岁。结果 :面颈部淋巴结核的CT征象根据病理可分为四型。I型 :结核结节和肉芽肿形成 ( 8/ 5 7例 ) ;II型 :受累的淋巴结干酪样坏死( 13/ 5 7例 ) ;III型 :淋巴结包膜坏死 ,淋巴结互相粘连伴有淋巴结周围炎 ( 2 6/ 5 7例 ) ;IV型 :干酪样物质破溃进入周围组织 ,形成脓腔 ,最终可通过窦道引流至皮肤表面 ( 10 / 5 7例 )。其中III型较多 ,I型较少。结论 :CT检查对面颈部淋巴结核的诊断以及明确病灶范围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脊柱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3例脊柱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10-57岁。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8例经穿刺活检证实,10例经抗结核治疗痊愈证实。结果:脊柱结核的CT表现为:(1)斑点、斑点状、洞穴状或蜂窝状骨质破坏(43/43例);(2)椎体骨质密度增高(13/43例);(3)椎间盘破坏(32/43例);(4)死骨形成(30/43例);(5)椎旁脓肿,其内常有钙化灶(38/43例);(6)骨性椎管狭窄(8/43例);(7)椎体压缩改变(28/43例)。结论: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扫描(MSCT)在结直肠癌诊断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常规结肠镜活检病理证实的40例结直肠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病理证实结直肠癌40例(其中盲肠癌6例,升结肠癌3例,横结肠癌3例,降结肠癌5例,乙状结肠癌1例,直肠癌22例),多层螺旋CT检出了全部结直肠癌,敏感性为100%,总的分期准确率为80%(32/40),B期分期准确率为83.3%(15/18),C期分期准确率为66.7%(8/12),肿瘤浆膜外侵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36/34)和50%(2/4),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12/20)和90%(9/10)。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MSCT)可以有效地显示结直肠癌的部位、大小和形态、确定中晚期结直肠癌的侵犯范围、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等,从而更准确地诊断并进行术前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扫描在肾脏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1例肾细胞癌、11例肾错构瘤和6例肾囊肿行MR常规检查及动态增强和延迟增强扫描,测量病灶的信号强度,绘制时间-对比增强率曲线并对动态增强的类型及血液动力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肾脏肿瘤动态增强后的时间-对比增强率曲线不同,富血供肾癌在早期强化并逐渐上升,但其时间-对比增强率曲线无明显峰值;乏血供肾癌早期轻度强化,缓慢上升至60s后趋于稳定;肾错构瘤早期即明显强化,于30s达到强化高峰后快速下降;肾囊肿则无明显强化。结论:通过定量分析肾脏肿瘤的信号强度,动态增强MRI可以提供肿瘤的血供信息,有助于肾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柯勇  赵宁玲  吴昭章 《贵州医药》2009,33(3):254-254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指一线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脾切除)无效,或需较多剂量强的松才能维持安全的血小板水平的ITP患者,约占ITP患者的11%~35%。本病可表现为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以皮肤粘膜及牙龈出血或月经过多为主要表现。我科于2005—2008年治疗该病患者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32岁,住院号220364。主诉午餐时饮白酒半斤余,极度饱食后3小时出现中上腹、右上腹持续性隐痛,继之转为持续性剧痛。腹痛不放射,不伴恶心呕吐,不畏寒发热。既往史中偶有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