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5篇 |
临床医学 | 5篇 |
内科学 | 4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17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12篇 |
肿瘤学 | 24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2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11.
干细胞(stemcell,SC)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增殖潜能的原始细胞,既能产生表现型与基因型和自己完全相同的子细胞,在合适的条件或给予合适的信号,也可以分化为许多不同类型的具有特征性形态、特异分子标志和特殊功能的成熟细胞。根据干细胞的来源及分化潜能,可将干细 相似文献
12.
小鼠肺癌B7疫苗细胞FLB2C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小鼠肺癌细胞与活化B淋巴细胞融合的疫苗细胞FLB2c诱导细胞免疫反应情况。方法:用母本细胞LA795作对照,采用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观察FLB2c细胞刺激T细胞增殖情况,通过CTLL细胞MTT法测定FLB2c刺激T细胞产生分泌IL-2的作用,用FLB2c免疫小鼠,观察疫苗体内诱导小鼠CTL活性的能力。结果:FLB2c细胞在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的作用明显比LA795强;FLB2c能刺激T细胞分泌IL-2,而LA795则不能;FLB2c细胞在体内能诱导CTL活性,其诱导CTL在体外对FLB2c细胞和LA795的杀伤率分别为34%-25.3%,而LA795诱导的CTL对FLB2c和LA795杀伤率分别为10.5%和12.25%,两者的杀伤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FLB2c细胞在体内外均能刺激T细胞免疫应答,其以能力明显强于未融合的LA795小鼠肺癌细胞,将其作为疫苗细胞将有可能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应答而达到治疗肺癌的效果。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该疫苗的应用价值奠定了免疫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干扰人ATP1B1基因对胃腺癌SGC-7901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Na^+-K^+ATP酶B1亚基基因ATP1B1在高分化的肿瘤细胞中表达高,低分化的表达低,并且ATP1B1的表达与细胞紧密连接和上皮细胞的极性有关。因此,我们构建了特异性干扰ATP1B1 mRNA的短发夹RNA,以探讨干扰ATP1B1对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特异性干扰ATP1B1 mRNA的短发夹RNA质粒表达载体,转染SGC-7901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细胞,RT-PCR和real-time PCR法检测ATP1B1 mRNA的表达。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以及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等方法观察ATP1B1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瞬间转染后24h,sh150,sh295,sh562,sh765干扰位点及shNC对SGC-7901细胞ATP1B1 mRNA的抑制率分别为(60.87±4.38)%,(44.93±2.24)%,(49.28±2.02)%,(52.17±2.60)%,(3±0.15)%,4个位点对ATB1B1 mRNA均有抑制效应。150位点对ATB1B1基因的抑制效应强于其它3个位点,用作后续实验。G418筛选后,获得了具有稳定干扰ATP1B1 mRNA效应的细胞株shATP1B1-7901,RT-PCR初步分析,sh150位点对ATP1B1-7901细胞的ATP1B1 mRNA的抑制率为(85.72±5.22)%,与阴性对照组的(3.3±0.22)%相比,P〈0.05;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shATP1B1-7901细胞中ATP1β1 mRNA的抑制率为(87.53±3.23)%,高于阴性对照组shNC-7901的(4.17±0.33)%,P〈0.05。MTT法细胞增殖实验中,第三天后,shATP1B1-7901细胞的增殖率大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hATP1B1-7901的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增加,大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周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hATP1B1-7901稳定株细胞的克隆形成率为(68.50±2.65)%,大于? 相似文献
14.
15.
肺癌树突状融合细胞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肿瘤疫苗的方法,研究肺癌树突状融合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方法 用PEG法将HGPRT缺陷型Lewis肺癌细胞株AL9901与小鼠骨髓诱生的树突状细胞进行融合,HAT筛选融合克隆;S-P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融合细胞表型;对融合细胞进行生曲线、克隆形成和体内成瘤等鉴定。结果 树突状细胞与AL9901及6:1比例融合,融合率约为30%。融合细胞FLD-A11可在体外传代培养,表型为CD80^+、CD40^+、H-2K^b+、MIDC^+和肺癌抗原阳性。FLD-A11不能在软琼脂培养基中形成克隆,动物体内不能形成肿瘤。结论 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的FLD-A11细胞,具备了在体内激活抗特异性地抗肿瘤细胞免疫功能的分子表型;该细胞不存在体内成瘤的危险。本研究为FLD-A11作为肿瘤疫苗,用于特异性抗肿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抑制SOCS1表达对LIGHT激活的肝癌树突状细胞疫苗效应的作用。方法用重组小鼠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mIL-4)体外诱导培养小鼠骨髓单核细胞产生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体外负载肝癌细胞HepA可溶性抗原,并用LIGHT和SOCS1反义寡核苷酸(AS1)处理DC,制备负载肝癌抗原DC疫苗;流式细胞仪检测疫苗细胞CD40及CD86表达和ELISA测定其IL-12、IL-1分泌水平以确定DC疫苗细胞的成熟度;通过体外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IL-6、TNF-β分泌水平测定分析疫苗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应答。结果负载肝癌抗原DC疫苗在LIGHT和AS1的双重作用下,疫苗细胞的成熟标志CD40、CD86、IL-1和IL-12增高(P<0.01),能增强诱导CTL活性、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IL-6、TNF-β能力(P<0.01)。结论抑制SOCS1能提高肝癌DC疫苗的成熟度,并增强疫苗细胞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7.
18.
儿童小阴茎和正常阴茎皮肤细胞内雄激素受体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青春期前后包皮细胞内雄激素受体(AR)分布的规律,并探讨AR在小阴茎患儿包皮细胞内表达的特征。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组化方法测定42例不同年龄正常人及6例小阴茎患儿阴茎包皮细胞内AR的含量,并用放射免疫法对小阴茎患和作了血清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0,黄体生成素(LH)的测定。结果 所有阴茎皮肤组织AR均呈阳性表达;正常阴茎皮肤细胞内AR的分布为,青春期以前AR含量处于稳定的较低水 相似文献
19.
体外诱导成熟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在体外从干细胞中诱导出成熟DC的适宜环境。方法:分别将人胎肝、骨髓和脾细胞以及小鼠骨髓和脾细胞在体外用GM-CSF和TNF-α诱导,观察了第3、5、7天DC的收获情况。进一步用S-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了mBmDC和fLDC有关分子表达。结果:在体外通过GM-CSF和TNF-α的作用,小鼠骨髓、人胎肝、骨髓细胞呈典型的毛刺状胞浆突起,第5天的收获率分别为:39.5%、67.2%、12.9%,而基本不能从脾细胞中诱导出成熟DC,获得的DC能与MAbCD80、MAbCD40呈强阳性反应。结论:在GM-CSF和TNF-α的共同作用下,能在体外从人胎肝、 骨髓和小鼠骨髓干细胞中获得成熟DC,其DC能表达高高水平的B7-1和CD40分子,这为大量获得DC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手段,为研究DC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抗原提呈功能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为开展以DC为基础的各种免疫治疗研究奠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植入靶向持续组织间化疗概念的可行性动物实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 ,研究提出植入靶向持续组织间化疗的概念的可行性 ,并与其他疗法比较此种疗法有何优越性。方法 :用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作为缓释药物载体 ,制备可在体内缓释氟脲嘧啶 (Fluo rouracil,Fu)微球。采用植入被动靶向的方式 ,将氟脲嘧啶缓释微球直接植入实验动物的移植肿瘤内或肿瘤旁 ,形成局部持续的抗癌药物的高浓度 ,使Fu分子不断渗入瘤细胞内 ,以杀死肿瘤细胞。用随机分组的方式 ,对比Fu缓释微球和Fu注射剂不同的给药方式 ,测定肿瘤消退和毒副作用 ,并依据病理切片结果作定量分析 ,评价Fu聚乳酸微球的抗癌疗效。结果 :Fu聚乳酸微球有平稳持续缓释药物的理想曲线 ,没有突释效应。用被动靶向直接植入方式 ,将Fu聚乳微球直接植入实验动物的移植肿瘤病灶区域或肿瘤旁 ,比注射剂Fu全身给药 ,有更佳的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和很低的毒副作用。数据采用方差齐性检验 ,Fu注射剂瘤体注射组、Fu聚乳酸微球瘤体内注射低剂量组、Fu聚乳酸微球瘤体内注射高剂量组与无药聚乳酸微球组比较 ,瘤重消减 (P <0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 ,且微球内FU浓度越高 ,疗效越好。而Fu注射剂腹腔注射组与此组比较 (P >0 0 5 ) ,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Fu的聚乳酸微球为手段的植入靶向持续组织间化疗的概念可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