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50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罗库溴铵是一种起效快、中等作用时效的新型甾类非去极化肌松药。本研究通过比较罗库溴铵单剂量法和预注给药的气管插管效果并分析其药效过程,为临床合理有效的使用罗库溴铵进行气管插管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无神经肌肉疾患及水电解质紊乱的成年全麻手术患者45例,年龄20~59岁,ASA级Ⅰ~Ⅱ,面罩吸氧5分钟后静注硫喷妥钠5mg/kg,然后静注肌松药。所有患者均在静脉注射肌松药1分钟时进行气管插管,接麻醉机行机械间歇正压通气,保持PETCO2475kPa左右。方法 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单次给药组)给予罗库溴铵06m…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分析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应用于乳腺癌手术后骨质疏松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对我院接受乳腺癌手术的女性患者进行资料分析,并将其中符合实验要求的71名乳腺癌术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要求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方法,对骨量减少状...  相似文献   
73.
目的揭示FTY720对颅脑损伤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剂量疗效关系。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20只,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损伤装置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1、5mg/kgFTY720腹腔注射,检测每组10只大鼠外伤后24h损伤皮层凋亡神经细胞比例、Caspase-3蛋白活性和IL-1β、TNF-α及IL-6水平,记录每组剩余10只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时逃避潜伏期、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增高(P<0.01),大鼠损伤皮层凋亡神经细胞比例、Caspase-3蛋白活性和IL-1β、TNF-α、IL-6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1);小剂量组、大剂量组较模型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均P<0.01),且作用效果呈剂量依赖性。结论FTY720可能通过抑制中枢炎症反应从而减少颅脑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以达到脑保护作用,且疗效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建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股骨颈骨折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235例患者。纳入标准:年龄≥60岁,新发、单侧股骨颈骨折;手术方式为半髋关节置换术。排除标准:合并全身其他骨折;术前输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者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者;病历资料不完整者。根据术后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和未输血组。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吸烟、饮酒、术前血红蛋白(Hb)、术前血小板(PLT)、术前白蛋白、术前凝血功能、术前抗凝药使用、骨折Garden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假体类型、术后是否引流、术后血钙浓度、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术后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来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5例研究对象,输血组60例,输血率为25.5%。两组患者在术前Hb(χ2=62.831)、麻醉方式(χ2=6.539)、手术时间(χ2=79.392)、术中出血量(χ2=74.515)、假体类型(χ2=5.631)方面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前Hb水平(Hb<100 g/L)、手术时间延长(时间≥60 min)、术中出血量增多(出血量≥200 ml)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95,校准曲线的斜率接近1,提示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 结论基于术前血红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这3项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预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望为临床上早期甄别术后高风险输血患者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5.
林群  陆安伟 《贵州医药》2007,31(6):509-509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和放疗是治疗宫颈癌的两种主要方法,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年龄陷于年轻化,年轻患者对保留卵巢及性功能的要求较高,传统的术前放疗对卵巢和阴道功能具有不可逆转的破坏,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或放疗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模或,充分肯定了化疗在治疗宫颈癌中的作用。我院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5月共收治宫颈癌患者32例,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4年月10月至2005后5月在我院妇科住院的宫颈癌患者32例,根据2003年FI-GO分期标准,其中宫颈腺鳞癌Ⅱb2期1例,占3%;宫颈鳞癌Ⅱa期2例,占6%;Ⅱb期8例,占25%。11例患者年龄34~61岁,平均49.8岁。术前均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1.2方法患者取平卧位,选择右侧股动脉穿刺,常规消毒铺敷后局麻,皮肤切开约0.5 cm,穿刺后引入导管、导丝,将5 FCobFa导管超送至双侧子宫动脉,造影证实,见肿瘤染色,分别于双侧推入化疗药物,根据体表面积计算出化疗药物总量,左右侧血管内各推入半量,于透视下推入化疗药物 超液态碘油乳化剂各4 ml,明胶海棉条5~7条栓塞双侧子宫动脉,造影见双侧子宫动脉血流基本中断,...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城镇社区中预防中老年群众脑梗死发生的有效模式.方法 在2005年9月~2006年3月期间对社区体检中发现的脑梗死高危人群进行建档,并把其分为接受药物治疗的治疗组与未接受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并分析他们的特点,以及接受药物的依从性.结果 接受治疗组人群中社保比例明显高于未接受治疗组人群,老年患者更易接受治疗.结论 接受治疗组中服药依从性与社会医疗制度,患者本身及医务人员密切相关社会支持系统-医务人员-目标人群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有利于脑梗死一级预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体外肿瘤药敏试验指导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新辅助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江西省肿瘤医院2002—2013年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 r -ATP 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以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对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无敏感药物者采用经验方案化疗;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经验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完全切除率、病理学总有效率及毒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完全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病理学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毒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体外肿瘤药敏试验指导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新辅助化疗,同时结合病理组织学分级评价辅助化疗效果,可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窦内皮细胞凋亡及异丙酚对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三组(n=8):A组,肝脏缺血30 min再灌注6 h,再灌注即刻从股静脉输入生理盐水10ml·kg-1·h-1 60 min;B组,再灌注即刻静脉注射异丙酚20 mg/kg,继之输入5%异丙酚50 mg·kg-1·h-1 h;C组,给予假手术处理,未予缺血,余处理同A组。再灌注6 h后取肝组织标本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同时测定血浆ALT活性和肝组织MDA含量的变化。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A组凋亡的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明显增加,且凋亡的细胞主要是肝窦内皮细胞,肝细胞凋亡和坏死则较少。与A组相比,再灌注6 h B组TUNEL阳性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肝组织DNA片段形成也明显减少。同时,B组肝组织坏死程度、血浆ALT活性和肝组织MDA含量均明显低于A组(JD<0.01)。电镜显示B组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损伤也明显轻于A组。结论 细胞凋亡是再灌注早期肝脏细胞死亡的重要机制,肝窦内皮细胞凋亡是再灌注早期肝脏细胞死亡的主要特征。异丙酚可以减少再灌注后的肝脏细胞凋亡和坏死,其抗氧化作用是其减少再灌注后的肝脏细胞凋亡的机制。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新生儿穿刺疼痛缓解方法的有效性,追踪疼痛刺激对婴儿期喂养、神经系统发育、睡眠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0例。干预组分别行非营养性吸吮、口服葡萄糖水、屈曲环绕姿势、播放低调轻快音乐及皮肤涂抹利多卡因软膏。分别在刺激前,刺激时,刺激后1分钟、5分钟、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做疼痛程度评分,对比刺激前后患儿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患儿出院后每月电话追踪婴儿期喂养、神经发育、睡眠情况。结果干预组及对照组在疼痛刺激后均出现心率增快、血氧饱和度下降,两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前后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各组疼痛评分有显著差异,其中第5组在刺激后1分钟评分最低,第2、4组刺激后5分钟评分开始下降,第1、3组刺激后10分钟评分开始下降。出院后追踪发现对照组早期呕吐及夜惊、哭闹不安与干预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环境、行为、药物干预对缓解新生儿疼痛有效,其中药物干预效果最为显著,口服葡萄糖水及音乐干预较非营养性吸吮、体位治疗更为有效。反复致痛性刺激可导致婴儿短期胃肠功能紊乱及神经兴奋性升高,但远期追踪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安全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2002年8月~2009年12月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加手术治疗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200例。化疗方案为CTX+ADM+DDP方案30例,MMC+DDP方案行支气管动脉灌注20例,NVB+DDP方案150例;122例化疗2个周期后手术7,8例化疗1个周期后手术。结果手术切除198例,其中姑息切除3例,切除率99.0%,手术探查2例。37例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8.5%,无手术死亡。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5%、50.5%和28.0%。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安全、可行,有利于提高综合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