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法检测72例BTCC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CD147与MMP-2、VEGF的表达,分析CD147和MMP-2、VEGF间及其与BTCC部分临床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结果 BTCC组织中有CD147、MMP-2、VEGF表达,其阳性率分别为68.1%、76.4%、70.8%。CD147表达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与临床分期未见相关;MMP及VEGF表达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CD147表达与MMP-2、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58,P〈0.01;r=0.406,P〈0.01)。结论 CD147在BTCC的浸润与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是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2.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ureterolithotomy,RLUL)与输尿管镜(Ureteroscopy lithotripsy,UR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一2013年3月,对3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7例采用腹腔镜治疗(腹腔镜组),20例采用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镜组),比较2组的结石清除率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50.0±17.0)min,术中出血量(25±10)mL,输尿管镜组分别为(65.0±12.o)min、(20±15)mL,腹腔镜组结石一次性取净率为100%(17/17);输尿管镜组结石一次性取净率为70.0%(14/20)。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及术后血尿时间显著短于输尿管镜组(P〈0.05),而结石净石率明显高于输尿管镜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尿漏1例,并发症发生率5.8%(1/17);输尿管镜组1例出现较严重血尿,并发症发生率5%(1/2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和输尿管镜碎石术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上都具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腹腔镜手术净石率高,手术时间及术后血尿时间较短,是处理复杂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一种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小切口辅助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后位结肠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用小切口辅助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后位结肠肾结石患者(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结石一期清除率87.5%,术中、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辅助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后位结肠肾结石安全、有效、微创。  相似文献   
24.
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睾丸扭转病例的诊治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7例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前确诊26例。20例行睾丸切除,7例手术复位并行睾丸固定术,术后随访2~5年,手术复位患者中3例出现睾丸萎缩。结论:彩超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睾丸扭转的可靠方法,治疗上主张早期手术探查,对提高睾丸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并输尿管异位开口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单肾发育不良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 总结分析自1984年以来15例经手术确诊为先天性单肾发育不良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2例为亲姐妹.11例输尿管异位开口于阴道,4例开口于前庭。静脉尿路造影(IVU)患肾均不显影,对侧肾代偿性增大,常规B超均未能明确探及患肾。B超检查10例,6例发现患肾;彩色多普勒超声(CDI)检查8例,6例发现患肾;CT扫描7例,3例提示腹膜后有发育不良肾影。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而愈。结论 先天性单肾发育不良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可能具有遗传倾向,B超和CDI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阳性率,手术切除发育不良肾脏及输尿管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6.
膀胱癌并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同期电切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膀胱癌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加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27例膀胱癌并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同期经尿道膀胱肿瘤加前列腺电切术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随访5~60个月,5例术后复发,平均19个月,无尿道及前列腺窝种植转移。【结论】膀胱癌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期行经尿道电切术疗效确定,未观察到有前列腺窝及尿道种植转移。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解除前列腺癌所致的膀胱出口梗阻。方法 对 1 7例并发膀胱出口梗阻的前列腺癌患者行内分泌治疗 (睾丸切除术和口服缓退瘤 )及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 (TURP)治疗 ,平均随访 2 .3年。结果 电切前列腺组织 (2 0 .3± 8.6) g ,手术前后对比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由 (2 0 .6± 4 .5)分降至 (7.8± 2 .0 )分 ,最大尿流率 (MFP)由 (6 .5± 4 .0 )ml/s提高至 (1 2 .5± 5 .4)ml/s,前列腺体积(PV)由 (52 .6± 1 5 .0 )g降至 (2 5 .1± 5 .2 ) g。 结论 TURP对前列腺癌致下尿路梗阻者是安全可靠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在有效减少尿路梗阻所致并发症的同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术后前列腺体积减小主要是内分泌治疗的结果。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与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前列腺电切术(PKRP)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5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高危、高龄BPH患者124例,分别采用TURP(单极组)和PKRP(双极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RUV)、最大尿流率(Qmax)、电解质、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术前IPSS、QOL、RUV、Qmax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PSS、QOL、RUV、Qmax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极组术后血糖[5.8±0.6) mmol/L]较术前[(8.2±1.3)mmol/L]升高(P<0.05),而双极组手术前后血糖水平未见明显变化.单极组术中出血量[(282±28.6)ml]较双极组[ (220±14.8)ml]高(P<0.05).结论 经尿道单极与双极前列腺电切术均是高龄、高危BPH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双极前列腺电切在控制术中出血、减少术中、术后失血方面有优势,且对机体血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9.
双J管内引流严重并发症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J管内引流的严重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对628例留置双J管内引流后出现9例严重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双J管应用中如何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置管后出现需再次住院或手术处理的严重并发症共9例,其中包括双J管移位3例;膀胱镜下取管困难2例;长期滞留并发膀胱结石2例;拔管时双J管断裂残留1例;输尿管穿孔1例。结论双J管留置后严重并发症虽不多见,但可造成不良后果,正确置管及合理处理可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
1998年6月~9月我科收治的3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TVP)后死亡。现就其死亡原因分析如下。yh【例1】76岁。夜尿增多,排尿困难2年,近2月因尿潴留而插导尿管2次,并带导尿管入院。肛查和B超符合BPH。患者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病史20多年。体查:桶状胸,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剑突下心脏搏动明显,律齐,无杂音。胸片:两肺透亮度普遍增强,两肺下野纹理增多增粗,示支气管炎并肺气肿。肺功能测定示: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能耐受肺叶切除术。心电图和彩色心动图符合肺心病。经积极术前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