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03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9篇
  1篇
中国医学   61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为实现离体组织黏弹性检测,建立一套超声黏弹性检测系统。方法 该系统基于剪切波频散超声振动方法,利用超声辐射力激励组织产生谐波运动,然后检测振动产生的剪切波传播特性,从而估算组织的黏弹性值。采用该系统进行标准仿体实验和大鼠肝脏实验,并完成对系统的初步评估。结果 标准仿体的检测结果与仿体标定的弹性系数值接近,大鼠肝脏的黏性系数和弹性系数值分别为(1.12±0.41) Pa?s、(0.81±0.40)kPa。结论 通过标准仿体实验和大鼠肝脏的实验,证明采用该系统进行离体动物实验的可行性,为实现人体肝纤维化检测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各种影响因素,为建立更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雄性SD大鼠87只,完全随机法分组,其中移植组48只、非移植组36只、假手术组3只,实验共分胆管-胆管重建移植组、胆管-十二指肠重建移植组、胆管-胆管重建+肝动脉结扎非移植组、胆管-胆管重建非移植组、胆管-十二指肠重建+肝动脉结扎非移植组、胆管-十二指肠重建非移植组和假手术组7组.各手术处理组以出现明显胆道并发症或移植后14 d作为观察时间终点.通过肝脏大体标本肉眼观察、病理学检测和血清学分析等判断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并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 移植组总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69.6%,明显高于非移植组(25.0%)和假手术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移植组和非移植组中,胆管-十二指肠重建组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胆管-胆管重建组(90.9%比50.0%,38.9%比11.1%,均P<0.05).非移植组中,结扎肝动脉组的胆道并发症高于不结扎肝动脉组(38.9%比11.1%,P<0.05).结论 经典"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尚不完善,仍需进一步改进.就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而言,胆管-十二指肠重建方式并非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33.
目的 通过对尸体标本踝三角韧带进行解剖观测,为踝关节韧带修复重建提供解剖与生物力学基础。 方法 选取成人新鲜尸体足踝标本10例,观察三角韧带的组成、起止、分布,测量各组成部分的长度、宽度及厚度;并在外翻应力位下拍摄X线片,测量踝关节内侧间隙(Mcs),依次切断三角韧带浅层、深层,并重复上述测量。 结果 踝三角韧带均分为深、浅两层组成,当踝关节韧带处于完整状态时,踝关节在跖屈、中立及背伸位的平均内踝间隙宽度分别为(2.67±0.38)mm、(2.42±0.35)mm、(2.55±0.24)mm。当踝关节处于中立位及最大背伸位时,切断三角韧带浅层后内踝间隙与完整状态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切断三角韧带深层后内踝间隙与完整状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当踝关节处于最大跖屈位时,所有韧带破坏状态后的内踝间隙与韧带完整时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踝三角韧带由 4 条韧带束组成,各韧带束精确起止点的确定是基础研究及临床解剖重建基础。(2)通过综合踝关节跖屈位、中立位及背伸位外旋应力试验结果,可更全面、准确地诊断三角韧带损伤。  相似文献   
34.
指尖部断指再植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1,他引:9  
目的 回顾性分析及报道指尖部断指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动静脉转流,吻接1条动脉和1条指腹静脉,吻接1条指动脉加拨甲、放血或结扎近端一侧指动脉、扩大近端骨髓腔的经骨髓腔静脉回流等方法进行指尖部断指再植。结果 临床再指806例1046指,成活1016指,成活率97.1%。术后随访3-18个月,成活的手指的长度与健侧指相似,指甲生长良好,手指端皮肤红润,痛温觉恢复,两点分辨觉为4~5mm,患者对功能及外观都感到满意。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动静脉转流、近端一侧指动脉结扎、扩大骨髓腔等方法可以进一步扩大指尖部断指再植适应证,并能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肝肾功能的保护和对细胞因子IL-6、IL-8、TNF-α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例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入院后均予以输血、补液、抗休克及急诊开腹异位妊娠手术。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在术前或术中给予乌司他丁(广东天普生化医药公司生产)20万U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术后3d给予乌司他丁10万U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次/d。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MAP、HR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ALT、AST、Scr、BUN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LT、AST升高幅度明显较低(P〈0.05),恢复更快(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cr、BUN恢复亦明显要快(P〈0.05)。两组患者术后IL-6、IL-8含量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恢复明显快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TNF-α较术前均有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NF-α恢复明冠较快fP〈O.05)。结论乌司他丁对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肝。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的水平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6.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一种有效治疗恶性肿瘤及非恶性疾病的方法,近年来成为治愈某些恶性血液性肿瘤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明显提高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1];但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仍然是allo-HSCT的主要并发症,是移植相关死亡及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原因。GVHD是由移植物中所含供者T细胞识别宿主抗原而攻击宿主组织器官所产生的病理损伤,并导致宿主多脏器损伤的一个疾病过程。以T细胞为靶点的免疫抑制剂及T细胞去除术的应用是目前GVHD…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价局部动脉溶栓与中医药联合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接受局部动脉溶栓与中医药联合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效果好的患者有14例(78%),总的血管再通率为83%,出血率为16%,死亡率为11%,致残率为11%。结论:局部动脉溶栓与中医药联合治疗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是一种有效方法,但安全性和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观察。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缺氧环境下缝隙连接蛋白(Cx40、Cx43)在mRNA水平上的变化,研究细胞缺氧和Cx40、Cx43表达变化在不稳定膀胱发病机理上的相关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膀胱平滑肌细胞,建立细胞缺氧模型;在细胞缺氧1 h后收集细胞,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析Cx40、Cx43。结果:缺氧1 h,Cx40、Cx43在mRNA水平上表达较正常氧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细胞缺氧会引起Cx40、Cx43在mRNA水平上表达的变化,这可能与不稳定膀胱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粘附分子(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IHC)染色技术检测101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CD44v6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正常肺组织中CD44v6阳性率均在15%,经χ2检验,CD44v6在NSCLC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中,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D44v6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CD44v6表达水平与NSCLC的TNM分期呈正相关,而与NSCLC组织分化程度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CD44v6与原发灶大小无关,CD44v6的阳性表达与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CD44v6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预示NSCLC具有较强的侵袭和转移能力,CD44v6可作为预测N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及临床预后的生物学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桑芩止咳浓煎剂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急性发作期患者小气道功能的影响及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160例CVA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桑芩止咳浓煎剂治疗,治疗2周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显控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咳嗽缓解时间、日咳消退时间及夜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且观察组中医证候(TCM)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干扰素-γ(INF-γ)高于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生长因子(N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肺功能及小气道功能参数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桑芩止咳浓煎剂治疗CVA急性发作疗效确切,可促进症状缓解,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小气道功能,其机制与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及气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