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2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264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52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388篇
内科学   701篇
皮肤病学   121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439篇
综合类   1206篇
预防医学   543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400篇
  6篇
中国医学   1056篇
肿瘤学   11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5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背景 阿霉素(DOX)是一种常见的强效蒽环类抗肿瘤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肿瘤尤其是实体性肿瘤的治疗中。然而,DOX有较强的心脏毒性,临床表现为不可逆性心肌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黄酒多酚(YWPC)是从绍兴黄酒中提取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抗炎、抗氧化等生理活性,对DOX所致心肌损伤有一定缓解作用,但其作用机制还不明晰。 目的 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YWPC减轻DOX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 动物实验:使用SD大鼠建立DOX心肌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YWPC组、DOX组与DOX+YWPC组;取心脏组织进行MASSON染色、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取血清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并用动物组织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水平〔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及沉默调节蛋白3(SIRT3)表达水平变化。体外实验:通过1 μmol/L DOX干预H9C2细胞24 h建立DOX诱导H9C2细胞损伤模型,先将一批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DOX组、DOX+YWPC(1 mg/L)组、DOX+YWPC(10 mg/L)与DOX+YWPC(100 mg/L)5组,采用CCK-8法检测H9C2细胞活力,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水平及SIRT3表达水平变化;之后将另一批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DOX组、DOX+YWPC组、DOX+SIRT3抑制剂(3-TYP)组及DOX+YWPC+3-TYP组,通过3-TYP抑制SIRT3蛋白活性,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水平及SIRT3表达水平变化,进一步明确SIRT3在YWPC减轻DOX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结果 动物实验中,大鼠心肌切片通过MASSON染色后可见:DOX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大量蓝色胶原纤维贯穿心肌纤维;DOX+YWPC组大鼠心肌切片纹理部分恢复,蓝色胶原纤维减少。DOX组胶原纤维占比、血清LDH水平高于对照组、DOX+YWPC组(P<0.05)。DOX组Bcl-2/Bax比值、SIRT3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DOX+YWPC组(P<0.05);DOX组大鼠心肌切片中代表凋亡的绿色亮点明显增多,呈片状分布,而经YWPC治疗后凋亡亮点减少。体外实验中,DOX组吸光度值、Bcl-2/Bax比值、SIRT3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DOX+YWPC(1 mg/L)组、DOX+YWPC(10 mg/L)组、DOX+YWPC(100 mg/L)组(P<0.05),DOX组、DOX+3-TYP组Bcl-2/Bax比值、SIRT3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DOX+YWPC+3-TYP组Bcl-2/Bax比值低于DOX+YWPC组(P<0.05),DOX+YWPC组与DOX+YWPC+3-TYP组SIRT3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YWPC可以通过调节SIRT3表达水平减轻DOX心肌损伤,抑制SIRT3会降低YWPC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背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有研究认为NAFLD对心肌结构及功能均有明显影响,但NAFLD是否是心肌结构或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仍存在争议。 目的 比较NAFLD患者与非NAFLD患者左心室结构及功能指标的异同,初步探究NAFLD与左心室早期舒张功能不全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8—2020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符合纳入标准的519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腹部超声或CT检查结果分为NAFLD组与非NAFLD组。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结构及功能指标差异。以左心室舒张早期左房室瓣血流最大流速与左心房收缩期左房室瓣血流最大流速之比(E/A)<1判定为左心室早期舒张功能不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NAFLD与左心室早期舒张功能不全的关系。采用FIB-4指数评估NAFLD患者肝纤维化风险,其中FIB-4指数<1.30、1.30~3.25、>3.25分别判定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依据FIB-4指数是否<1.30将NAFLD组患者分为低风险亚组(n=81)和中高风险亚组(n=100)。 结果 519例住院患者中NAFLD患者181例(NAFLD组)、非NAFLD患者338例(非NAFLD组)。与非NAFLD组患者相比,NAFLD组患者E/A较低〔(0.79±0.25)和(0.87±0.34),t=2.607,P=0.009〕,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较厚〔(0.92±0.13)cm和(0.89±0.13)cm,t=-2.525,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NAFLD是左心室早期舒张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41,95%CI(1.736,4.981),P<0.001〕。中高风险亚组患者E/A低于低风险亚组〔(0.75±0.21)和(0.84±0.28),t=2.275,P=0.024〕,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高于低风险亚组〔(80.22±14.92)g/m2和(74.72±16.83)g/m2,t=-2.327,P=0.021〕。 结论 合并NAFLD是左心室早期舒张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NAFLD患者的肝纤维化风险越高,左心室舒张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103.
不同年份林下山参叶中皂苷类成分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年份林下山参叶中多个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含量,考察年份对人参皂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Shield RP18(2.1 mm×100 mm,1.7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5%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结果:建立了同时测定13个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含量的UPLC分析方法,分析了5~17年份林下山参叶中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含量,皂苷含量随年份有波动,14年份各皂苷类成分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结论: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以作为同时测定人参类药材中多种皂苷含量的方法及指纹图谱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为林下山参叶人参皂苷类成分的积累和林下参资源的利用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4.
左瑞  祝泊远  王晓燕 《新中医》2014,46(9):208-209
<正>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我国古人根据太阳一昼夜出没的自然规律及日常生产、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记时方法,最早见于《汉书·翼奉传》,并沿用至今。每个时辰都精确的对应着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在每个昼夜中"阳气由升到降、阴气由消到长"的变化过程。十二个时辰与人体十二条经脉相对应,即气血起于寅时由肺经流注,卯时流注于大肠,随后依次进入胃、脾、心、小肠、膀胱、肾、胃、心包、三焦、子时入胆,最后  相似文献   
105.
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60岁以上发病者.其发病率相对较低,在病理、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都有别于中、青年患者。我院1995年1月~2000年8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17例.其中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占11.03%。现将资料完整并获得随访的4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6.
雷公藤属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夏焱  段宏泉  张铁军  高文远  张骏  张彦文 《中草药》2005,36(7):1093-1096
雷公藤属药物植物具有抗炎、抗免疫、抗肿瘤、抗H IV等多种药理活性。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倍半萜类(包括倍半萜生物碱)、二萜类、三萜类和少量木质素等。综述近年来雷公藤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雷公藤类药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由于其来源方便、易于分离培养、具有多分化潜能、可自体移植等优点,在组织损伤修复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早期大量的移植后细胞死亡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局部微环境高浓度的ATP可能是导致细胞移植后死亡的因素之一。本课题将探究体外高浓度(>1 mmol/L)的ATP对大鼠BMSCs的死亡诱导作用及其是否与P2X7受体(P2X7R)和(或)Pannexin-1的激活有关,为减少BMSCs移植后死亡提供一条新的思路,以促进其在组织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 (1)细胞凋亡检测(CCK试剂盒; caspase-3蛋白检测;Annexin V/PI试剂盒);(2)染料摄取实验观察细胞膜孔隙形成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动态监测细胞内钙的变化;(3)细胞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 【结果】 (1)体外高浓度的ATP诱导大鼠BMSCs死亡;高浓度ATP (5、10 mmol/L) 处理大鼠BMSCs 24 h后细胞出现明显凋亡。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10 mmol/L ATP 处理24、48 h后,细胞内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2)高浓度ATP诱导的大鼠BMSCs死亡的机制可能与细胞膜孔隙的形成和(或)细胞内钙超载有关;加入10 mmol/L ATP后,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细胞对 Ethidium Bromide染料的摄取明显增加,提示细胞膜上孔隙形成;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监测ATP干预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ATP处理组细胞内Fluo-4荧光亮度随时间逐渐增强。这些数据提示高浓度ATP诱导的BMSCs死亡的机制可能与细胞膜孔隙的形成和(或)细胞内钙超载有关。(3)Pannexin-1半通道蛋白参与ATP诱导的BMSCs细胞毒性效应;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大鼠BMSCs有Pannexin-1表达。Pannexin-1的特异性阻断剂CBX可以部分阻断ATP诱导的BMSCs的死亡。(4)大鼠BMSCs表达P2X7R;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大鼠BMSCs表达P2X7R,但P2X7R的阻断剂oxATP不能逆转ATP诱导的细胞毒性作用。这可能是由于oxATP并不能特异性阻断P2X7R。下一步我们计划用特异性siRNA使大鼠BMSCs上P2X7R表达下调再进一步观察。 【结论】 高浓度的ATP诱导大鼠BMSCs死亡,其机制可能与细胞膜孔隙的形成和(或)细胞内钙超载有关;Pannexin-1参与了ATP诱导的大鼠BMSCs死亡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评价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措施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142例腹腔镜肝切除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分组,74例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方法治疗(Frs组),68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对照组)。比较接受两种治疗方法后患者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和住院费用情况。结果FTS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出血量Frs组较对照组为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9,t=2.432,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FTS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8,t=2.821,t=2.507,P〈0.05),术后连续3d的疼痛评分(VAS)FTS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4,t=3.176,t=7.079,P〈0.05)。术后并发症:Frs组3例(4.05%,3/74),对照组4例(5.88%,4/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3,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围手术管理中应用快速康复理念可帮助患者快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109.
报告发疹性皮肤胶原瘤1例,患者男,38岁。背部,肩部出现多发性扁平丘疹,结节及斑块8年,皮损为正常肤色,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部分融合成斑块,无自觉症状,无家族史,组织病理检查示,胶原纤维变厚,增殖,弹性纤维减少,诊断为发疹性皮肤胶原瘤。  相似文献   
110.
半边莲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可众  熊英  高文远 《中草药》2009,40(8):1198-1201
目的 研究半边莲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凝胶柱、制备HPLC等分离和纯化,通过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和理化特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半边莲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环桉烯醇(cycloeucalenol,Ⅰ)、24-亚甲基环木波罗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Ⅱ)、植物醇(phytol,Ⅲ)、植物烯醛(phytenal,Ⅳ)、β-香树脂醇(Ⅴ)、腺苷(Ⅵ)、正丁基-β-D-呋喃果糖苷(Ⅶ)、正丁基-α-D-呋喃果糖苷(Ⅷ)、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Ⅸ)、正丁基-α-D-吡喃果糖苷(Ⅹ)、水杨苷(Ⅺ)、5-羟甲基糠醛(Ⅻ).结论 其中化合物Ⅰ~Ⅳ及Ⅵ~Ⅻ为首次从半边莲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