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小儿病毒性肺炎尤其重症肺炎常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主要并发中毒性脑病。 1.病因和病理 病毒性脑炎并发脑病发生率约2.8%~22%,死亡事高达36%~50%,其原因:①脑病的产生系大多数患儿对感染毒素产生过敏反应所致,而不是病毒的直接侵入。此外,高热、脱水、电解质紊乱、惊厥及其他原因引起缺氧等,可加重脑部症状。②肺炎时发生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使脑组织毛细血管扩张,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引起脑水肿,致神经细胞变性,严重时可发生脑疝,引起死亡。哈尔滨红十字儿童医院尸检224例死于重症肺炎的患儿,发现脑的小血管充血,点片状出血,红色及透明直检形成导致脑水肿90例,中毒性脑病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脑出血4例。③重症病毒性肺炎脑病中有一部分患儿,可能由于病毒直接侵入脑组织而引起脑膜炎及脑炎。  相似文献   
62.
孤立的中枢性面瘫较少见,对其病变部位和病因的报道甚少。应用CT扫描可以确定本症的病变部位,近年来我们诊治3例,现报告如下。 例1,男性,52岁。1天前晨起床时说话含糊不清,流涎伴头晕,于1989年12月2日入院。高血压病史10余年。查体:BP 26.6/14.6kPa,呐吃,左侧鼻唇沟变浅,鼓腮无力,余颅神经、肢体运动、感觉、反射均正常。心电图示左室肥大并心肌缺血。脑脊液正常。12月4日CT扫描示右侧放射冠腔隙梗塞。经降压、利尿、扩管治疗1周后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63.
腰穿是临床各科常用的诊疗方法之一。大多是安全的,但少数病人腰穿后可发生低颅内压综合征。本文报告5例。临床资料男1例,女4例,年龄19~40岁。3例脑脊液压力分别为130、200、210mmH_2O,2例未测,数滴数正常。腰穿后出现症状时间为6小时至3天。症状表现在起床站立或行走时头晕头痛,以前额为主,呈胀痛或炸裂样痛,洗头及活动加重,一例伴眼胀,二例伴恶心,例2并出现颈项疼痛,胸闷、气憋、短时间呼吸困难。上述症状均在平卧后明显减轻或消失。本组采取平卧,口服淡盐水,5%葡萄糖盐水或5%低分子右旋糖醉静滴,口服颅通定等对症处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S100B与癫痫的关系。方法采用侧脑室注射红藻氨酸建立SD大鼠颞叶癫痫动物模型(癫痫组,40只),在痫性发作后6、12、24、72h和1周,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S100B蛋白的表达。其结果与正常SD大鼠(对照组,8只)比较。结果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含量在癫痫发作后6h逐渐增加,24h达高峰;海马CA3和齿状回区S100B免疫阳性胶质细胞致痫后24、72h显著增高。结论 S100B蛋白在癫痫后的海马组织中大量表达,提示S100B蛋白参与了癫痫早期的病理过程;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水平可作为判断癫痫所致脑损伤的早期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大鼠痫性发作后血清和脑脊液中C反应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以探讨其在癫痫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癫痫组(40只)和对照组(8只),采用侧脑室注射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建立动物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KA致痫后6、12、24、72h,1周血清和脑脊液中CRP水平的变化,用Nissl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血清和脑脊液中CRP含量在KA致痫后6h逐渐增加,在24h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Nissl染色显示海马病理改变以致痫后24h明显,锥体细胞和尼氏体明显减少。结论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癫痫的发病过程,血清和脑脊液中高水平的CRP有助于预测癫痫所致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66.
腔隙性脑梗塞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指脑部深穿支小动脉闭塞所致的脑缺血软化,形成豌豆或粟粒大小的腔隙。既往均靠病理诊断,近十余年来通过 CT 扫描或核磁共振生前即可作出临床诊断。1.病因和病理直接病因为高血压,腔隙性梗塞75%~90%患者有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作用于小动脉和微血管壁,导致节段性脂质透明样变和纤维蛋白样坏死,伴微动脉粥样瘤形成,最后管腔闭塞  相似文献   
67.
68.
由糖尿病所致的颅神经损害,称为糖尿病性颅神经病。在12对颅神经中除嗅神经与舌下神经外,其余10对颅神经均可受损,平均发生率约6.5%。本病报道较少,现报告我科3年来收治的6例,并加以讨论。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6例中男女各3例,年龄51~66岁,平均59.5岁。均为急性起病,眼睑下垂1例,复视2例,口角歪斜3例。前驱症状:上感、头痛、头晕各2例,四肢麻木、无力、眼周疼痛1例。既往史:高血压、高血脂各2例,脑血栓形成、冠心病各1例,3月前右侧面神经麻痹1例。糖尿病史3例,另3例否认糖尿病史,但其中2例近期有多饮多尿史。并发症:多发性神经炎1例。二、入院检查血压增高3例,眼底检查3例均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的彩色多普勒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95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测。结果195例患者中,发现颈动脉有硬化病变185例(94.9%),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51例(272块),占77.4%,左侧多于右侧,CCA分叉处〉CCA主干〉ICA起始段〉ECA起始段。发生颈动脉狭窄为33例(16.9%),其中轻度狭窄19例,中度狡窄9例,重度狭窄5例,软斑与溃疡斑是脑梗死的主要的栓子来源。结论颈动脉病变与脑梗死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检测预测脑梗死的发生对临床预防及治疗脑梗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0.
多虚平在内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林剑锋 《新医学》1996,27(6):322-3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