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9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80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169篇
内科学   122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480篇
预防医学   15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46篇
中国医学   148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因工程与组织工程联合应用在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工程应用于牙周组织缺损修复为牙周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路。基因治疗是一种崭新而具有广阔前景的方法,与传统的细胞因子导入治疗相比,它可在一定时期内使局部保持一定的生长因子浓度,更有利于骨缺损的修复。两者的联合运用在牙周治疗中有着强大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72.
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同步化治疗14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同步化三腔起搏器(CRT)植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CRT治疗,并给予精心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者接受CRT治疗后均取得满意效果,未发生并发症,心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心力衰竭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对CRT患者进行科学、有序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发生、术后康复和提高生命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3.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 将122例脑梗死患者按颈动脉硬化程度分为内膜中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分别测定其与56例对照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结果 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内膜中膜增厚组和对照组(P<0.05).内膜中膜增厚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结论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检测脑梗死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评价病变程度,对疾病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78例CHB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内科综合护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毒学指标、临床症状以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液生化指标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下降、PTA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51.2%,观察组总有效率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恩替卡韦治疗CHB患者,能够迅速降低病毒含量,改善患者肝功能,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观察"贺氏三通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及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对照组(8只)、针刺组(24只)、药物组(16只).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针刺组分别于3 h、6 h、48 h(每时段8只)予"贺氏三通法"针刺,药物组于5 h、48 h予香丹注射液腹腔内注射.模型制备成功后72 h取材,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USA法检测血清IL-18,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1含量.结果 模型对照组IL-18和IL-1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8 h针刺组IL-18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h、48 h针刺组IL-1水平均较模型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针刺组与相应时间介入的药物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贺氏三通法"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IL-18和IL-1水平.提示"贺氏三通法"可能通过调节IL-1、IL-18的紊乱,参与对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76.
本文采用妇炎康丸(中成药)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中风急性期证候与CRP的相关性及其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散射比浊法测定50例中风急性期(均在发病2周内入院)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中风急性期患者CRP水平与痰证积分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与证候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痰证积分对血清CRP阳性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0(SE:0.076;95%CI:0.550~0.849),其诊断界点为10.5分。结论:痰证积分可以预测中风急性期CRP阳性,有利于卒中的临床治疗,扩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1994)的临床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贺氏三通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及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对照组(8只)、针刺组(24只)、药物组(16只)。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针刺组分别于3h、6h、48h(每时段8只)予“贺氏三通法”针刺,药物组于5h、48h予香丹注射液腹腔内注射。模型制备成功后72h取材.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血清IL-18.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1含量。结果模型对照组IL-18和IL-1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8h针刺组IL-18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h、48h针刺组IL-1水平均较模型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针刺组与相应时间介入的药物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贺氏三通法”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IL—18和IL-1水平,提示“贺氏三通法”可能通过调节IL-1、IL-18的紊乱,参与对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79.
爱情用心     
当邮递员的父亲这些天在自家邮箱里发现了一些特殊的信件,这些信件都是寄给女儿的。信封的颜色及上面的图案很温馨浪漫,看字迹都是出自一人之手,不禁让人联想到情书。但父亲没有动它们,只是看了看,便把它们又放回到信箱中。看得出,女儿盼望着那些来信。因为女儿总是读它们很久,然后,认真地回信。终于有一天,女儿把他领到父亲面前,说他就是不断给自己写信的人。男孩走后,女儿征求父亲意见。父亲没有直接表态,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无肠坏死腹股沟嵌顿疝腹膜前间隙行Ⅰ期修补的可行性。方法对无坏死肠嵌顿疝30例(肠嵌顿组)、网膜嵌顿疝18例(网膜嵌顿组)及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30例(对照组),采用腹膜前间隙补片修补术,检测3组术前D-乳酸、内毒素水平及术前、术后第3天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观察嵌顿疝患者局部疝囊内渗液细菌培养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3组术前血浆D-乳酸[分别为(11.7550±3.0391)mg/L,(12.8453±3.0457)mg/L.,(11.9056±2.6754)mg/L]及内毒素[分别为(0.5623±0.0893)EU/ml,(0.6137±0.0725)EU/ml,(0.5861±0.0820)E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嵌顿疝患者疝囊囊液细菌培养均为阴性;肠嵌顿组及网膜嵌顿组术前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分别为(9.22±1.471)×10~9/L、(6.03±1.403)×10~9/L,和(8.87±1.711)×10~9/L、(6.26±1.364)×10~9/L],与对照组[(6.00±1.054)×10~9/L)、(3.67±0.783)×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肠嵌顿组及网膜嵌顿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肠嵌顿组及网膜嵌顿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下降至正常水平[分别为(5.67±1.052)×10~9/L、(3.663±0.557)×10~9/L,(5.53±0.684)×10~9/L、(3.600±0.555)×10~9/L],与对照组比较[(5.23±1.028)×10~9/L、(3.36±0.544)×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腹股沟嵌顿疝,需要采取个体化治疗,如果术中发现为网膜嵌顿或肠管嵌顿但尚未发生肠坏死者,Ⅰ期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