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9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255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6篇
  2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探究沉默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EAT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HBE)细胞(16HBE)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16HBE细胞分为Control组、LPS组、LPS+si-NC组和LPS+si-NEAT1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lncRNA NEAT1、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炎症因子水平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α、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沉默lncRNA NEAT1后,IL-1β、IL-6、TNF-α及其mRNA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及p53、p-IκBα、p-NF-κB p65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细胞增殖活力及PCNA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p-NF-κB p65相对荧光强度(细胞核/细胞质)降低(P<0.05)。 结论沉默lncRNA NEAT1表达抑制16HBE细胞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2.
茶叶是我国人民的日常饮料,长期饮用对细胞作用如何未见报道。为此,本文采用杭州产秀眉绿茶三角片配制成350μg/ml、70μg/ml、7μg/ml三种浓度接种二倍体细胞,观察细胞增殖倍数、传代及死亡。 材料与方法 本实验采用杭州产秀眉绿茶三角片,用含小牛血清的1640配成350μg/ml,70μg/ml、7μg/ml高、中、低三种浓度。每一浓度接种二瓶细胞(每瓶  相似文献   
23.
目的:对巨大腹壁切口疝采用小切口辅助腹腔镜修补术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将62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1例,通过不同方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壁缺损大小、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在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临床上小切口辅助腹腔镜修补术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4.
我国大多数医院门诊部仍然是沿用计划经济体制组织管理模式,显然难以形成科学的运行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机制。门诊点多面广,涉及的科室部门多(由各个临床科室、职能科室汇集而成),是一个综合性工作区域。医院门诊部尚无统一管理机构,无法改变多头管理、各行其是、互不合作的现状。为此必须从体制、机制上着手,健全门诊部统一管理体系,明确门诊部的职能和权限,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切实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实行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治小儿肠套叠及在彩超引导下行水压灌肠复位术的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腹部探头及高频探头,对可疑肠套叠患者进行多切面探查,发现异常肠源性团块回声诊断为肠套叠时用水压灌肠法进行复位,术中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动态观察团块的大小、所处位置、回声变化及有无并发症,并摄片和录像记录,追踪随访。结果:采用腹部及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急性肠套叠能做出较明确的诊断;病程在48 h内的小儿急性单纯性肠套叠,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实时观察使用水压灌肠复位效果良好。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能动态观察其活动情况,并了解有无并发症,其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小儿肠套叠首选。  相似文献   
26.
冠心病干细胞移植疗法种子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探讨冠心病的干细胞移植疗法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 收集健康成人骨髓 ,通过Ficoll离心法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 ,置于纤维连接蛋白预衬的DMEM培养基中 ,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加以诱导 ,并通过荧光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鉴定。结果 在VEGF、bFGF等诱导因子存在的条件下 ,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 ,倒置荧光微镜下呈典型的“纺锤样”梭形细胞 ,单层细胞贴壁生长融合时呈铺路石样排列 ,免疫组织化学示vWF抗体染色阳性 ,CD34抗体染色阳性。结论 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诱导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 ,此细胞可作为冠心病干细胞移植疗法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磁化传递成像(MTI)定量评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行腰椎MR检查患者的资料,根据定量CT(QCT)结果分成骨质疏松组、骨量减低组和骨量正常组3组。测量腰2~4椎体磁化传递率(MTR)。比较组间MTR值的差异,绘制ROC曲线以分析MTR对骨质疏松及骨量减低的诊断效能。结果:随着骨密度的降低,椎体MTR值也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TR值诊断骨量减低与骨质疏松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5、0.944,MTR阈值分别为10.45、5.95,其诊断骨量减低、骨质疏松的灵敏度分别为78.90%、86.41%,特异度分别为86.84%、89.83%(P<0.001)。结论:MTI技术可以早期、灵敏地检测骨量变化,MTR值可作为骨质疏松症进展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后循环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FD治疗的59例颅内后循环夹层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位置将患者分为椎动脉组(n=33)和基底动脉组(n=26),根据应用FD数分为单FD和多FD治疗。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评估DSA影像,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临床预后。结果59例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共植入75枚FD(椎动脉组42枚,基底动脉组33枚)。围手术期发生缺血性并发症7例(11.9%),出血性并发症2例(3.4%),术后病死3例(5.1%)。43例患者随访6(2~19)个月,完全愈合率为69.8%(30例),预后良好率为97.7%(42例)。椎动脉组、基底动脉组分别随访6.5(2~17)个月、6(3~19)个月,完全愈合率分别为70.8%、68.4%(均P>0.05),预后良好率分别为100%、94.7%(均P>0.05)。结论FD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相对安全有效,治疗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多FD应用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可能增加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9.
宋耕  杨震 《安徽医药》2020,24(7):1385-1387
目的观察肝脏广泛转移癌调强放疗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 10例肝脏广泛转移癌病人,放疗剂量 22~50 Gy,单次分割剂量 1.8~2.0 Gy,评价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7例腹痛症状缓解。 7例可进行疗效评价:部分缓解 2例,疾病稳定 5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 3个月( 2~18个月)。副反应多为轻中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和消化道反应,只有 1例因肝性脑病而停止放疗。结论调强放疗治疗肝脏广泛性转移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和动脉弹性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高血压病患者(n=60,高血压组)和健康志愿者(n=32,对照组)血浆中CD31+/CD42-内皮微颗粒的水平,袖带震荡技术无创检测肱动脉与胫后动脉之间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估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显著升高[(972.6±116.2)比(1920.3±152.0)个/μl,P<0.001];高血压组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1369.3±147.3)比(1793.0±328.3)cm/s,P<0.001]。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呈正相关(r=0.42,P<0.001),以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为因变量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是其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升高且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加快,循环内皮微颗粒是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高血压病患者体内较高水平的循环内皮微颗粒加速了大动脉弹性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