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Trivex静脉旋切系统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DVTS)继发静脉性皮肤溃疡的价值。方法选择下肢DVTS中继发静脉性皮肤溃疡患者166例,其中采用Trivex静脉旋切系统治疗(手术组)94例患者94条下肢,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72例患者72条下肢,分别于术后或治疗后5、20、120和360 d观察2组患者皮肤感染率和坏死率、色素减退率和创面收缩率、溃疡愈合率及溃疡复发率6项临床指标。结果术后或治疗后5 d,2组患者均未出现皮肤感染和皮肤坏死;术后或治疗后20 d,手术组患者创面收缩率与色素减退率均显著高于非手术组〔(95.8±2.138)%比(68.7±3.125)%,P=0.048;(87.6±1.263)%比(12.3±1.324)%,P=0.018〕;术后或治疗后120 d,手术组患者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97.9%比8.3%,P=0.014);术后或治疗后360 d手术组患者溃疡复发率显著低于非手术组(5.3%比97.2%,P=0.015)。结论 Trivex静脉旋切系统可作为下肢DVTS继发静脉性皮肤溃疡的外科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总结12 5碘 (12 5I)粒子近距离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Ⅱ~Ⅲ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 4 3例 ,全组均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 ,术中将12 5I粒子植入可能残留癌组织的区域和癌细胞转移途径的各组 (站 )淋巴结区域。术后 3~ 7天测血象及免疫指标 ,1周后X线摄片观察12 5I分布状况。结果 全组病人无死亡 ,其中 3例植入粒子剂量 30mci以上的病人 ,1周内WBC降低至 3× 10 9/L ,经口服生白口服液后升至5× 10 9/L ,1周后免疫指标低于正常值。无一例出现因植入12 5I粒子而导致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12 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方法简单、安全 ,疗效确切 ,是一种治疗癌症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置管溶栓术重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的下肢血供并降低截肢平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 年10 月-2016 年6 月该中心收治的36 例拟截肢TAO患者(36 条患肢),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结果干细胞移植4 周后27 例患者下肢疼痛、冷感评分、皮温及踝肱指数(ABI)均优于移植前(p <0.05),肢体溃疡、坏死处得到控制,呈干性坏疽;9 例患者无明显好转行截肢手术,移植前9 例截肢患者拟截肢平面:大腿下段2 例,膝关节4 例,小腿中上段3 例;实际截肢平面:膝关节4 例,小腿中上段2 例,小腿中段3 例。截肢率25%(9/36),降低截肢率75%,降低截肢平面率77.8%(7/9)。术后3 个月36 例患者行下肢DSA 检查,均形成不同程度的新生侧支血管,27 例保肢患者坏死范围局限,且呈干性坏疽;9 例截肢患者截肢处已愈合。36 例患者随访6~20 个月(平均12.2 个月)病情平稳;其中3 例保肢患者移植6 个月后因患肢疼痛、溃疡坏死加重,再次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3 个月患肢症状好转。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TAO 患者可促进新生侧支血管形成并降低截肢平面。  相似文献   
104.
105.
2005年10月—2010年5月昆明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以下简称我科)行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治疗静脉性皮肤溃疡620例,其中1例术后随访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外周血Tip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外周血获取内皮祖细胞(EPC),并将其定向诱导为Tip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终浓度的SDF-1培养24小时。Transwell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SDF-1对外周血来源的Tip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50ng/ml、100ng/ml、200ng/mlSDF-1均能诱导Tip内皮细胞的迁移,迁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呈浓度依赖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F-1呈浓度依赖性促进干细胞源性Tip内皮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人自体干细胞移植在重症肢体缺血(CLI)血流重建中的疗效与评价标准.方法 重症肢体缺血患者36例共39条肢体,分为2组,其中干细胞移植组20例共22条肢体,非干细胞移植组16例共17条肢体.术前、术后均采用多功能监测仪、多谱勒检测仪、经皮氧分压监测仪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分别从皮肤、血管及血液3种层面测算肢体局部血流量变效应程度,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 干细胞移植组肢体局部血流量变效应指标中皮温指数为(1.5±0.3) ℃,经皮氧分压为(36.6±9.3) mm Hg,踝肱指数为0.7±0.1,光电容积微血流态指数为0.8±0.1,血氧饱和度为(78.3±15.9)%,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分为1.5±0.3,保肢率为82%,间歇性跛行距离为(150.3±41.1) m,改善情况优于非干细胞移植组; 指标变化符合症状改善趋势(0.415相似文献   
108.
下腔静脉滤器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其他治疗前先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然后其中20例采用抗凝、溶栓等药物治疗+气压梯度治疗,另26例实施手术治疗,并同时采取抗凝、溶栓及气压梯度治疗。观察本组患者有无出现肺栓塞的症状及体症,定期透视滤器的形态与位置。结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全部成功,其中置入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38例,置入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8例。经治疗46例患者中44例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及体征消失或缓解,无肺栓塞发生。对置入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者中的36例进行2~24个月的随访(平均13个月),滤器无移位,未发生肺栓塞。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方法简单、安全,可有效防止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可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09.
近年来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越来越高,保乳手术也逐渐增多,乳腺癌局部切除结合~(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放疗是保乳手术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目前~(125)I粒子影响乳腺癌发生和转归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实验通过构建裸小鼠乳腺癌细胞模型,植入~(125)I粒子,测量肿瘤组织内酪氨酸激酶原癌基因A(TrKA)的变化,以揭示~(125)I粒子治疗乳腺癌的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10.
高雪  杨镛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312-1314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基因(HIF)-1α和同源盒基因(gax)表达水平对移植静脉血管内皮细胞(VEC)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之间信息传递连接(VEC-VSMC细胞连接)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2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于术后14 d取出移植静脉,分别采用RT-PCR、免疫蛋白印迹、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分析HIF-1α和gax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观察VEC、VSMC表型以及VEC-VSM细胞信息传递连接.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HIF-1α和gax 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均<0.05);内皮修复显著、内膜增生被显著抑制;可见较多的VEC-VSMC细胞信息传递连接结构体.结论 HIF-1α和gax基因过表达可显著促进VEC-VSMC细胞连接的生成,VEC-VSMC细胞连接信息连接可能是抑制血管再狭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