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中医药防治医院获得性肺炎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医院获得性肺炎 (HAP)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资料显示,本病发病率为 0.5%~ 5%,占整个院内感染人数的 20%~ 40%,居各种院内感染之首.由于罹患 HAP者大多有免疫功能缺陷,且病原菌大多耐药,使得本病的治疗相当棘手,其死亡率已超过 50%.这不仅对人类生命安危构成巨大威胁,亦给社会财富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筛选噬菌体十二肽库中与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童虫表膜特异性结合的多肽并鉴定。方法利用噬菌体十二肽库与日本血吸虫活童虫靶分子之间的亲和力结合,经3轮吸附-洗脱-扩增,从末次回收的结合噬菌体中随机挑取20个克隆进行测序。根据测序结果 ,选取出现次数最多的噬菌体克隆作为目标噬菌体,免疫组化检测目的噬菌体,并回输到已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体内,2.5h后处死小鼠,回收肝脏和日本血吸虫童虫,分别洗脱与肝脏和童虫结合的噬菌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3轮筛选后,噬菌体回收率从第1轮的0.77×10-8到第3轮的0.75×10-5,说明噬菌体得到了有效富集。DNA测序结果表明,20个噬菌体克隆中的15个克隆呈现QHPRIRKOOOOO序列。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表达该序列的噬菌体能与童虫表膜有效结合;体内回输试验证实,该噬菌体能有效地靶向结合于体内日本血吸虫童虫表膜。结论筛选获得的短肽QHPRIRKOOOOO能有效地靶向结合日本血吸虫童虫表膜。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用双嗜性逆转录病毒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日本血吸虫(Sj)细胞的生物学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双嗜性逆转录病毒rRam-1受体同源性分布、结构与功能作系统的分析与比较;利用携带外源E77.43基因的双嗜性逆转录病毒感染Sj童虫培养细胞,经PCR和RT-PCR检测感染细胞目的基因(E77.43)的整合与表达。结果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推断,Sj细胞膜上存在的SjCHGC09605和SjCHGC05362两种蛋白为非分泌性跨膜蛋白,可能具有细胞膜离子转运通道或受体蛋白的功能及双嗜性逆转录病毒感染的膜受体样作用,可能参与病毒对细胞的吸附和穿入过程;利用携带外源E77.43基因的双嗜性逆转录病毒感染Sj童虫培养细胞后,用PCR及RT-PCR检测到目的基因整合与表达,扩增的目的片段大小为330 bp,与理论值相符。结论用载有E77.43基因的双嗜性逆转录病毒感染Sj童虫细胞获得成功,推测SjCHGC09605和SjCHGC05362两种与rRam-1受体同源的蛋白可能是Sj感染过程中起作用的分子。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用双嗜性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导永生化基因到Sj细胞提供了生物学理论与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5.
“治痿独取阳明”的临床运用430061湖北中医学院杨胜辉“治痿独取阳明”是《素问·痿论》论治痿证而确立的一个重要法则,笔者宗其旨,对多种疾病所致之“痿”,从脾胃而治,屡获良效。今结合四则验案,对“治痿独取阳明”的运用,谈点体会如下。多发性神经炎张××...  相似文献   
86.
<正> 本厂八车间由溶媒法生产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在一定的溶媒中加双异丙胺成盐,由于溶媒混有有害成份,造成沉淀产生,使成品收率下降。为查清此沉淀为何物,溶媒中哪一种有害成份致使沉淀产生,我们对沉淀物,正常和含有有害成份的溶媒进行了观察。查清了沉淀物和溶媒中有害物的成份,并制定出了控制有害成份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87.
硬膜下积液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硬膜下积液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钻孔引流术中在切开硬脑膜之前,先将引流管另戳孔预置,置入硬脑脑下腔端约4-5cm长;十字形切开硬脑膜并迅速将引流管置入,明胶海棉填塞骨孔后用手指压迫,减少积液流失,迅速关闭切口。结果 本组无1例发生继发性颅内血肿、张力性气颅、术后癫痫等并发症。结论 切开硬脑膜前作好预置经流管等有关准备,让积液从引流管缓慢引出,防止空气进入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8.
<正>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外界损伤的自我修复反应,其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产生增多、降解减少,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形成肝纤维化。该病是多种慢性肝脏疾病发展的必经阶段,目前大量中医药研究表明积极有效的治疗能够阻止肝纤维化的发展,甚至逆转肝纤维化[1]。本文结合最新研究,从肝纤维化发生的病因病机、单味药、中药单体和中药复方等对肝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进行综述。1病因病机与治则治法本病属于中医学"臌胀""积聚""胁痛""黄疸"范畴,其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加味丹参饮通过调节鸟氨酸脱羧酶(ODC)活性在抗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保护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心肌IRI模型,设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加味丹参饮(JWDSY)+IRI组共4组。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ODC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ODC mRNA表达水平,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ODC蛋白表达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心肌组织中多胺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的ODC含量、OD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IRI组的ODC含量显著增加、OD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IRI组比较, JWDSY+IRI组ODC含量显著减少,OD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丹参饮可能通过调节ODC活性,从而发挥对IRI后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靶控异丙酚镇静的患者在出现语言反应消失及意识消失时的异丙酚预测效应部位浓度值,以及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与预测效应部位浓度的关系。方法:ASAⅠ~Ⅱ级患者20例,所行手术不限,诱导插管前均予以异丙酚靶控输注镇静,靶浓度从0.5mg/L开始递增,递增梯度为0.5mg/L,每一靶浓度输注5min,直至改良清醒镇静评分(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scale,OAA/S)为O后5min停止,试验中监测并记录患者CSI值及BIS值。每间隔20S行改良OAA/S评分,记录靶控输注系统预测效应部位浓度值每变化0.1mg/L时的预测效应部位浓度数值及时间。计算5%,50%及95%患者在丧失语言反应及意识消失时的预测效应部位浓度、BIS和CSI值。结果:异丙酚预测效应部位浓度值与BIS和CSI均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2分别为0.787与0.792)。5%,50%及95%患者出现语言反应消失时的异丙酚预测效应部位浓度值分别为1、1,1、8与2.4mg/L;5%,50%及95%患者出现语言反应消失时的BIS值分别为79、2,69.2与59.2;CSI值分别为74.9,65.9与56.8。5%,50%及95%患者出现意识消失时的预测效应部位浓度值分别为1.5,2.5与3.4mg/L;BIS值分别为73.6,57.1与40.6;CSI值分别为65.2,54.8与44.3。结论:靶控异丙酚时患者出现语言反应消失及意识消失时预测效应部位浓度值总是在一定的范围波动;异丙酚预测效应部位浓度值与BIS和CSI均呈较好的线性关系;与BIS比较,出现意识状态改变时CSI数值变化范围较小,用于反映麻醉中患者语言反应消失及意识消失可能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