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3篇
  4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疗效,分析其对心肾功能及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1q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proteins-3,CTRP3)、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iogenin-like protein 2,angptl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103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一组(n=51)和联合组(n=52).单一组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增加口服脑心通胶囊.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心室重构相关指标.统计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左室射血分数、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水平高于单一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N末端脑钠肽前体、肾功能指标、神经内分泌因子、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水平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CHF患者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可改善患者心肾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因子、血清CTRP3、angptl2水平,进一步改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22.
目的应用应变率显像技术(SRI)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局部功能变化。方法在28例冠心病患者中,分别于PCI前、PCI后1周和1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SRI技术对左室心尖四腔观及两腔观各节段的心内膜下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局部心功能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心肌节段分为:正常组,冠脉狭窄1级组、2级组、3级组和4级组(冠脉狭窄分别为〈50%、50%~75%、76%~99%和100%)。结果①PCI术前:2、3、4级组的心内膜下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收缩期(S)、舒张早期(E)和舒张晚期(A)最大应变率(SRS、SRE、SRA)与正常组测值相比均降低(P〈0.05);4级组心内膜下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SRS、SRE和SRA均小于2级组(P〈0.05)。在正常组和1级组心内膜下心肌的SRS、SRE和SRA均大于心外膜下心肌的测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3、4级组心内膜下心肌SRS、SRE和SRA与心外膜下心肌的测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CI术后:3组和4组于PCI术后1周和1个月时心内膜下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的SRS、SRE和SRA均较PCI术前增加(P〈0.05),3级组心内膜下心肌的SRE和SRA大于心外膜下心肌的测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组,术后1周和1个月时心内膜下SRS和SRE变化率均明显大于心外膜下心肌(P〈0.05);在4组,术后1周和1个月时心外膜下心肌SRS、SRE和SRA的变化率均明显大于心内膜下心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RI技术测量心内膜下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的应变率可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缺血心肌的局部功能,动态观察PCI前、后局部心肌功能变化,评价PCI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算法,结合头颅MRI和CT的多模态影像,开发海马结构自动勾画技术,为头颅放疗过程中海马体的保护提供高效、准确的自动勾画方法。方法:收集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从2020年1月~12月就诊的40例脑转移癌患者的定位头颅CT及MRI影像,分别在CT图像、CT-MRI配准图像的两个数据集上训练3D U-Net、3D U-Net Cascade、3D BUC-Net 3个深度学习模型,计算3个模型自动分割的左右海马体与对应的人工标注之间的Dice相似系数(DSC)和95%豪斯多夫距离(95 HD),以及两者的体积作为模型的分割准确性的评估,并且以对同一大小patch图像的自动分割耗时作为模型效率的评估。结果:引入MRI图像信息对左右海马的自动分割精度有明显的提升;模型3D BUC-Net在CT-MRI数据集上对左右海马体的自动分割都取得最好分割结果(DSC:0.900±0.017,0.882±0.026;95HD:0.792±0.084,0.823±0.093),而且该模型的分割效率更高。结论:模型3D BUC-Net能在多模态影像上实现高效、准确的海马区的自动勾画,为头颅放疗过程中海马区的保护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探讨病程小于6个月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将我院心内二科2007-07-2009-07期间就诊的2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病程长短分为病程小于6个月组(观察组)和病程大于6个月组(对照组),对2组患者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组患者均以男性为主;观察组以中青年为主,以单支病变为主,而对照组以老年为主,以多支病变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病变构成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程小于6个月的冠心病组以中青年男性为主,以单支病变为主,对其早期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在多层螺旋CT的影像表现和应用价值。方法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病例(黏液性囊腺瘤10例,黏液性囊腺癌4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肿瘤的大小、部位、囊壁、壁结节、分房、钙化以及增强进行分析。结果该组病例提示病变位于胰体尾部(12/14),边缘钙化(5/14),病变最大囊的直径大于2cm(9/14),囊壁厚薄不均(8/14),壁结节(6/14),壁结节轻中度强化(5/14)等影像学特征。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较好对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作出准确判断,但对不典型表现的诊断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黛力新对于SSRIs抗抑郁剂治疗惊恐障碍的增效作用.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30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SSRIs抗抑郁剂联合黛力新和单独使用SSRIs抗抑郁剂,治疗4周,根据疗效判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联合黛立新组病例第一周伞部见效.单用SSRIs抗抑郁剂药物治疗组第1周均无明显效果,第二周开始见效.4周后合并黛立新组痊愈率66.67%,单用SSRIs组痊愈率53.34%.结论:联合黛力新对于SSRIs抗抑郁剂治疗惊恐障碍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8.
肛管直肠损伤3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1994年10月至2008年10月我院经治的34例肛管直肠损伤的病历资料,对其受伤原因,诊治经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全组行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29例。其中,单纯腹部手术6例,腹部手术加延期肛门括约肌修复手术5例,单纯肛门括约肌修复术5例,取异物手术6例,清创引流7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8%。结论详细询问受伤经过、仔细观察病情、及时肛门指诊和进行控制感染的手术与保护肛门功能的手术是肛管直肠损伤诊断与治疗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9.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结直肠癌的患病率,探索并分析开展城市居民恶性肿瘤二级预防的措施和序贯粪隐血筛检试验(SFOBT)方案的应用。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选取19个筛查点的63961人作为目标人群,连续4年对筛查对象(40岁以上者)进行SFOBT,对阳性者行结肠镜精筛。结果目标人群中的筛查对象25837例(40.4%),接受SFOBT者7784例(30.1%),男女比例1.0:1.1.中位年龄56岁。SFOBT阳性者956例(12.3%),其中240例(25.1%)接受结肠镜检查,检出有病变者214例(89.2%),其中结直肠癌14例(6.5%),TNMⅠ、Ⅱ期11例,占检出结直肠癌的78.6%;结直肠腺瘤53例(24.8%);直肠炎75例(35.0%);溃疡性结肠炎5例(2.3%);痔和肛门疾病65例(30.4%);胃癌2例(0.8%)。结论武汉地区40岁以上人群结直肠癌的患病率为6.5%,SFOBT方案能比较有效地从目标人群中检出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及预防血栓形成的科学依据。方法将97例研究对象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30例、单纯高血压组28例和高血压并颈动脉硬化组39例,均进行了颈动脉超声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联合检测。结果三组研究对象中,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患者组内皮素-1(ET-1)、血栓素A2(TXA2)、血管性假性血友病(vWF)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6-酮-前列腺素a(6-K—PGF1a)则相反(P〈0.05);单纯高血压患者组ET-1、TXB2、vW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K-PGF1a则相反(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联合检测为临床工作者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更重视充分的抗栓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