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3篇
  5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 激光扫描三维重建后动态测量下颈椎椎间高度退变时相应节段椎间孔的变化,为临床诊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方法 选用6具新鲜成人尸体颈椎标本,以C5/6单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SU)作为研究对象。椎间盘切除后将C5/6椎间高度置于基准高度状态,激光扫描仪扫描收集该状态下C5/6 FSU的空间关系信息,再对骨性单椎体进行全面扫描,在Geomagic Studio8.0软件中再现 C5/6基准状态,并模拟6种椎间高度退变模型,即C5椎向C6椎椎体面趋于平行移动基准高度的10%、 20%、30%、40%、50%和60%。多平面动态测量方法(MPDM)分别测量椎间孔容积、中间面积、内口以及外口面积。 结果 测量数据显示随着椎间高度持续的下降,椎间孔的容积和面积逐渐减小,当椎间高度丢失基准高度30%时,椎间孔中间面积首先开始与基准状态有显著性差异(P=0.003)。 结论 激光扫描三维重建原貌再现骨性表面,是获得精确测量数据的前提;动态测量的方法较为客观准确,是测量椎间孔的理想方法;测量发现在下颈椎骨性椎间孔随着椎间高度在下降而缩小,其中间面积首先发生显著缩小,提示此处容易发生狭窄而引起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探讨阴囊和包皮巨大良性间叶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阴囊和包皮巨大良性间叶瘤1例,男,38岁,阴囊和包皮渐进性肿大1年余,不能性交3月余.B超提示:阴囊明显肿胀,最厚处1.4cm,于双侧睾丸下方可探及20cm×25cm×26cm大小的混合回声实质不均性肿块.CT报告:阴囊内巨大占位性病变,形态不规则,呈结节分叶状,无明包膜,密度均匀一致,其内见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后肿块呈现不均匀的斑片状强化.行肿块切除术,完整切除肿瘤.结果 病理报告:表皮厚度大致正常,真皮层显著增厚,胶原纤维增生伴玻变;其内平滑肌、脂肪、神经组织均有纤维化和玻璃样变,另有散在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和多核巨细胞反应;其中有较多的囊性空泡样结构形成,血管周围炎症细胞灶状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还有浆细胞、泡沫细胞、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结果:CD6 8(+).病理诊断:良性间叶瘤伴肉芽肿性炎.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且能完成正常性生活.结论 阴囊和包皮巨大良性间叶瘤是少见的皮肤软组织良性肿瘤,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肿瘤为首选最佳治疗方法,本病预后良好,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胸膜及肺周围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住院患者36例,发现胸膜及肺脏周边病变,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所取组织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36例胸膜及肺脏周围病变穿刺成功率100%,3例为良性,33例为恶性。结论:超声引导经皮在胸膜及肺周围病变穿刺活检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创伤小、诊断准确性高、并发症少,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4.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与阿司匹林联用对慢血流的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疑诊冠心病,行冠脉造影判断为慢血流患者(共40例),给予口服麝香保心丸及阿司匹林,观察6个月后心绞痛缓解情况及患者血浆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患者临床胸痛症状较前明显缓解,hs-CRP、TNF-α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与阿司匹林联用可以改善慢血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浆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异常状态.  相似文献   
155.
杨睿  张伟 《河南中医》2022,42(1):82-87
目的:通过对含川楝子的处方分析,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川楝子治疗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上海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2015年11月1日 至2020年10月31日含川楝子的处方,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  相似文献   
156.
妈富隆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型口服避孕药妈富隆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4月~2009年7月因痛经就诊的原发性痛经27例患者资料,于来月经第五天开始口服妈富隆,每次1片,1次/d,睡前服用,连服21d,连续服药3个周期,治疗前后取血进行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测定,盆腔B超检查。结果妈富隆治疗原发性痛经3个周期,有效率达96.3%,显效率到88.88%,治疗前后促性腺激素、睾酮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变薄,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妈富隆能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且价格低廉,给药方法简单,易于被患者接受,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法,但由于甾体避孕药能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降低血中雌激素含量,长期治疗存在月经量减少问题,建议治疗前告知患者。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讨人神经干细胞(hNSCs)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取2~3个月流产胎儿海马区组织,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采用通用型脊髓打击器将24只成年SD大鼠制成脊髓损伤模型,伤后第8天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于损伤中心分别注入CM-DiI标记的hNSCs悬液和DMEM/F12培养液。分别于hNSCs移植后当天及1、2、3、4、6、8周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行为功能评定量表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移植后第4、8周取损伤部位脊髓,行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和迁移,并检测损伤脊髓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核心抗原(NeuN)、2,3-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CNPase)、神经巢蛋白(Nestin)等抗原的表达。结果:移植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移植1周时后肢运动功能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6.4±0.99 vs 6.0±0.93,P>0.05);移植4周时后肢运动功能比1周时有明显恢复,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7±1.04 vs 7.4±0.95,P<0.05);移植的hNSCs可在损伤脊髓处长时间存活(至少8周),并分化为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结论:人神经干细胞可在损伤脊髓处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并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58.
吴静  杨睿  刘树业△ 《天津医药》2016,44(1):114-117
摘要: 蛋白激酶 C (PKC) 是一组磷脂依赖性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与蛋白激酶 A (PKA) 和蛋白激酶 G (PKG) 共同构成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AGC 超家族。PKC 包括传统型 PKC、 新型 PKC、 非典型 PKC 和与 PKC 相关的一些激酶 (PRK) 成员。PKC 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的组织和细胞中, 对细胞的生长代谢、 增殖分化等起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表明, 多种细胞的变异和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 PKC 的异常表达有关。因此, 设计和寻找高效的 PKC 抑制剂对于多种有效药物的合成和临床上包括肿瘤、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治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关于 PKC 抑制剂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大量文献报道了多种有效的 PKC 抑制剂, 并对其作用位点、 作用机制以及临床试验数据等进行了分析。这些 PKC 抑制剂的发现对于 PKC 的结构分析和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本文对这些高效的PKC 抑制剂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9.
背景:兔B型滑膜细胞在转化生长因子的作用下,具有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潜力,形成的细胞在体外可保持软骨细胞的表型,但转染后的细胞能否与支架材料一起形成软骨组织尚没有深入的研究.目的:以脂质体法转染兔B型滑膜细胞,将转染后细胞复合Pluronic-F127在裸鼠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观察转染后细胞体内向软骨组织方向分化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试验,随机分组动物实验,于2007-04/2008-05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完成.材料:3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4周龄体质量为20 g左右的BALB/c裸鼠共12只,雌雄不限.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膝关节腔内面的滑膜组织,以酶消化法进行分离培养、纯化、传代,以脂质体法进行转染,以G418筛选阳克隆,同时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Ⅱ型胶原的表达;4℃将Pluronic-F127溶解,配成质量分数为30%液体,然后与转染后稳定表达的细胞进行混合,同时取软骨细胞混合Pluronic-F127、空载体转染细胞混合Pluronic-F127作为对照组,各组细胞浓度均为5×1010L-1的复合物,迅速以0.2mL注射器行裸鼠背部皮下注射,分别在术后4,6,8周处死实验裸鼠,取出裸鼠背部组织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指标:细胞生长曲线、转染后细胞表型变化观察、裸鼠皮下组织块组织学观察.结果:生长曲线显示B型滑膜细胞在脂质体法转染后生长活性降低,至转染后6,7d,细胞基本恢复正常的增殖能力,转染后第4天,滑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阳性,转染后第7天,滑膜细胞胞浆内抗Ⅱ型胶原染色为阳性,PluronicF-127与B型滑膜细胞混合后在裸鼠皮下4周形成不成熟的软骨样组织,8周形成成熟的软骨样组织,抗Ⅱ型胶原染色为阳性.结论:转染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的B型滑膜细胞在体外可以表达软骨细胞的表型,形成软骨样细胞,而在裸鼠体内复合Pluronic F-127可保持软骨细胞表型,形成软骨样组织.  相似文献   
160.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治原则。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8年以来收治的45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中43例一次性治愈,进行柯-陆式手术的6例患者2例复发,重新进行鼻内镜扩大上颌窦自然口的修正手术,术后综合治疗,随访1a未见复发。结论:本病容易误诊,鼻窦CT扫描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采用鼻内镜手术综合治疗疗效好,无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