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观察不同厚度异体皮制备的微粒皮混合自体微粒皮移植于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后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方法 制作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以移植面积扩张比为 5∶1的自体微粒皮为对照组 ( 10只 ) ,两种不同厚度异体皮制备的微粒皮与同样扩张比的自体微粒皮混合移植为实验组 ,其中实验 1组异体微粒皮厚度为 0 .3mm(10只 ) ,实验 2组 0 .6mm(6只 )。比较移植后 2、3、4周 3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收缩率及组织学差异。 结果 创面愈合率 :移植后 2周实验 1组大鼠( 94 .5 8± 3.99) %和实验 2组 ( 95 .2 8± 1.93) %均高于对照组 ( 88.2 8± 6 .85 ) % (P <0.0 5 ),移植后 3周实验 2组 ( 94 .5 5± 3.4 7) %高于实验 1组 ( 89.5 1± 4 70 ) %及对照组 ( 88.5 1± 5 .5 9) % (P <0.0 5),移植后 4周 3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创面收缩率 :实验 1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 5),实验 2组各时相点均低于实验 1组及对照组 (P <0.0 5)。组织学检查 :移植后 2周实验组大鼠有明显的淋巴细胞灶性浸润 ,移植后 4周 3组之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0.0 5 )。结论 适量的异体微粒皮混合自体微粒皮移植 ,可以促进创面愈合 ;混合移植等量异体微粒皮时增加其真皮厚度 ,能够减  相似文献   
72.
大鼠微粒皮移植创面中角蛋白19及整合素β1的异位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大鼠微粒皮移植后创面角蛋白19、整合素β1表达特征的变化,初步探讨微粒皮移植创面的愈合机制。方法取20只大鼠制成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分为自体皮组:创面移植占缺损皮肤表皮质量10%的自体微粒皮;混合皮组:创面混合移植自、异体微粒皮,其用量分别为缺损皮肤表皮质量的10%、40%。比较移植后2、3、4周2组大鼠创面的愈合率、收缩率,观察2、4周时角蛋白19、整合素β1的表达与分布特征。结果移植后2、3周,混合皮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5±5)%、(84±8)%,明显高于自体皮组的(53±10)%、(65±9)%(P〈0.01)。2组创面收缩率在移植后各时相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2、4周,2组大鼠创面新生表皮的颗粒层和棘层均可见角蛋白19、整合素β1阳性细胞;此期间未见角蛋白19在基底层有所表达。移植后2周,2组创面基底层未见整合素β1阳性细胞;4周时,部分创面标本中有整合素β1阳性细胞在基底层间断出现。结论自、异体微粒皮混合移植有助于创面愈合。自体微粒皮和自、异体微粒皮混合移植创面中,均存在角蛋白19和整合素β1阳性细胞的异位表达。  相似文献   
73.
摘要:传统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依赖于长时间的对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复杂的生化鉴定,有些病原微生物的生化反应不典型则难以准确鉴定。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技术要求较高,常规实验室不易开展。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作为一种跨学科的检测新技术,在细菌和真菌的快速鉴定、细菌的耐药性检测、流行病学分析方面呈现出较传统鉴定法较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联合护理质量管理五级控制体系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50例骨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执行组(970例)和对照组(880例),对照组按照优质护理医护一体化进行护理干预,执行组则执行医护一体化模式配合护理质量管理五级控制体系,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满意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执行组住院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医护一体化联合护理质量管理五级控制体系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6.
余玲玲  杨燕妮 《中外医疗》2012,31(10):126-127
目的探讨术前包干制对老年骨折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7例上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实验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采用焦虑自评法(SAS),于术前1d和当天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测评与分析,同时监测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血皮质醇及血糖指标。结果实施术前包干制后,实验组焦虑值低于对照组,2组此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准备后患者焦虑状况明显改善。手术当天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皮质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2组问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包干削不仅对患者心理应激状态有明显改善,而且对血流动力学和皮质辞等指标有着积极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77.
本研究总结儿科住院患儿护理期间发生的风险原因,针对性提出相应对策:其主要风险因素是患儿治疗时意外伤害、病情延误及药物使用等问题,临床需加强患儿看护和诊治管理,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以提高护理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78.
79.
10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莉  杨燕妮 《中外医疗》2011,30(31):173-174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针对性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10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病因进行分析,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密切观察,同时给予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109例高胆红素血症中,围生因素34例,感染因素31例,母乳性黄疽40例,不明原因2例,新生儿ABO溶血症2例。多因素(感染+围生因素)致病65例,单因素致病44例全部治愈。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复杂,注重围生期保健,减少产科异常及母婴感染机会、给予抚触等综合干预是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0.
IL-18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的白介素家族成员,它是生物活性最强、作用最持久的细胞因子,参与机体免疫调节的许多方面。IL-18作为一种前炎症细胞因子,导致Th1/Th2细胞因子失平衡及胰岛β细胞凋亡而与糖尿病(DM)的发生、发展相联系,并且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如细胞因子的影响。现有的研究表明DR是一个多基因多步骤疾病,目前其发病的分子机理不清。IL-18在糖尿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被广泛关注并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IL-18的生物学特性和其在DM和DR的发生、发展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