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总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发生长春新碱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vincristine-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VIPN)的特征,探讨VIPN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使用CCCG-ALL2015或CCCG-ALL2020方案治疗的1~18岁ALL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中年龄对危险度分组的影响,将患儿分为1~10岁组(91例)和>10岁组(29例),并根据国家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第5版,对发生的VIPN进行分级评估,比较不同组间在VIPN发生率、严重程度、类型上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120例患儿,56例发生VIPN,发生率为46.7%。>10岁组患儿VIPN发生率高于1~10岁组(69%vs 40%,P<0.05)。在发生VIPN患儿中,3级及以上VIPN 12例(21%),2级VIPN 44例(79%)。自主神经症状77例次(59.7%)、周围神经损伤42例次(32.5%)、颅神经损伤10例次(7....  相似文献   
72.
运用健康教育学促进和推动安庆市艾滋病性病预防控制工作深入开展杨灿华这几年来,安市庆性病艾滋病防治监测中心在开展全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一条成功的经验:即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充分应用健康教育学。以健康教育为先导,多媒体传播性病艾滋病的流行态...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所致的动物行为学改变及微管相关蛋白tau磷酸化的改变。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抑郁(CUMS)组和对照组,对模型组大鼠进行连续21d的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进行行为学观察,使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总tau,tau磷酸化(Ser356,Thr231)水平的改变。结果CUMS组大鼠慢性应激后糖水偏好及自主活动显著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UMS组大鼠慢性应激后海马tau磷酸化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应激后微管相关蛋白tau磷酸化水平升高,神经可塑性受损,提示了新的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联系的生化机制。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miR-219a-5p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设置miR-con组、miR-219a-5p组、anti-miR-con组、anti-miR-219a-5p组、miR-219a-5p+pcDNA组、miR-219a-5p+pcDNA-SMC4组、miR-con+SMC4-WT组、miR-con+SMC4-MT组、miR-219a-5p+SMC4-WT组、miR-219a-5p+SMC4-MT组,转染均用脂质体法。qRT-PCR检测miR-219a-5p和SMC4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荧光活性。结果相较于人正常皮肤细胞HaCaT,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HSC-2、Colo-16、SCL-1中SMC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iR-219a-5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过表达miR-219a-5p可抑制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促进Caspase-3蛋白表达,抑制Cyclin D1蛋的表达;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miR-219a-5p靶向负调控SMC4的表达,转染SMC4野生型表达载体的HSC-2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转染SMC4突变型表达载体的HSC-2细胞荧光素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且过表达miR-219a-5p,SMC4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抑制miR-219a-5p表达,SMC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过表达SMC4能逆转miR-219a-5p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HSC-2的增殖抑制和凋亡促进的作用。结论miR-219a-5p可抑制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及SMC4信号通路有关,将为皮肤鳞状细胞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接受治疗的69例卵巢囊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给予桂枝茯苓胶囊联合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卵巢储备功能[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抑制素B(INHB)、窦卵泡计数(AFC)、卵巢体积]。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AMH、INHB、AFC、卵巢体积值提高,且观察组AMH、INHB、AFC、卵巢体积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可提高卵巢囊肿患者AMH、INHB、AFC、卵巢体积,改善卵巢储备功能,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一个腓骨肌萎缩症(CMT)家系的分子遗传发病机制。方法抽取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目标外显 子捕获及二代测序技术对先证者的65个候选基因进行基因突变筛查,并对可疑基因进行Sanger测序验证。采用多序列比对分 析基因序列的保守性,利用PolyPhen-2、PROVEAN和SIFT三种软件进行突变基因功能预测。用PyMOL-1软件对突变基因的 蛋白质结构进行分子模拟。结果先证者GDAP1基因第3外显子检测出1个未见报道的杂合错义突变[c.371A>G(p.Y124C)]。 先证者母亲及弟弟均检出该杂合突变,而其父亲未检测到该突变。多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位于GDAP1蛋白的第124位的酪 氨酸具有高度保守性。三种预测软件预测该突变均为有害突变。分子结构模拟结果显示突变体在124位的氨基酸残基与周围 氨基酸残基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影响蛋白整体的稳定性。结论GDAP1基因突变可能与该AD-CMT家系发病有关,新发现的 c.371A>G突变(p.Y124C)扩展了GDAP1基因的突变谱,但其确切发病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7.
<正>带状疱疹是皮肤黏膜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该病毒可长期潜伏于脊神经后根神经元中,具有亲神经性,当患者机体出现感冒发烧、感染、抵抗力低下时再度生长,并且沿神经纤维转至皮肤,使受累神经与皮肤发生强烈炎症反应[1-2]。更昔洛韦与伐昔洛韦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常用药物,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但该病易复发。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是近年来临床常用方式,其通过照射患部皮肤可有效治疗皮损,且对神经痛具有抑制作用。为此,本研究将二者联合治疗带状疱疹,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抗γ-氨基丁酸B(GABA-B)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2年11月临床资料完整、符合《中国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治专家共识(2022年版)》中自身免疫性边缘性脑炎的诊断标准,并经免疫学检查确诊为抗GABA-B受体脑炎的患者3例,收集其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免疫学检查、脑电图、影像学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急性起病,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或主要临床表现,伴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3例患者发病时均合并肿瘤,分别为多发性骨髓瘤、肺癌及鼻咽癌。脑脊液及血清免疫学提示脑脊液和(或)抗GABA-B受体抗体阳性。脑电图均异常,呈癫痫样放电、散在分布或弥漫性慢波。影像学检查见病灶累及单侧海马,头颅CT呈低密度影,头颅MRI呈长T1、长T2信号,T2 FLAIR高信号,DWI高信号,ADC呈等或稍高信号。结论  抗GABA-B受体脑炎患者以癫痫发作为主要表现,易合并肿瘤。抗GABA-B受体脑炎合并鼻咽癌为首次报道,扩展了疾病谱。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脾氨肽联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ASST(+)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免疫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56例ASST(+)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给予依巴斯汀、脾氨肽口服治疗,治疗组78例加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4(IL-4)、白三烯(LT)、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慢性荨麻疹总有效率为91.03%,对照组慢性荨麻疹总有效率为78.21%,两组荨麻疹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慢性荨麻疹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LT、IL-4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IFN-γ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慢性荨麻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对照组慢性荨麻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巴斯汀、脾氨肽联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ASST(+)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