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3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9篇 |
内科学 | 11篇 |
皮肤病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14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47篇 |
预防医学 | 11篇 |
药学 | 20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8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分析我院住院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 BPD)患者药物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住院的224例BPD患者,分析双相躁狂及双相抑郁的心境稳定剂、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物使用比例及剂量.结果 心境稳定剂应用比例为68.3%,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应用比例为77.3%.在双相躁狂(102例)及双相抑郁(122例)中,丙戊酸盐、奥氮平使用比例分别为(80.4% vs 45.1%;68.6% vs 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躁狂与双相抑郁中丙戊酸盐、奥氮平、喹硫平的剂量分别为(0.82土0.31)g vs(0.56±0.22)g;(13.39±6.14) mg vs(7.75±4.26)mg;(380.77±278.79) mg vs (163.89±191.25) 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抑郁中抗抑郁药使用频率71.3%,使用频率依次为舍曲林、艾司西肽普兰、米氮平、文拉法辛.结论 丙戊酸盐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和喹硫平)已经作心境稳定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双相躁狂用药比例及剂量明显大于双相抑郁.双相抑郁治疗大多临床医生选择了在心境稳定剂的基础上合并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52.
53.
应激可影响海马神经可塑性,而细胞支架微管结构在应激导致的神经可塑性损伤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对应激导致的细胞支架微管结构的改变以及改变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4.
55.
〔摘 要〕 目的:探究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市合川区妇幼保健院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收治的 80 例接受手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麻醉,观察组采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麻醉。两组麻醉效果比较。结果:麻醉前,两组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麻醉后,观察组患儿心率(97.35 ± 10.34)次·min-1、平均动脉压(86.36 ± 4.29)mmHg均低于对照组的(110.55 ± 9.57)次·min-1、(98.15 ± 6.35)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麻醉清醒时间(19.45 ± 5.35)h、定向力恢复时间(24.94 ± 5.02)h 均短于对照组的(34.24 ± 6.77)h、(39.69 ± 6.71)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针对接受手术的患儿采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可获得更满意的麻醉效果,患儿术后清醒更快。 相似文献
56.
目的 研究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氟西汀治疗及再应激后大鼠大脑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细胞支架微管系统的改变.方法 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空白对照+o.9%氯化钠溶液),CUMS组(CUMS+0.9%氯化钠溶液),氟西汀组(CUMS+氟西汀),再应激组(CUMS+氟西汀+1周药物清洗期+CUMS).大鼠进行21 d CUMS后,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治疗21d,再应激组给予氟西汀治疗21d后进行1周药物清洗,再次给予CUMS.其余两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实验结束后检测糖水偏好,并使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鼠大脑总皮质及额叶皮质Acet-Tub,Tyr-Tub,BDNF,总tau,磷酸化tau(Ser356及Thr231)的表达.结果 21 d慢性应激后,CUMS组糖水偏好(52.37±16.758)%与对照组(76.37±7.6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西汀组糖水偏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UMS再应激组糖水偏好(42.00±8.03)%与对照组及CUM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CUMS组大鼠额叶皮质Acet-Tub表达升高(174.53±13.7),Tyr-Tub表达降低(64.00±9.24),BDNF表达降低(67.94±9.81),p-tau(Ser356)的表达(165.49±9.68)及p-tau(Thr231)的表达(210.83±23.1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氟西汀治疗后,Acet-Tub表达降低,Tyr-Tub、BDNF的表达升高,p-tau(Ser356)及p-tau(Thr231)的表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应激组Acet-Tub表达升高(250.46±15.72),Tyr-Tub表达降低(33.54±10.23),BDNF表达降低(34.77±6.24),p-tau (Ser356)表达(237.42±10.24)及p-tau(Thr231)的表达(373.69±34.14)升高,与对照组及CUM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之间总tau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鼠大脑总皮质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抑郁动物模型大脑额叶皮质微管动态性减低,伴随BDNF表达减低 相似文献
57.
58.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