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3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9篇 |
内科学 | 11篇 |
皮肤病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14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47篇 |
预防医学 | 11篇 |
药学 | 20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8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 探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及氟西汀治疗后大鼠细胞支架微管系统的动态性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2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空白对照+生理盐水)、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组(CUMS+生理盐水)和氟西汀组(CUMS+氟西汀),每组8只.对大鼠进行连续21 d CUMS后,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10 mg/kg)治疗21 d,对照组和CUMS组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进行行为学观察,并使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乙酰化微管蛋白(Acet-Tub),酪氨酸化微管蛋白(Tyr-Tub),微管结合蛋白2(MAP-2)及磷酸化微管结合蛋白2(phospho-MAP-2).结果 (1)CUMS组糖水偏好[(55.13±11.80)%],总行程[(2736.59±511.20)cm],运动平均速度[(5.69±1.08)cm/s]及直立次数[(2.50±2.00)次]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西汀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UMS组与对照组相比,Acet-Tub表达升高[(171.84±10.34)%],Tyr-Tub[(62.06±9.24)%]和phospho-MAP-2[(68.81±8.93)%]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MAP-2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氟西汀治疗后,Acet-Tub的表达降低为[(96.18±8.92)%],Tyr-Tub和phospho-MAP-2的表达分别升高为[(95.06±8.00)%]、[(100.60±7.30)%],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应激后微管动态性减低,神经可塑性受损,氟西汀可以逆转海马的这些损伤,上述过程可能与微管相关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2.
目的 分析维胺酯胶囊对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皮肤生理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76例,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38)和实验组(n=38),对照组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维胺酯胶囊。对比2组疗效、皮肤生理指标[经表皮失水量(TEWL)、鼻唇沟部位角质层含水量、皮脂分泌率]、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细胞-10(IL-10)、干扰素γ(IFN-γ)]、临床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4.74%(36/38)较对照组76.32%(29/3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实验组TEWL、角质层含水量、皮脂分泌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实验组IL-10水平较高,且IFN-γ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实验组皮损、红斑、瘙痒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3%(1/38)与对照组18.42%(7/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胺酯应用于面部脂溢性皮... 相似文献
143.
144.
2002~2004年,我们采用必麦森凝胶外用治疗寻常性痤疮7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7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中,男32例,女38例;年龄10~35(20.9±7.70)岁;病程3个月至8年。根据Pillsbury分度标准(依皮损形态、数目、发生部位)分为~度,度20例,表现为粉刺;度29例,表现为度加浅在性脓疱,皮损局限于颜面;度18例,表现为度加深在性脓胞,皮损发生在颜面、颈、胸背部;度3例,表现为度加囊肿、瘢痕。排除过氧化苯甲酰或酒精过敏者、4周内曾行全身系统抗菌治疗者、2周内局部用过抗生素或抗痤疮药物者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治疗方法:温水彻…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有关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个案报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和纳入,总结分析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及MRI特点.结果:共纳入60篇文献80例患者,男女比为46:33,平均年龄19.9岁±14.6岁,平均病程2.87岁±5.00年;37.50%患者以颈肩背部疼痛或不适为主诉或首发症状,82.50%患者出现运动功能障碍,13例患者有合并症;部位多位于颈髓(45.00%)、脊髓腹侧(83.33%)、硬膜下(94.87%),MRI检查T1加权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信号多为低信号(67.35%),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ing T2W I)信号多为高信号(91.84%),增强多无强化,相应脊髓段受压变细、变薄及移位所有患者行手术治疗,95.74%患者术后恢复良好,3例复发.结论:肠源性囊肿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病根据临床表现结合MRI特点可及时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MRI检查为其术前定位定性诊断、制定手术方案及判断预后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7.
目的 探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肾损伤患者的病理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20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继发肾损伤分为肾损伤组(43例)和肾功能正常组(55例),分析MM合并肾损伤患者的病理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 MM合并肾损伤临床表现呈现多... 相似文献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