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的栓塞剂选择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肺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中,栓塞剂的选择和应用对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本文47例中,支气管扩张30例、肺癌11例、肺结核6例,采用单用明胶海绵颗粒5例、明胶海绵颗粒+超液化碘油7例、聚乙烯醇8例、聚乙烯醇+明胶海绵颗粒11例、聚乙烯醇+明胶海绵颗粒+超液化碘油16例五组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讨论。结果:五组病例中,单用明胶海绵颗粒组有3例复发;明胶海绵颗粒加超液化碘油组2例复发;聚乙烯醇组1例复发;聚乙烯醇+明胶海绵颗粒、聚乙烯醇+明胶海绵颗粒+超液化碘油组均无复发。结论: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中的栓塞剂选择中,单用明胶海绵易复发,单用聚乙烯醇不如聚乙烯醇+明胶海绵颗粒、聚乙烯醇+明胶海棉+超液化碘油栓塞的方法安全持久。  相似文献   
32.
目的:评价在变异支气管动脉的情况下,行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治疗各种病因咯血的技术和价值。方法:在9例支气管动脉变异的肺癌、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中,右支气管动脉与第3、4、5右肋闯动脉共干4例;左右支气管动脉共干1例;右下支气管动脉与左下支气管动脉共干2例;左支气管动脉由左第6肋间动脉约7cm处呈“T”形垂直发出1例;右支气管动脉由右锁骨下动脉发出1例。采用Seldinger经皮穿刺技术插管,先送入5F或6F的型号的Cobra导管行支气管动脉造影,继选择微导管对病变供血的支气管动脉分支逐支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采用明胶海绵颗粒+超液化碘油或/和PVA颗粒栓塞剂进行栓塞。结果:9例患者均插管成功,术后咯血停止及病情得到控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微导管技术,行超选择性相关支气管动脉逐支插管,采用明胶海绵+超液化碘油和/或PVA的介入方法,对变异的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帕拉米韦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患儿的效果及对机体免疫、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流感病毒感染患儿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采用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 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治疗前后炎性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咳痰、流涕及咽喉痛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gA、IgG、IgM、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及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细胞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gA、IgG、IgM、CD3+CD4+T细胞及CD3+CD8+T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血清CRP、SAA、ICAM-1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血清IgA、IgG、IgM、CD3+CD4+T细胞及CD3+CD8+T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CRP、SAA、ICAM-1及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均未行特殊处理,随病情好转逐渐缓解并消失。结论帕拉米韦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患儿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控制症状,并可改善机体免疫应答、减轻炎症反应程度,且治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4.
35.
休克是NICU的一种急危重综合征,是机体由于各种严重致病因素(感染、创伤、低血容量、心源性、过敏性等)引起的以神经体液因子失调与急性微循环障碍,并直接或间接导致重要脏器广泛细胞受累为特征的综合征,是NICU主要危重症之一。如未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迅速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现对我院2001年9月至2004年6月临床诊断的86例新生儿休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价未经先期溶栓直接机械性开通完全闭塞的髂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材料与方法:18例髂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接受了机械性管腔开通并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主要方法是采用导丝与导管组合逐渐通过髂动脉闭塞段。结果;成功通过18例髂动脉闭塞段,辅助球囊扩张随后血管内支架植入。平均踝肱指数从术前0.39±0.33(x±s)上升至术后0.86±0.13(P<0.01)。所有患者的临床分级术后均得到提高。随访1~23个月(平均17个月),踝肱指数稳定在平均0.96,并且临床分级无显著变化。髂动脉吏架植入后的所有的髂动脉开通率是满意的。结论:完全闭塞的髂动脉用机械性血管再通和支架植入的方法进行治疗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颅内出血早产儿生后 4d内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颅内出血与围生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经颅多谱勒超声 (TCD)检测 2 9例颅内出血早产儿脑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的变化及脑血流速度与平均动脉血压的关系 ,分析临床围生相关因素 ,并与同期无颅内出血的 2 8例早产儿进行比较。结果 颅内出血组早产儿于生后 2 4、4 8、72h脑血流速度增快 ,出生 2 4h平均脑血流速度与平均动脉血压相关 ,且与出生窒息、胎龄、出生体重、高PaCO2 有关。结论 颅内出血早产儿于生后 2 4h内存在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破坏 ,生后 3d脑血流存在过度灌注 ;且出生窒息 ;胎龄 <32周、出生体重 <15 0 0 g及PaCO2 >6 6 7kPa为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8.
本研究探讨天然小分子化合物白皮杉醇(PIC)对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病(CKD)模型小鼠体内炎症水平的影响,并基于肠道菌群探讨其作用机制。动物实验遵循南京中医药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规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体内炎症因子白介素6 (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液质联用法检测促炎尿毒素分子硫酸吲哚酚(IS)、硫酸对甲酚(PCS)水平;蛋白印迹方法检测肠道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肠道细菌体外厌氧培养技术检测IS的前体分子吲哚在肠道细菌中的合成;采用16S rDNA测序检测肠道菌群丰度。结果发现, PIC对CKD模型小鼠肾脏组织炎性浸润无改善作用,但可降低模型小鼠血液中IL-6以及结肠组织中IL-6及TNF-α水平。PIC对CKD模型小鼠肠道中缺失的occludin蛋白无改善作用;但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血液以及肝脏中IS、PCS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 PIC可抑制尿毒素IS前体吲哚在肠道细菌中的合成;降低肠道中吲哚合成细菌的丰度水平。综上所述, PIC可调控肠道菌群,抑制尿毒素前体的合成,进而减轻尿毒素IS、PCS在体内的蓄积,改善CKD小鼠并发的体内炎...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蜀葵花对慢性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并分析其对IBD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及粪便中脂质轮廓的影响。所有动物福利和实验过程均遵循南京中医药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规定。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慢性IBD小鼠模型,评价小鼠体重变化、疾病活动指数、结肠组织病理损伤以及结肠中炎症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采集各组小鼠的粪便样品,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丰度;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串联质谱的非靶向脂质组学,检测粪便中脂质含量。结果显示,IBD模型小鼠体重显著降低,结肠出现明显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及炎症因子的基因表达上调。黄蜀葵花给药后可显著恢复IBD模型小鼠的体重,改善结肠组织病理损伤,降低结肠中炎症因子的基因水平。肠道菌群测序结果显示, IBD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降低,疣微菌门细菌丰度显著增加,拟杆菌门细菌丰度显著降低;黄蜀葵花可恢复IBD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及多样性,增加各级类群物种数量,恢复拟杆菌门细菌丰度。粪便非靶向脂质组学分析结果发现, IB...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