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8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细辛脑注射液致小儿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1岁,体质量10kg,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有痰,不发热,症状持续1周,并在就诊前2~3d咳嗽加重,于2006年8月来我院儿科门诊进行治疗,经检查诊断为支气管炎,无药物过敏史。以细辛脑注射液(桂林南药有限公司,批号060401)祛痰止咳,细辛脑注射液8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治疗,给药约4min后,患儿突然出现面色青紫,呼吸发憋,停用细辛脑注射液,并急予应用地塞米松注射液、肾上腺素注射液及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后2min缓解,并收住院。查体:精神差,躯干部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四肢冷凉,口周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血常规正常,尿常规:  相似文献   
82.
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更昔洛韦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更昔洛韦分别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0±1)℃],观察8 h内加替沙星(2 g·L-1)与更昔洛韦(1.0 g·L-1)配伍液的外观、pH及紫外光谱的变化,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2种药物的含量.结果:2种药物配伍后,8 h内的含量、pH及外观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更昔洛韦可以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83.
抗生素后效应与临床用药决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介绍抗生素的后效应对临床用药决策的指导作用,以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参考国内外的有关文献,结合临床用药实际,从抗菌药物的抗生素后效应的长短论证其给药方案。结果:提示药物在低于最低有效浓度时,仍可抑制细菌生长,使药物的有效性得以延长。临床可根据各类抗生素的后效应来确定新的用药剂量、间隔时间和次数,优化给药方案。结论:根据抗生素的后效应制定的给药方案,既可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和医疗费用,又可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84.
本文研究了不同芳香磷酸酯在兔体内代谢产物与相应标准物三苯基磷酸、三甲基苯基磷酸、三异丙基苯基磷酸等的质谱行为.经解析、归纳,证实了三苯基磷酸酯及其烷基衍生物和它们在兔体内的代谢产物的主要质谱特征为麦氏重排及一种发生在质谱过程中的结合反应.  相似文献   
85.
以气质联机方法对邻-乙苯基-二苯基磷酸酯在家兔、大鼠鸡胆汁内的代谢物进行了分离鉴定,检出并确证了环状代谢物及 O-甲基化代谢物.以三种动物进行的实验取得一致结果.本文还就葡萄糖醛酸化反应以环状代谢物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6.
喝茶、饮用咖啡等饮料或使用某些具兴奋性的药物可使人失眠,而非兴奋性的药物导致的失眠,往往被人们忽视。本人就这类药物引起的失眠综述如下,以引起用药时注意。  相似文献   
87.
目的:了解国内外蜂胶提取物抗菌作用的研究结果和趋势。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阐述国内外蜂胶提取物的抗菌谱、抗菌活性成分、提纯方法与抗菌作用以及不同地域产蜂胶的抗菌作用。结果与结论:蜂胶提取物对多种微生物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抗菌活性是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蜂胶醇提取物的抗菌活性>蜂胶水提取物的抗菌活性;不同地域产的蜂胶抗菌作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8.
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法莫替丁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法莫替丁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20±1)℃条件下,分别观察及测定8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紫外光谱的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加替沙星和法莫替丁的含量。结果:2药配伍后,8h内的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另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8h内与5%葡萄糖注射液中6h内,配伍液的外观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法莫替丁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89.
653例含乌头碱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含乌头碱类药物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通过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1994~2005年中文医药卫生期刊报道的含乌头碱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文献96篇,并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含乌头碱类药物致不良反应共653例,主要涉及神经和心血管系统,主要表现为各种类型心律失常。结论含乌头碱类药物可致心脏多种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应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 mRNA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iection,AR)的关系。方法:采用TdT介导的脱氧核苷酸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移植肾脏中的凋亡细胞。另外同时检测血清肌酐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移植肾和PBL中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mRNA表达。并以同基因肾移植为对照。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在术后第5、7、9~11天分别发生轻、中、重度排斥。对照组无明显排斥现象。实验组于手术后第5、7、9~11天细胞凋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程度与血清肌酐水平、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于术后3~5天起,肾组织和PBL中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mRNA表达水平即显著升高,于术后7-9天达到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外周血和肾组织中FasL、穿孔素和颗粒酶BmRNA的表达水平平均在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前3~5天开始明显上升,其变化趋势早于血清肌酐。结论:定量RT-PCR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mRNA表达可以较敏感预测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具有临床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