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0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经桡动脉左主干慢性闭塞病变PCI成功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主干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临床罕见,仅占冠状动脉造影人群的0.04%~0.40%,本文报道经桡动脉成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左主干慢件闭塞病变1例。  相似文献   
82.
樊瑛  杨树森 《中国微循环》2005,9(3):222-224
胸痛发生于男性多表现为心外膜下冠脉闭塞性冠心病(CAD),女性则不出现明显冠脉闭塞,而是以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例如较冠脉小的阻力血管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这类患者常年因反复胸痛发作导致入院次数明显增多且多次进行心导管手术,是临床上仍无法彻底解决的难题之一。最近的研究提示这种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可能与微循环的分布异常关系密切。现将女性无冠脉闭塞性胸痛的微血管功能障碍研究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3.
例1 男,62岁,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加重2 d入院。既往冠心病史11年,2年前患下壁心肌梗死,吸烟史30年(30支/d),糖尿病史6年。体格检查:心率87次/min,心尖区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入院时心电图:Ⅱ、Ⅲ、avF导  相似文献   
84.
85.
因钩虫寄生而致的消化道大量失血病例,作者查国内文献,仅见张氏、傅氏及杨氏等各报告1例。鉴于该种病例罕见,现将天津市儿童医院收住的1例报告于下,并对大量失血机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86.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由任意原因引起的心肌结构和功能变化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障碍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传统的纽约心脏病学会制定的心力衰竭诊断和分级标准以患者临床症状为诊断指标,易受主观判断影响。现代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可直接提供客观而准确的心功能评估参数,从而能够更准确的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文章就目前临床常用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犬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的变化,探讨心力衰竭血栓前状态的形成机制.方法:14只犬随机分为起搏组(8只)和假手术组(6只),起搏组犬植入实验用心室非同步固定频率起搏方式(VOO)型起搏器,行心室快速起搏(220次/分)6周,建立心力衰竭犬模型.起搏组犬于起搏前和起搏后6周,假手术组犬于术前和术后7周采静脉血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及血浆vWF、ET-1和AngⅡ含量.结果:①假手术组犬术前与术后7周比较,心脏功能、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及血浆vWF、ET-1、AngⅡ含量均无明显变化.②快速心室起搏后6周,起搏组所有犬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心脏每搏量、心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心脏指数较起搏前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③起搏组犬快速心室起搏后6周,由二磷酸腺苷、肾上腺素、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较起搏前增加,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④快速心室起搏后6周,起搏组犬血浆vWF、ET-1及AngⅡ含量较起搏前升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血浆vWF和ET-1含量升高,是导致心力衰竭血栓前状态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8.
氯吡格雷抵抗——不可忽视的临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病机制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及术后血栓形成的并发症中,血小板的聚集和激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因此,抗血小板治疗已成为ACS及PCI术后的常规疗法,其中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则是最常用的药物。关于阿司匹林抵抗的报道较早,一些试验已经证实其发生与部分冠心病(CAD)患者接受PCI治疗后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关[2]。最近研究表明,在服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的患者中,约有4%~30%的患者对氯吡格雷无反应或未达到预期的抗血小板作用[3-6]。有专家认为这一现象与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再发…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探讨西拉普利和缬沙坦对慢性心房快速起搏诱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犬血小板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