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55篇 |
免费 | 338篇 |
国内免费 | 18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4篇 |
儿科学 | 57篇 |
妇产科学 | 47篇 |
基础医学 | 223篇 |
口腔科学 | 95篇 |
临床医学 | 856篇 |
内科学 | 345篇 |
皮肤病学 | 21篇 |
神经病学 | 83篇 |
特种医学 | 180篇 |
外科学 | 597篇 |
综合类 | 1727篇 |
预防医学 | 785篇 |
眼科学 | 99篇 |
药学 | 634篇 |
17篇 | |
中国医学 | 750篇 |
肿瘤学 | 1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5篇 |
2023年 | 171篇 |
2022年 | 209篇 |
2021年 | 202篇 |
2020年 | 159篇 |
2019年 | 216篇 |
2018年 | 164篇 |
2017年 | 128篇 |
2016年 | 136篇 |
2015年 | 137篇 |
2014年 | 335篇 |
2013年 | 308篇 |
2012年 | 389篇 |
2011年 | 418篇 |
2010年 | 411篇 |
2009年 | 324篇 |
2008年 | 334篇 |
2007年 | 351篇 |
2006年 | 306篇 |
2005年 | 265篇 |
2004年 | 240篇 |
2003年 | 237篇 |
2002年 | 217篇 |
2001年 | 152篇 |
2000年 | 147篇 |
1999年 | 119篇 |
1998年 | 102篇 |
1997年 | 73篇 |
1996年 | 76篇 |
1995年 | 74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33.
34.
35.
目的基于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TA)分析基底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郑州人民医院)影像科检查的196例基底动脉瘤患者,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 男101例, 女95例, 年龄(61.75±8.26)岁, 年龄范围为40~79岁。所有患者均通过CTA检测,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瘤形态学参数[破裂与未破裂动脉瘤位置以及瘤颈、载瘤动脉直径(Dv)、流入角(θF)、流出角(θP)、破裂动脉瘤大小、瘤体深度与瘤颈宽度的比值(AR)、瘤体深度与载瘤动脉直径的比值(SR)、面积比]与基底动脉瘤破裂的关系。结果 196例患者瘤体破裂127例, 未破裂瘤体69例。破裂与未破裂动脉瘤位置以及瘤颈、Dv、θF、θP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动脉瘤大小[(5.52±1.01)mm]、AR(1.90±0.58)、SR(2.26±0.65)、面积比(1.40±0.41)均大于未破裂动脉瘤[(4.17±1.14)mm、(1.28±0.37)、(1.51±0.39)、(1.22±0.35...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 研究加味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痰哮证对患者抗氧化活性酶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痰哮证患者9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加味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和哮喘控制率分别为95.74%(45/47)和93.62%(38/4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肺功能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比值(FEV1)(84.14±5.39)%、最大呼气流量(PEF)[(6.70±0.66)L/s]水平高于对照组,呼气流速峰值(PEFR%)(6.84±2.1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抗氧化活性酶、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94.20±11.47)U/mL]、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相似文献
38.
光生物调节(photobiomodulation, PBM)作为一种新兴的慢性创面(chronic wound)治疗方法,可通过调节多种细胞和分子生物学过程减轻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进而达到缓解疼痛和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现聚焦PBM对慢性创面愈合过程中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以揭示PBM在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目的 通过优化T2预脉冲时间和反转延迟时间以探讨参数优化后的无需对比剂和触发的松弛增强血管造影技术(Relaxation-Enhanced Angiography without Contrast and Triggering,REACT)技术在提高中心静脉图像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由低到高设置T2预脉冲时间(46、50、60、70、80、90、100、110 ms)和反转延迟时间(55、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 ms)进行胸部冠状位扫描,分别获得升主动脉、上腔静脉、左侧无名静脉、左侧锁骨下静脉、右侧无名静脉、右侧锁骨下静脉的信噪比,然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2预脉冲时间设置为50 ms时,各段血管最大信噪比值出现的频率最高,比率为27.78%;反转延迟时间设置为130 ms时,各段血管最大信噪比值出现的频率最高,比率为20.69%。结论 通过测试不同的T2预脉冲时间和反转延迟时间,发现当T2预脉冲时间为50 ms,反转延迟时间为130 ms时,中心静脉各段血管的信噪比最好,合理设置准备脉冲时间能提高REACT技术在中心静脉成像的图像质...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无缝隙管理在经皮射频消融(PRFA)治疗血管畸形(V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山东省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PRFA治疗VM患者1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和研究组(80例)。对照组予以临床常规的管理方法,研究组采用无缝隙管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时间、组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两组术后12、24 h VAS评分低于术后2 h,且术后24 h低于术后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2、12、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无缝隙管理能够改善PRFA治疗VM患者不良情绪,缓解术后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