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探讨OCT对无症状的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的检出率。方法:对经检查明确诊断1眼玻璃体后脱离病例49例98眼,及正常体检自愿者93例186眼,采用Zeiss公司生产的CirrusHD-OCT进行双眼检查。结果:在1眼完全玻璃体后脱离的49例患者中,另1眼发生不同程度的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24眼,发生率为48.9%,正常体检自愿者93例186眼,发生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63眼,发生率为33.9%,所有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者均无眼前黑影等症状。结论:OCT对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的检出具有非常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玻璃体后脱离的必需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3.
不同位置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对角膜表面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颞侧和上方3.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角膜表面形态的不同影响.方法 收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4例54眼,将患者随机分为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组(A组)和上方透明角膜切口组(B组).检查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视力、手术源性散光(surgically induced astigmatism,SIA)和角膜地形图.结果 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A组SIA分别为(0.70±0.34)D、(0.64±0.29)D、(0.60±0.27)D、(0.55±0.26)D,B组分别为(1.18±0.48)D、(1.05±0.42)D、(0.88±0.38)D、(0.77±0.35)D.术后1 d,A组SIA较B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2组SIA逐渐有减小趋势,但A组SIA仍小于B组,术后3个月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组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urface asymmetry index,SAI)、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均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的SAI、SRI较B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A组SAI、SRI同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SAI、SRI仍比术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2组SAI、SRI同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之间各相应时间点SAI、SRI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操作方便,术后SIA、SAI、SRI均小于上方透明角膜切口,对角膜表面形态的影响小,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好.是较理想的手术切口方位. 相似文献
24.
角膜穿孔修补白内障超乳人工晶状体植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角膜穿孔修补、外伤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联合手术38例38眼进行回顾性评价。首先完成角膜裂口修补,然后对损伤的晶状体进行超声乳化吸出,必要时行前段玻璃体切除,然后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1~36月,平均10.3月。结果38眼中20眼(52.6%)最终最佳矫正视力在0.5以上;30眼(38.9%)最终最佳矫正视力在0.3以上。结论选择角膜穿孔、晶状体损伤,进行角膜穿孔修补、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可以获得较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仪观察电焊弧光对电焊工人视网膜组织结构的损坏情况.方法 收集电焊工人41例82眼和正常健康自愿者30例60眼,分别对受试者进行视力、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前节检查、裂隙灯+90 D前置镜进行眼底检查、电脑全自动视野计检查、高分辨率OCT等检查.结果 试验组裸眼视力:0.1~0.2者2眼,0.3~0.4者4眼,0.5~0.6者7眼,0.7~0.9者18眼,≥1.0者51眼,试验组41例82眼中,除1例双眼裸眼视力0.4,矫正视力只能达到0.7外,其他所有患者的矫正视力均能达到1.0.对照组裸眼视力:0.1~0.2者1眼,0.3~0.4者3眼,0.5~0.6者6眼,0.7~0.9者15眼,≥1.0者35眼,对照组中所有受试对象的矫正视力均能达到1.0.2组受试对象的视力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常规眼底检查发现黄斑区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边界不清的暗黄色改变者22眼(占26.8%),其中双眼改变的9例18眼,单眼改变的4例4眼.试验组41例82眼中有64眼的OCT出现程度不等感光细胞层损伤,发生率为78.0%,表现为:感光细胞内外节连接带断裂、缺损,严重者色素上皮层内层缺损.正常对照组均未见有明显的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伤改变.结论 电焊弧光可以导致视网膜感光细胞层的损害和缺失,OCT相当于活体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到视网膜感光细胞的损伤范围和深度. 相似文献
26.
羟苯氨酮强心作用的生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羟苯氨酮(oxyphenamone, Oxy)强心作用的生化机理。方法:采用Na+,K+-ATP酶活性和cAMP-PDE活性、肌浆网Ca2+-ATP酶活性和cAMP含量以及心肌肌原纤维Ca2+,Mg2+-ATP酶活性等测定法,研究Oxy对它们的影响,并与milrinone和MCI-154作比较。 结果:Oxy对Na+,K+-ATP酶和PDE无抑制作用,也不影响心肌cAMP含量,但能显著增强心肌肌原纤维对Ca2+的敏感性,高浓度时轻度抑制心肌肌浆网Ca2+-ATP酶活性。结论:Oxy的强心作用方式不同于强心苷、β受体激动剂和PDE抑制剂等强心药,可能为一种新的钙增敏性强心药物。 相似文献
27.
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的手术技巧。方法采用改良的拦截劈裂-挤压碎核法超声乳化技术,对Ⅳ级以上硬核进行超声乳化吸出术。结果对60眼进行超声乳化手术。有效超声乳化时间为(38.60±9.20)秒。术后3天,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42眼(70.00%);术后1周,视力≥0.5以上者分别为54眼(90.00%)。结论拦截劈裂-挤压碎核法同时具备拦截劈裂法的安全和挤压碎核法的强力裂核的两大优越性,对硬核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具有安全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28.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8-01/2011-01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7例57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粘连分离术,随访8~15(平均10.8)mo,观察眼压、房角、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的变化。结果:术后52眼无需加用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另4眼随访期内加用1种降眼压药物(10g/L布林佐胺滴眼液)后,眼压<21mmHg,1眼加用2种降眼压药物(10g/L布林佐胺滴眼液和5g/L噻吗洛尔滴眼液)后,眼压<21mmHg;全部患者术后房角开放;除1例术前明显视神经萎缩病例术后视力无提高,其余病例术后视力提高两行或以上;术后中央前房深度3.35±0.54mm,较术前(2.01±0.05mm)明显加深。结论:对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粘连分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患者不仅视力明显提高,而且远期眼压也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采用普通显微器械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的可行性。方法:把斜视病例分为两组: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组:36例各类斜视患者,均采用显微技术在显微镜下行斜视矫正术。直视下斜视矫正术组:45例,直视下行斜视矫正术。结果:追踪观察2wk~6mo,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组:术后反应轻,结膜水肿、充血消褪较快,伤口愈合好,无1例并发症发生。直视下斜视矫正术组:术后发生肌肉滑脱的2例,球结膜伤口充血、结膜下出血、水肿者40例,结膜瘢痕10例,结膜囊肿2例,结膜息肉3例。结论: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较传统直视下斜视矫正术具有较明显优势,可以清晰地看清肌肉、血管、及针在巩膜内的走行、深浅,使手术较易掌控,可以使手术量及手术操作准确无误,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出血、穿透巩膜等直视下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组织分离准确,操作减少,也直接减轻了术后反应,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适合所有需斜视手术患者,优势为初学者易掌握巩膜进针深度。 相似文献
30.
羟基磷灰石义眼基眼窝成型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义眼基眼窝成形术的疗效。方法施行眼内容剜除术,采用自体巩膜包裹羟基磷灰石义眼基植入眶内,或眼内容剜除后,剪断视神经,用塑料薄膜滑入法直接将羟基磷灰石义眼基植入巩膜后肌圆锥间。其中Ⅰ期植入6例,Ⅱ期植入3例。结果追踪观查3~20mo,眼睑外观饱满,义眼活动良好,植入物无排出、移位、眶内感染等。结论羟基磷灰石义眼基为眼窝成型术的较好填充物,适合任何需要眶内植入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