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21.
目的 探索术前认知功能障碍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病死率和功能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事后分析的方法,分析前瞻性收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65岁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092例,依据术前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得分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认知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认知正常组)。所有患者进行术后3~4年的电话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5年,记录死亡事件及发生时间,通过统计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和Parker行动能力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结局。采用组间比较、多因素Cox回归生存分析、生存曲线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资料差异并分析认知障碍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71名,其中认知障碍组374例,男性107例,女性267例;年龄65~98岁,平均79.9岁;认知正常组497例,男性151例,女性346例;年龄65~101岁,平均79.4岁。认知障碍组病死率25.7%(96/374)明显高于认知正常组的18.9%(94/497)(P=0.017)。认知正常组平均生存时间(1193.5±15.4)d高于认知障碍组(1138.3±20...  相似文献   
122.
气管重度狭窄多见于气管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及吸气“三凹征” ,如不及时救治 ,将危及生命。近年来 ,我们用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气管重度狭窄 6例 ,效果较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 6例 ,男 1例 ,女 5例 ;年龄34~ 67岁。气管鳞癌 3例 ,未分化癌、食管癌气管转移、气管切开后瘢痕狭窄各 1例。呼吸困难病程10~ 4 2d ,平均 2 3 8d。发生呼吸衰竭 4例 ,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大汗淋漓及吸气“三凹征”和发绀。胸闷气促、低氧血症 2例。X线及CT示气管呈裂隙状或鼠尾状狭窄 4例 ,不规则狭窄 2例 ,纵隔…  相似文献   
123.
已发现由严重创伤引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病死率较高[1].有研究表明,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有助于改善MODS的预后[2],回顾性分析2006年以来用HVHF治疗严重创伤并发MODS患者的病例资料,以期评价HVHF对其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谷胱苷肽硫转移酶M1(GSTM1)和T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四川北部地区汉族人群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四川北部地区肺癌病人125例和健康对照组125例中GSTM1(-)和GSTT1(-)的频率,评价两基因型及两基因的交互作用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GSTM1(-)在肺癌组和对照组分布频率分别为58.4%和56.8%,单因素回归分析未见统计学差异(OR=1.06,95%CI:0.639-1.757,P=0.822);GSTT1(-)在肺癌组和对照组分布频率分别为45.6%和44.8%,单因素回归分析未见统计学差异(OR=0.968,95%CI:0.588-1.593,P=0.899),GSTM1(-)和GSTT1(-)联合并未增加肺癌风险(OR=1.084,95%CI:0.536-2.192,P=0.823)。结论:GSTM1及GSTT1各基因型单独或联合作用都不是四川北部地区汉族人群肺癌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作用人肝癌细胞株HepG2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设立空白对照组、青蒿琥酯不同浓度组(3.125μg/ml、6.25μg/ml、12.5μg/ml、25μg/ml、50μg/ml),对HepG2作用48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同时采用瑞氏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用RT-PCR检测caspase-3mRNA的表达,采用灰度分析比较表达的变化。结果青蒿琥酯(3.125μg/ml、6.25μg/ml、12.5μg/ml、25μg/ml、50μg/ml)处理HepG2细胞48h,呈浓度依赖性诱导细胞凋亡,且当青蒿琥酯浓度在6.25μg/ml以上时,各组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瑞氏染色后光镜下可见处理组细胞发生凋亡形态学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caspase-3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青蒿琥酯能显著诱导HepG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分析抗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与SLE伴贫血及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24例SLE患者中的抗EPOR抗体,并与7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19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及45名健康人对照.同时分析SLE患者临床特点及病情活动度.所有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抗EPOR抗体在SLE组中发生率为20.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2%(P=0.004),而在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及缺铁性贫血患者未检测到抗EPOR抗体.51例伴发贫血的SLE患者中,17例(33%)抗EPOR抗体阳性,而73例无贫血患者中仅有8例(11%)抗EPOR抗体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进一步分析发现抗EPOR抗体阳性患者其贫血程度重,而且呈现小细胞性贫血(P=0.005).对照抗EPOR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显示,皮疹(P=0.014)、补体C3下降(P=0.01)、抗dsDNA抗体阳性(P=0.000)及疾病活动积分高的SLE患者更易产生抗EPOR抗体.结论 抗EPOR抗体可能在SLE发生贫血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LISA测定抗EPOR抗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在伴发贫血的SLE患者中检测该抗体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sentationand significance of circulating autoantibodies to erythropoietin receptor (EPOR) in sera from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four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SLE, seven with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AIHA), 19 patients with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 and 45 normal individuals were involved in this study. In all patients with SLE, the disease activity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European consensus Lupus Activity Measurement scale. Antibodies to EPOR were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All data were tested with Chi-squared or Student's t tests by SPSS software. Results A higher frequency of antibodies to EPOR were detected in SLE patients than healthy controls (20.2% vs 2.2%, P=0.004), however, they could not be detected in AIHA and IDA patients. Moreover, anti-EPOR antibodies were detected in 17 (33.3%) of 51 SLE patients with anemia, compared with that in 8 (11.0%, P=0.002) of 73 patients without anemia. Furthermore, patients with antibodies to EPOR had more severe anemia and often presented as microcytic anemia (P =0.005) than those without anti-EPOR antibodies. Finally, anti-EPOR antibodies seemed to be more likely to occur in patients with skin rash (P=0.014), low levels of C3 component of complement (P=0.01), positive anti-dsDNA antibodies (P=0.000) and higher disease activity scores (P= 0.024). Conclusion The higher incidence of antibodies to EPOR in SLE patients with anemia suggest that anti-EPOR antibodies might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emia in SLE patients. Thus, detecting anti-EPOR antibodies in SLE patients with anemia may be helpful.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测量半骨盆在矢状位上旋转移位,为判断骨盆在三维平面上的旋转移位建立基础,从而为骨盆骨折闭合复位提供指导. 方法 根据骨盆解剖结构及术前或术中骨盆正位X线影像学资料,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通过影像学特定点、线的测量,计算半骨盆矢状面旋转程度.选取不伴骨性结构异常的尸体骨盆标本10具,用铅线对每具标本双侧髂前上棘及耻骨联合前缘进行标记.模拟矢状位半骨盆旋转移位,摄改良的骨盆正位X线片.使用影像测量软件对影像学资料进行测量与计算,通过统计学分析,验证课题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结果 测量同一骨盆双侧髂前上棘至同侧耻骨联合前缘的连线距离,左右两侧连线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测量计算得出的旋转侧半骨盆矢状面旋转的角度与实验设计中的20°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骨盆解剖形态和影像学特征的研究,提出了改良骨盆正位,通过X线片特定点、线的测量计算获得骨盆空间移位的量化指标,能够指导复位操作及复位效果的判断,有助于骨盆骨折移位的闭合复位.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观察自研中药三黄地丁洗方治疗包皮龟头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包皮龟头炎患者358例,其中急性浅表性包皮龟头炎172例,淋菌性包皮龟头炎52例,真菌性包皮龟头炎35例,滴虫性包皮龟头炎5例,环状溃疡性包皮龟头炎36例,生殖器疱疹58例.采用三黄地丁洗方清洗外阴,1次/d,疗程7 d.淋球菌感染者配合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真菌感染者配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擦,滴虫性感染者配合口服甲硝唑片,生殖器疱疹者配合肌肉注射单磷酸阿糖腺苷,同时建议患者配偶或性伴到相应专科作检查治疗.观察记录包皮龟头红肿、糜烂、水疱等皮损停止产生、疼痛缓解、完全结痂、皮损消失时间,有无药物过敏反应,治疗前后检测肝肾功.结果 三黄地丁洗方清洗外阴能快速消除患者临床症状,其中痊愈232例,显效110例,有效16例,有效率为100%.无药物过敏反应,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三黄地丁洗方治疗各种原因所致包皮龟头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讨水平方向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骶骨纵形骨折的安全性。 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12月期间100例不伴骨性疾病的骨盆CT容积性数据,男52例,女48例;平均年龄43.1岁(15 ~91岁)。重建三维模型,获得标准骶骨矢状面。在各个矢状层面标记骨皮质的外缘,从而确定手术的安全区,水平方向模拟置入1枚安全区所能容纳的最大螺钉,记录其直径。根据螺钉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单侧固定和贯穿固定。结果根据骶骨形态学评价标准,形态正常80例,变异20例,变异率为20.0%。单侧固定时螺钉直径:变异组S2[(14.92±2.57) mm]>正常组S2[(12.37±1.84)rm] (P=0. 000)>正常组S1[(11.87±3.92) mm] (P=0.319)>变异组S3[(9.30±2.00) mm](P=0.000)。贯穿固定时螺钉直径:变异组S2[(13.63±2.68) mm]>正常组S2[(11.48±1.92) mm](P=0.002)>正常组S1[(10.40±4.05) mm](P=0.033)>变异组S3[(7.95±2.26)mm](P=0.001)。正常组S2所能容纳螺钉最大直径与S1呈弱负相关,而各骶椎所能容纳螺钉最大直径与髋臼直径无相关。男性S2椎体所能容纳螺钉的平均直径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椎体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绝大多数中国人可以在骨盆后环以水平方向固定2枚直径为6.5 mm的骶髂关节螺钉,但安全区较小。螺钉的入点、规格及所固定椎体[S1椎体和(或)S2椎体]必须严格按照影像学表现进行选择。骶骨变异并不是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苦参碱作用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苦参碱(1.5mg/ml、0.75mg/ml、0.375mg/ml、0.1875mg/ml)作用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分别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苦参碱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不同浓度苦参碱作用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5),抑制率从18.7%到86.4%。随着苦参碱浓度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SGC7901存活细胞显著减少,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苦参碱能显著抑制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