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低分子最肝素(LMWH)预防髋臼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柃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自2007年6月1日开始对髋臼骨折患者使用LMWH行正规抗凝治疗,连续选取100例手术治疗患者为预防组.另外,连续选取2007年6月1日之前的100例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患者为未预防组.预防组男78例,女22例;平均年龄(39.3±12.5)岁(17~80岁).末预防组男8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0.6±12.1)岁(18~78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及受伤至入院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术前DVT的发生率.结果 200例患者中34例(17%)患者术前发生DVT,预防组11例(11%),未预防组23例(23%),预防组DVT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预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3,P=0.024).血栓发现时间平均为伤后8.6 d(1~25 d),预防组平均为9.5 d(3~25 d),未预防组平均为8.4 d(1~20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48,P=0.156).结论 预防性应用LMWH可有效降低髋臼骨折患者术前DVT的发生,但并不能完全防止其发生.对预防性用药的患者,仍应严格进行血栓筛查.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 (LMWH) in prevention of preoperative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in patients with acetabular fractures. Methods Regular DVT prophylaxis was conducted with LMWH for 100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received treatment of acetabularfractures after June 2007. Another 100 patients who had received treatment of acetabular fracture without DVT prophylaxis before June 2007 were chosen as controls. In the prophylaxis group, there were 78 men and 22 women, aged from 17 to 80 years (average, 39. 3 ± 12. 5 years). In the nonprophylaxis group, there were 81 men and 19 women, aged from 18 to 78 years (average, 40. 6 ± 12. 1 years) . The 2 group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gender, age, complications, or duration from injury to hospitalization. The DVT incidenc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2 groups. Results There were 23 cases of DVT in the nonprophylaxis group and 11 in the prophylaxis group. The difference in DVT incidence was significant (x2 = 5. 103, P = 0. 024).The average time of DVT diagnosis was 9. 5 days (from 3 to 25 days) in the prophylaxis group and 8. 4 days (from one to 20 days) in the nonprophylaxis group,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 = 1. 448, P = 0. 156).Conclusion LMWH prophylaxi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hrombosis, but can not annihilate DVT occurrence. Therefore, patients should still be carefully monitored after preventive med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etabular fractures.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卡泊三醇搽剂联合矿泉浴治疗头部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3例患者每日矿泉浴1次,卡泊三醇搽剂外用早晚各1次;对照组43例患者仅外用卡泊三醇搽剂,早晚各1次。两组卡泊三醇每周用量不超过60mL,疗程均为6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02%和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泊三醇搽剂联合矿泉浴治疗头部银屑病用药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3.
蔡燕  陈先卓  彭乙华  唐中  刘青松  蒋红  杨明辉 《重庆医学》2012,41(5):432-434,412
目的通过比较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存活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凋亡抑制因子存活蛋白与食管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T-A克隆制备存活蛋白定量PCR标准品pTA/存活蛋白;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3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组织(实验组)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对照组)中存活蛋白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并分析存活蛋白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FQ-PCR结果显示,实验组中存活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1.82%(27/33),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率为39.40(14/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阳性率与FQ-PCR结果一致,但对照组中的阳性细胞多为炎症细胞(非上皮细胞);存活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P<0.05)。结论存活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可能与肿瘤发生、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及中药外洗治疗男性生殖器疱疹的效果。方法选取生殖器疱疹患者74例,采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400 mg臀部肌肉注射,配合中药三黄地丁洗方清洗外阴,每天1次,疗程10 d。观察记录水疱等皮损停止产生、疼痛缓解、完全结痂、皮损消失的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单磷酸阿糖腺苷肌肉注射配合中药外洗方清洗外阴能快速消除患者临床症状,且复发率低。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及中药外洗方治疗男性生殖器疱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5.
背景:研究表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在特定环境下诱导为肝样细胞,移植入体内能行使正常肝细胞的功能.目的:应用四氯化碳诱导制作大鼠肝硬化模型,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经四氯化碳诱导制作大鼠肝硬化模型,将20只肝硬化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0.5 mL生理盐水,治疗组经尾静脉注射氯甲基苯甲酰胺标记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混悬液,干细胞量为1×106个.2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取大鼠静脉血检测肝功能指标,并行肝脏组织切片观察.结果与结论:肝硬化模型大鼠肝细胞疏松、浊肿,部分细胞变性、坏死,肝小叶结构模糊不清,有多个大小不等的假小叶形成,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血清白蛋白质量浓度显著增高(P〈0.05),胆红素浓度显著降低(P〈0.05),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大鼠肝脏内有大量氯甲基苯甲酰胺标记的红色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提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肝硬化模型大鼠尾静脉有效改善肝组织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6.
患者女,60岁.因头皮包块2年于2011年1月19日就诊于我院门诊.患者自述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头皮部出现黄豆大小不等包块,起初仅2~3个,未诊治,包块数目渐增多增大,无自觉症状.体检:一般情况好,头皮部散在分布6个直径1.0~ 1.5 cm表面光滑的包块(图1),质中等,触之无明显疼痛,活动度欠佳.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等正常.取肿块行组织病理检查:手术切开剥出6枚大小不等囊肿,切开囊肿见囊内容物呈胶冻样(图2),无明显异味.镜下可见—囊肿,境界清晰,囊壁由鳞状上皮构成,可见苍白色角质形成细胞,骤然角化,无颗粒层,囊腔内容物为均质的角化物(图3).诊断:多发性外毛根鞘囊肿.治疗:完整切除皮损,对位缝合皮肤包扎,创口甲级愈合,随访2个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谷胱苷肽硫转移酶M1(GSTM1)基因多态性与川北地区汉族人群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川北地区125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和125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GSTM1基因缺失型的频率,评价其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GSTM1缺失基因型[GSTM1(-)]频率在肺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8.4%和5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22);GSTM1(-)基因型与肺鳞癌(OR=0.97,95%CI:0.52~1.83,=0.934)和腺癌(OR=0.94,95%CI:0.42~2.04,=0.844)风险亦无明确关系。结论 GSTM1各基因型与肺癌风险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及临床使用安全性。方法以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与红细胞悬液孵育12 h,肉眼观察和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检测溶血程度;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检测药物处理后各组红细胞的最大脆性和最小脆性,再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检测各组的最大脆性溶血情况。并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肉眼未观察到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处理组有明显溶血现象,方差分析显示各大组内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的不同组吸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低浓度的两处理组(青蒿琥酯的终浓度为12.5、6.25μg/mL)外,其余各处理组的最大脆性和最小脆性均高于正常人和对照组的渗透脆性,且最大脆性随药物浓度增加,肉眼观察和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检测显示其溶血程度也增加;当青蒿琥酯浓度大于或等于25μg/mL时,各处理组的最大脆性的吸光度值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最大脆性的吸光度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青蒿琥酯浓度小于或等于12.5μg/mL时,各处理组的最大脆性的吸光度值增加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临床使用的青蒿琥酯剂量相对比较安全,大剂量的青蒿琥酯虽...  相似文献   
109.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中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D-二聚体的水平及分析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抗凝血离心后分离血浆存放-30℃冰箱待测。UC的疾病活动度、内镜分级分别用Truelove-Witts、Truelove标准评分。结果活动性UC患者血中D-二聚体水平63. 3% (19 /30)升高。活动性全结肠炎的D-二聚体水平更高(0. 79 ±0. 13mg/l, p<0. 01)。不同疾病活动度、内镜分级无差异,P>0. 05。结论UC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提示治疗时应考虑预防微血栓形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检测丹参体外对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s)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丹参处理RA FLSs 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RA FLSs的增殖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百分率。结果 加入不同浓度丹参处理RA FLSs 24 h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并在一定丹参浓度范围内(0~1.56 mg/ml)呈现剂量相关性,当丹参浓度达到1.56 mg/ml时,细胞增殖抑制达到平台期。对照组与不同浓度丹参处理组凋亡细胞百分率比较,在丹参浓度为0.195 mg/ml时差异不明显,当丹参浓度为0.39 mg/ml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在体外抑制RA FLSs增殖,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