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实验教学是将众多的实验室分别归入不同的教研室 ,使实验教学变成一种从属性的教学 ,内容多为验证理论 ,演示现象 ,且各自为政 ,对于实验中具有共性的内容以及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等内容涉及较少。为了使实验教学走出一条新路 ,我院于 1999年将以功能为主的生理、病理生理、药理学实验综合为跨学科、多层次独立的一门课程 ,即动物实验学 ,该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 ,重组精选、由浅入深 ,从基本技能到离体、在体、综合以及自行设计性实验 ,从而培养学生基本技术 ,独立操作和初步的科研实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观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清一氧化氮与IL-6,TNFα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动物模型。用比色法测定其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ynthetase.NOS)活力,用放免法测定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 leukin-6.IL-6)。结果:在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清中NO与TNFα和IL-6均呈高度正相关。并且随病程延长NO与TNFα含量逐渐增加。结论;NO引起的TNFα升高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康复护理程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ry,TKA)主要适用于60岁以上,膝关节有严重病变或伴反复发作的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和关节不稳,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明显的病例。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不断普及,使得上百万膝关节疾病患者的疼痛得以缓解,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在关节置换术发展的同时,康复护理作为患者术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愈来愈被重视。术后康复措施不力可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游泳加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儿健康保健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新生儿游泳的开展使新生儿能得到最自然的活动,使其本能得到延续。本次研究对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了游泳加抚触的对照观察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自 1974年 Hamby[1 ] 首次提出了糖尿病性心肌病 (diabeticcardiomy opathy)的概念以来 ,虽然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但其发生机制仍不清楚。本实验对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磷酸肌酸和肌酸含量的变化及川芎嗪 (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其影响进行了观察 ,从能量的储存和利用方面对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 ,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1.动物模型的建立 :Wistar大鼠 40只 ,均为雄性 ,体重 2 5 0~ 40 0 g,鼠龄为 11个月 ,由本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 ,两组…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24岁,发现左侧锁骨下皮肤一粟粒大小小孔伴液体流出8年余。8年前,患者发现左侧锁骨下皮肤一小孔,挤压小孔周围皮肤可见清亮、略粘稠胶冻样液体流出。小孔下可触及一囊管状肿物,周围皮肤呈正常肤色,无红肿、疼痛、痒等。曾于当地医院就诊,未曾做过相应检查,未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19.
背景:采用常规酶消化法提取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由于消化的时间过长,导致获得的细胞活性变差,为满足组织工程对种子细胞数量的需求,该实验旨在寻找一种改良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目的:胶原酶Ⅰ消化联合组织块培养法获取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相关生物学特性的鉴定.方法:将脂肪组织剪碎后分别应用胶原酶Ⅰ消化联合组织块培养法...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关于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有效分离培养及扩增的方法尚未统一。 目的:拟在体外建立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有效分离方法。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8-06/12在吉林大学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手术切除的人腹部脂肪由吉林大学附属医院提供,提供者对实验均知情同意。 方法:取腹部脂肪,去除结缔组织和血管,用0.1%Ⅰ型胶原酶37 ℃振荡消化60 min,过滤后离心,将位于最下层的片状沉淀用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LG-DMEM条件培养基重悬,调整细胞密度至1×109 L-1接种于6孔板中,于37 ℃、体积分数为5%的CO2孵箱内培养,待细胞接近80%~90%融合时消化传代。取P3代细胞,分别进行成骨及成脂肪诱导。 主要观察指标: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学特点;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其免疫学表型、细胞周期、生长曲线;观察其多向分化潜能。 结果:分离培养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为成纤维细胞样,呈漩涡状排列。P3代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呈CD73,CD105,CD166,CD44及CD29阳性,而CD31,CD34,CD45及HLA-DR阴性;具有典型的干细胞增殖特点,83.81%细胞处于G0/G1期,仅16.19%细胞处于S+G2/M期;细胞在接种后前2 d处于生长潜伏期,第3~6天处于对数生长期,第6天达峰值,以后细胞生长速度减慢,进入生长平台期,平均五六天传代1次。成骨诱导2周后,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成脂诱导3 d后,细胞内有小脂滴出现,油红O染色呈阳性。 结论:分离脂肪组织的过程中去除大体可见的血管与结缔组织可减少细胞污染;胶原酶浓度为0.1%和振荡消化时间为60 min时,可使基质细胞和脂肪基质纤维成分有效分离,以及使胶原酶与组织得到充分接触,从而获得高度同源性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