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内镜诊断为合并Hp感染的成熟型疣状胃炎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根除Hp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根除Hp治疗.两组均于治疗3个月后进行内镜复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2%(40/43),对照组为61.54%(24/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3,P<0.05);胃内疣状病灶数变化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5%(41/43),对照组为20.51%(8/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6,P<0.05);两组Hp根除情况:治疗组Hp根除率为93.02%(40/43),对照组为92.31%(36/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82,P>0.05).结论 根除Hp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更有效.  相似文献   
72.
患儿胡××,男,5个月。1983年6月25日初诊。患儿出生时即见头颅比正常儿为大,后日渐明显,近10余天尤著。曾至×医院就诊,测得头围58厘米;摄头颅正侧位X光片见骨板变薄,骨缝分离;头颅超声波显示双侧脑室重度扩大。诊为“先天性脑积水”。因无特殊治疗方法,故前来中医科求治。患儿生后缺乏母乳,  相似文献   
73.
本文所报告的44例小儿紫癜,是本院儿科1980-1984年收治的住院病例,其中过敏性紫癜23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1例,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危重病例辅以输血和西药,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于下: 一、一般资料 44例中,男28例,女16例。其中1-6岁9例,7-14岁35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9年。23例过敏性紫癜中,伴有血尿者9例,血便者5例,关节肿痛者12例,腹痛者7例,鼻衄者1例。21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伴见血尿者4例,鼻衄者14例,齿衄者6例,血便者5例,颅内出血者1例。二、诊断标准过敏性紫癜多见于四肢,下肢尤多,通常两侧对称分布,为高出皮面的出血性丘疹或红斑。血小板计数在10万/mm~3以上。  相似文献   
74.
75.
脑积水是我科疑难病,我们于1986~1972年采用中药通络利水法治疗13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3例中,男12例,女1例。年龄8~12个月8例,12~ ~18个月3例,28个月1例。病程1~3个月5例,3~ ~6个月5例,6~ ~12个月3例。诊断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头颅X线摄片及CT检查。全部病例均见头颅增大,颅缝分离,前囱增大、饱满,头皮静脉怒张。头围51~54cm8例,55~58cm5例。呈“落日眼”者8例,头大不能竖起者2例,形体智能发育明显落后者7例,头颅叩诊呈“破壶音”者8例。现代医学分型,属阻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上皮细胞膜结合黏液素1(MUC1)检测的意义。方法: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研究组)及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血浆sIL-2R、MUC1水平。对比分析研究组轻、中、重度及活动期、缓解期患者各指标水平,另外比较活动期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者各指标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浆sIL-2R、MUC1水平检测对活动期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sIL-2R、MUC1水平[(354.71±11.26)、(11.93±2.38)U/mL]高于对照组[(91.65±8.32)、(6.84±1.52)U/mL](t=158.329、15.038,均P=0.000),研究组活动期sIL-2R、MUC1水平[(390.72±11.63)、(14.85±3.06)U/mL]高于缓解期[(287.34±9.25)、(6.47±1.04)U/mL](t=42.754、14.765,均P=0.000),研究组预后良好者sIL-2R、MUC1水平[(365.71±10.48)、(13.43±2.16)U/mL]低于预后不良者[(477.29±11.73)、(19.77±1.94)U/mL](t=32.933、9.521,均P=0.000),sIL-2R、MUC1水平在轻、中、重度患者中依次升高(F=627.902、67.224,均P<0.05);二者单项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76.92%、84.62%、76.92%,特异度80.00%、77.78%、86.67%。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sIL-2R、MUC1水平升高,与病情程度、活动性相关,可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观察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效果。方法 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对模型组、治疗组大鼠构建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动物模型,给予治疗组相应剂量的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匹维溴铵),给予对照组及模型组相应剂量的蒸馏水。通过观察大鼠的进食量、体质量、毛发状况、结肠炎性变化和结肠病理结果评估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期间,对照组进食正常,毛发光泽,行动灵活。模型组大鼠行动迟缓且好扎堆,毛发失去光泽,出现收腹、舔舐腹部等现象,大便呈稀便,并含有少量血液,进食量与对照组相比减少,体质量逐渐下降(P<0.05);治疗组大鼠给药7 d后,进食和毛发状态优于模型组(P<0.05),至14 d时基本恢复正常,舔舐腹部现象消失,大便呈颗粒状,不含血液,进食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先下降,后逐渐恢复。第14天时,对照组大鼠结肠呈粉红色,表明光滑,无淤血、水肿表现;模型组大鼠结肠大部分呈褐色改变,肠管广泛淤血、水肿;治疗组大鼠结肠有散在局部褐色改变,局部充血、水肿。结肠病理学显示对照组大鼠结肠...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分析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诊断胰腺肿瘤的价值.方法 筛选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EUS-FNA检查的可疑胰腺占位性病变44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EUS-FNA鉴别胰腺肿瘤良恶性的价值,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①EUS-FNA检出恶性27例,良性17例,诊断灵敏...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和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肝癌患者84例为肝癌组,选择同期肝硬化患者88例为肝硬化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6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FGF21、LRG1水平。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肝癌患者血清FGF21、LRG1水平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GF21、LRG1水平对肝癌的诊断价值。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肝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肝癌组血清FGF21、AST、GGT、ALT、TBA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LRG1水平显著低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均P<0.05)。血清FGF21、LRG1水平及联合诊断肝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7、0.814、0.878,联合诊断AUC均高于单独诊断AUC(均P<0.05)。死亡组血清FGF21水平、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比例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