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1篇 |
内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36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13篇 |
中国医学 | 14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4篇 |
2016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1篇 |
2008年 | 4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一、一般资料:病例为1989~1991年收治,年龄6个月~2岁,病程半天~6天。治疗组64例,对照组46例,两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治疗组:藿香正气片每次1~8片,用纱布包煎成20ml,日服3次。对照组:氨苄青每日每kg体重50~100mg静滴,或氟派酸每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8年3月—2019年7月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58例患有胃黏膜下肿瘤的患者,其中32例接受STER治疗,分为A组,26例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分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切除与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期间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长久于B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低于B组(P<0.05);A组一次切除成功率为100.00%,与B组92.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组创口愈合率为90.61%,高于B组65.38%(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低于B组26.92%(P<0.05);两组术后6个月内均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STER治疗胃黏膜下肿瘤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好,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和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肝癌患者84例为肝癌组,选择同期肝硬化患者88例为肝硬化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6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FGF21、LRG1水平。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肝癌患者血清FGF21、LRG1水平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GF21、LRG1水平对肝癌的诊断价值。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肝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肝癌组血清FGF21、AST、GGT、ALT、TBA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LRG1水平显著低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均P<0.05)。血清FGF21、LRG1水平及联合诊断肝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7、0.814、0.878,联合诊断AUC均高于单独诊断AUC(均P<0.05)。死亡组血清FGF21水平、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比例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超细胃镜在胆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胃镜检查的60例胆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十二指肠镜组(36例)与超细胃镜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检查期生命体征变化、反应分级,同时观察记录超细胃镜插镜情况及检查结果。结果 超细胃镜组24例一次性操作成功率100.0%,进镜视野A级占95.8%。3例超细胃镜直视下活检证实为腺瘤恶性病变,12例巨大嵌顿直视下激光碎石成功,3例疑似残余结石通过单纯胆总管探查排除结石残留。无胆管炎等并发症发生。超细胃镜组患者检查中收缩压为(96.40±9.18)mmHg,血氧饱和度为(97.85±1.37)%,优于十二指肠镜组的(103.42±10.74)mmHg、(95.71±3.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细胃镜与十二指肠镜检查,患者反应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细胃镜作为经口胆道镜诊治胆管疾病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脾气虚型厌食症的有效方剂,方法:治疗组138例小儿脾气虚型厌食症使用增食口服液治疗,对照组53例使用多酶片,食母生和葡萄糖酸锌片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96.4%和71.0%,对照组分别为88.7%和47.2%,2组治愈率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1),结论:增食口服液是治疗小儿脾气虚型厌食症的有效方剂,有进一步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双加氧酶1(CDO1)对胃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方法:用脂质体法将si-NC组(转染si-NC)、si-CDO1组(转染si-CDO1)、pcDNA组(转染pcDNA)、pcDNA-CDO1组(转染pcDNA-CDO1)、pcDNA-CDO1+DMSO组(转染pcDNA-CDO1并用DMSO处理)、pcDNA-CDO1+IGF-1组(转染pcDNA-CDO1并用IGF-1处理)转染至AKG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CDO1、PI3K、Akt、p-Akt蛋白的表达、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结果:与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相比,胃腺癌细胞AKG中CDO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si-NC组相比,si-CDO1组AKG细胞的增殖明显上调,细胞发生明显的S期、G2/M期阻滞,过表达CDO1则具有相反的作用。重要的是,敲减CDO1可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基因PI3K、p-Akt的表达,而过表达CDO1具有相反的作用。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后,过表达CDO1对胃癌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可被部分逆转。结论:CDO1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调控细胞周期,其机制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关,将为胃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咳喘平冲剂治疗小儿寒性咳喘317例临床观察杨文义,桂金贵,马新超(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合肥230031)我们于1994年1月至1995年12月使用咳喘平冲剂治疗小儿寒性咳喘317例,同时设立对照组16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于下。1临床资料病例选择及诊... 相似文献
48.
50.
目的:探讨靶向抑制VEGF基因联合唑来膦酸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TM2000将si-VEGF转染至胃癌BGC-823细胞中,以RT-PCR和Western blot 检测其转染效果。转染后,加入不同浓度的唑来膦酸共同培养48 h,MTT法检测si-VEGF联合唑来膦酸对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检测唑来膦酸的IC50;将细胞随机分为si-NC组(转染阴性对照)、si-NC+唑来膦酸组(转染阴性对照后,给予唑来膦酸处理)、si-VEGF组(转染si-VEGF)和si-VEGF+唑来膦酸组(转染si-VEGF后,给予唑来膦酸处理),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TAT3、p-STAT3和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si-VEGF后成功下调BGC-823细胞中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si-VEGF联合唑来膦酸对BGC-823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唑来膦酸单独作用,且唑来膦酸的IC50为62.94 μmol/L。与si-NC组相比,si-NC+唑来膦酸组、si-VEGF组和si-VEGF+唑来膦酸组的侵袭细胞数及迁移细胞数均明显减少,且p-STAT3和MMP-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STAT3表达差异不明显。其中,si-VEGF+唑来膦酸组的作用效果明显高于si-NC+唑来膦酸组或si-VEGF组。结论:靶向抑制VEGF基因联合唑来膦酸能够协调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TAT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