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0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48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79篇
外科学   281篇
综合类   321篇
预防医学   119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110篇
  1篇
中国医学   128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与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及腔隙性 梗死(lacunar infarcts,LI)的关系。 方法 连续纳入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南楼神经内科病房根据病史及头颅影像学检 查确诊患有脑血管病或具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217例。采用GE公司 1.5T磁共振成像行头颅常规序列及T2 *血管加权成像(T2 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SWAN)序列扫 描。记录深部及皮层部位CMBs病灶数,按照Fazekas评分和Scheltens改良量表将脑室旁白质高信号 (peri-ventricular hyperintensities,PVH)和深部白质高信号(deep white m atter hyperintensities,DWMH) 分别评分,根据病灶数量评估LI的严重程度分析CMBs与PVH、DWMH及LI的关系。 结果 随着PVH和DWMH评分的升高,CMBs的检出率分别由41.8%(PVH=1)及40.8%(DWMH=1)升高 至68.8%(PVH=3)及76.9%(DWMH=3);随着LI数量的增加,CMBs的检出率由46.3%升高至75%。深 部CMBs与PVH及DWMH的严重程度有较强相关性(rs =0.345,P<0.001;rs =0.346,P<0.001),与LI 亦显 著相关(r s =0.281,P<0.001);而皮层CMBs与PVH及DWMH严重程度仅呈弱相关(r s =0.219,P =0.001; rs =0.189,P =0.005),与LI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深部CMBs与脑室旁及深部脑白质病变、LI相关。  相似文献   
92.
叶下珠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4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叶下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方法:比较140例叶下珠治疗组和52例阿德福韦酯对照组患者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疗效.结果:叶下珠组和阿德福韦酯组在治疗的头3个月病毒应答率分别为54.3%、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对叶下珠初期抗病毒有效病例组和阿德福韦酯组继续治疗2年,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88.2%、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阴转率分别为52.5%、4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12、24、36、48周叶下珠组病毒复发率分别为10.4%、10.6%、13.4%、12%,而对照组分别为为36.7%、46.7%、46.7%、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下珠对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有效,叶下珠治疗有效的患者,HBeAg阳性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高,停药后病毒反弹率、复发率低,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脑脊液鼻漏合并颅内压增高的治疗经验。方法 6例脑脊液鼻漏合并颅内压增高患者,其中3例直接行漏口修补术,术后1个月内都复发,置腰大池引流管控制脑脊液漏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同时对漏口进行修补;另3例在置腰大池引流管控制脑脊液漏后只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结果 6例患者脑脊液鼻漏都愈合,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脑脊液鼻漏合并颅内压增高时,单纯修补漏口而不解决颅内压增高问题,不能根本上治疗脑脊液漏,对于颅底没有大面积骨质缺损者,单纯解决颅内压增高就可以治愈脑脊液鼻漏。  相似文献   
94.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诊断及显微于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2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12例患者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8例经颧弓翼点入路,2例经颅眶颧入路,2例经翼点人路,从中颅底硬膜下暴露并切除病变.肿瘤拿切除5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视力进步者2例,4例有动眼神经麻痹,6例有面部麻木.结论 自中颅底硬膜下暴露并切除肿瘤是一种有效的全切肿瘤的方法.经硬膜下入路,切开海绵窦外侧壁可以近距离达到供血动脉,更有效地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早期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方法对8例确诊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的性别、年龄、发热天数、急性期血沉(ESR)、C反应蛋白、血小板(PLT)、超声心动图等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8例MCLS患儿有1例冠状动脉扩张,2例肛周红,3例血小板数显著增多,4例血沉明显增快。结论肛周红、冠状动脉扩张、血小板数增多、血沉增快均可作为早期有价值诊断MCLS的依据。  相似文献   
96.
影响鞍结节脑膜瘤术后视力改善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影响鞍结节脑膜瘤术后视力改善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行显微手术治疗的45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单眼为对象,分别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切35例,次全切10例.术后视力改善54只,无明显变化24只,恶化12只.统计分析显示术前视盘改变、肿瘤与视神经关系、侵及方向、年龄、视力下降时间及程度、肿瘤大小、质地及切除程度与术后视力改善密切相关(P<0.05).结论 术前视盘改变、肿瘤与视神经关系、侵及方向是影响术后视力改善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7.
摘要:目的:探讨他克莫司(FK506)及阿霉素(ADM)对肝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培养HepG-2肝癌细胞株,将其分成对照组、FK506组、ADM及FK506加ADM组,分别处理24~48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结果:肝癌细胞增殖能力在FK506作用48h后明显受到抑制;FK506对肝癌细胞有促进凋亡作用,在5~100μg/L浓度范围内,凋亡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超过100μg/L时,凋亡率减低。FK506及ADM均使G2期显著延长;FK506联合ADM对G2/M期的阻滞有协同作用。FK506与ADM有协同促凋亡作用。结论:FK506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能使G2期阻滞,促凋亡。FK506与ADM体外联合应用对肝癌细胞有协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8.
s teaching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97.37% vs.64.71%,P<0.05).Conclusion Micro-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teaching.  相似文献   
99.
正芒果皮炎(mango dermatitis)是因为食用或接触芒果所导致的速发型接触性皮肤反应~([1])。我科收治芒果致老年接触性皮炎3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0临床资料本组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57~91)岁。患者食用芒果后(2~72)小时发病。23例为首次发病,7例为有两次以上发病经历。临床表现为轻度16例:仅在唇红及口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分析香附旋覆花汤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9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胸腔积液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香附旋覆花汤治疗,对比2组应用效果.结果 治疗1~2个月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