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64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的心房颤动(NOAF)与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采用床旁心电监测联合遥测心电监护的双系统监测患者是否发生NOAF,采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观察二尖瓣的反流情况,根据反流...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发病 12h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 78例患者 ,按溶栓后冠脉有无再通分为再通组 (5 0例 )和未再通组 (2 8例 ) ,测定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 (QTd)、校正的QT离散度 (QTcd) ,并观察两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溶栓前两组Q T离散度无差异 ,溶栓后QT离散度再通组明显低于未再通组 (P <0 0 5 )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溶栓前再通组与未再通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溶栓后再通组显著低于未再通组 (P <0 0 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行有效的静脉溶栓治疗可缩短QTd、QTcd ,改善心肌电稳定性 ,并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33.
谈谈早期复极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洁  杨希立  许兆延 《新医学》2007,38(2):77-78,102
1 引 言 早期复极(early repolarization)首先由SOPIPLEYGN和HOIIRAM于1936年报告,此后由MEYERS和GOLDMAN命名为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ERS是一种以ST-T段改变为主要表现的心电综合征,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由于其心电图的特殊性,常易误诊为其它疾病,故有必要对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临床特点、诊治进展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回顾,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4.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周自强等[1]对我国AF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人口总患病率为0.77%,标准化后患病率为0.61%。AF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也增加。AF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它可使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6-3.5倍[2],使病死率增加50%-90%[3]。目前认为其发生机制与开口于心房的大静脉肌袖有快速发放电冲动和心房内引起多发子波折返等有关;而AF的维持则与心房的电生理、组织结构及离子通道重构有关。近年来,炎症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业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但有关炎症在房颤…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与冠心病(CAD)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4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并发CAD分为糖尿病并CAD组(A组,32例)和糖尿病不并CAD组(B组,117例);再按微量白蛋白尿组含量分为微量白蛋白组(C组,68例)和非白蛋白组(D组,91例),比较A组与B组、C组与D组CAD的发生率。结果:2型糖尿病并CAD组微量白蛋白尿含量明显高于不并CAD组[(59±19)mg/L和(24±11)mg/L,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并发CA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白蛋白组(43.8%和17.4%,P<0.01)。结论: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是2型糖尿病患者CAD发病率的有意义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6.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曲美他嗪组各60例(常规治疗加曲美他嗪20mg,3次/d),观察3个月。结果曲美他嗪组的心衰缓解情况、超声心动图的心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简便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7.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率逐年增高。1972~1980年国外统计发病率为0.9%;目前国内一组报告青年人AMI占全部年龄组的34%[2].青年女性患病率亦逐渐增多,由于青年入AMI症状不典型,起病急骤,病发前多缺乏心绞痛病史,故容易误、漏疹,Framigam研究表明只有42%男性和21%女性在AMI症状出现后能及早确诊。虽然病死率较老年人低,预后亦较好,但MI后每年病死率平均为5%,5年内再发MI率男性13%[1],并引起一定程度劳动力丧失或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社会带来一定负担,如何防治青年人AMI,日渐受到重视。临床资料一、一般…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心电图ST-T改变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236例心电图有ST-T改变且伴有胸闷、胸痛的中老年人行12导联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12导联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是否存在ST-T动态改变分为A组(ST-T有动态改变)与B组(ST-T无动态改变),并对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为70.4%,B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为38.3%,A组阳性率高于B组阳性率,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电图有ST-T改变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存在性别差异。结论伴有胸闷、胸痛的中老年人心电图有动态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8例冠心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他汀类和冠脉介入术等治疗冠心病.磺脲类药物或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痛,在此基础上,吡格列酮组(48例)接受吡格列酮(15 mg/d),对照组(50例)不接受吡格列酮.随访12个月,用EHSA法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和P-选择素水平,并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吡格列酮治疗12个月后PAI-1和P-选择素均有显著性下降[(7.9±1.4 vs 4.2±0.5)ng/mL,(16.6±6.8 vs 12.4±3.6)ng/mL].吡格列酮组MACE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两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32.0%和10.4%.靶血管重建发生率为22.0%和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PAI-1活性和P-选择素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0.
Background Thiazolidinediones (TZDs) not only improve insulin resistance, lowering blood sugar, also has anti-atherosclerotic effect. However, whether the protective effect on cardiovascular pioglitazone is still controversial. Methods Totally 98 patients with coronary disease and diabetes mellitu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pioglitazone group (n = 48) receiving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pioglitazone (15 mg/day), and control group (n = 50) merely receiving conventional therapy.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months. The plasma level of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 (PAI-1) and P-selectin were detected at baseline and after treatment for 12 months by ELISA, and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 were studied. Results Pioglitazone therapy for 12 months was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PAI-1 [(7.9 ± 1.4 vs 4.2 ± 0.5)ng/mL, P < 0.05] and P-selectin[(16.6 ± 6.8 vs 12.4 ± 3.6)ng/mL, P < 0.05], MAC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pioglitazone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32.0% vs 10.4%, P < 0.05; target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22.0% vs 6.3%, P < 0.05]. Conclusions Pioglitazon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lasma level of PAI-1, P-selectin and the occurrence of MAC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diabetes mellit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