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6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6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2篇
内科学   105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45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396篇
预防医学   256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219篇
  7篇
中国医学   192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孙志兵  杨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11):1484-1487
目的探讨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源物A(MafA)对小鼠胰岛β细胞Min6的增殖以及胰岛素相关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MafA siRNA转染的MafA干扰A组、MafA干扰B组、MafA干扰C组及未转染的对照D组、对照E组、对照F组。MafA干扰A组和对照D组培养的葡萄糖浓度为5.6 mmol/L,MafA干扰B组和对照E组为10 mmol/L,MafA干扰C组和对照F组为25 mmol/L。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mRNA及蛋白表达,MTT法检测胰岛细胞增殖,ELISA测定胰岛素浓度。结果在MaF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MafA干扰B组和对照E组、MafA干扰C组、对照F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afA干扰C组Min6细胞增殖水平低于对照F组(P < 0.05)。MafA干扰C组Insulin-1、Insulin-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F组(P < 0.05)。MafA干扰C组胰岛素浓度低于对照F组(P < 0.05)。结论MafA基因与小鼠胰岛β细胞增殖和胰岛素分泌相关,其作用可能与血糖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测不同强度电针治疗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CA1区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表达的影响,寻求最佳电针治疗强度。方法共纳入6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8只大鼠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采用改良的四血管阻断(4-VO)法复制VD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模型组、1 m A电针组(频率2/15 Hz,强度1 m A,留针时间20 min)、3 m A电针组(频率2/15 Hz,强度3 m A,留针时间20 min),每组8只。电针组针刺"百会"、"大椎"穴,1次/d,连续治疗10 d,休息2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Aβ1-40 m RNA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1 m A电针组、3 m A电针组大鼠Morris水迷宫试验第2~5天平均逃避潜伏期分别为(46.8±1.9)、(40.6±2.3)、(24.6±1.5)、(19.4±1.2)s;(56.3±3.5)、(51.2±2.6)、(45.9±2.1)、(40.8±1.4)s;(52.7±1.5)、(46.0±2.3)、(31.3±1.2)、(27.7±1.6)s;(50.8±3.9)、(41.5±2.1)、(29.0±1.1)、(25.6±1.3)s;首次跨越原平台时间分别为(23.3±1.6)、(53.9±1.3)、(30.2±1.4)、(28.1±0.8)s,120 s内跨越原平台次数分别为(9.4±0.9)、(2.6±0.5)、(6.4±0.7)、(7.2±0.9)次;CA1区中Aβ1-40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7.3±1.1)、(40.7±1.1)、(24.0±1.7)、(22.4±1.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5.88、861.605、103.876、380.609,均P0.01);1 m A、3 m A电针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首次跨越原平台时间较模型组明显缩短,120 s内跨越原平台次数较模型组明显增加,CA1区中Aβ1-40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且3 m A电针组均明显优于1 m A电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降低海马CA1区Aβ1-4 0 mRNA表达水平,3 m A电针效果优于1 m A电针。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生存质量,总结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从该院2014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选取167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在该院接受体检且一切正常并自愿参与本研究的正常者144人为正常组。使用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对人选对象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生存质量总分为(118.02±17.96)分,正常组生存质量总分为(184.54±7.03)分,两组生存质量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78,P〈0.05)。经单因素分析,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月收入、医保参保情况、糖尿病病程、其他并发症、病情等因素是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t或F=4.623、3.947、3.952、3.892、3.961、3.928、3.960、4.003,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月收入、病程、其他并发症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t=-5.114、4.460、-4.085、3.821,P〈0.05)。结论相比于正常群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存质量普遍下降。经济状况、病情状况和患者个体状况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必要给予针对性的干预,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5.
认知功能损伤指各种因素造成的知觉、注意、言语、记忆及思维等高级皮层功能受损。终末期肾病患者普遍存在认知功能损伤,与大脑结构改变、尿毒症毒素、透析方式等因素有关。本文就终末期肾病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与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睡眠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为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选取162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为病例组,同时选取78例非2型糖尿病老年男性为对照组。通过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对所有研究对象睡眠质量进行调查。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清蛋白/肌酐比值(UACR),记录患者病程、周围神经病变和降糖药物使用情况等。结果病例组PSQI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 35,P 0. 001),其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3%;病例组在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的应用和日间功能障碍7个维度得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 0. 05)。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与睡眠正常组相比,睡眠障碍组病程长、FBG及Hb A1c水平高,且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高、胰岛素使用率高(均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 A1c、UACR以及使用胰岛素与睡眠障碍发生相关(均P 0. 05)。结论在老年男性中,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睡眠质量相对较差,且睡眠障碍患病率高。血糖控制不佳、合并糖尿病肾病以及使用胰岛素与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相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参数在新生儿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新生儿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将其分为溶血病组(55例)和非溶血病组(4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和自动荧光染色技术,检测所有患儿网织红细胞参数[包括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低荧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比(LFR)、中荧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比(MFR)、高荧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比(HFR)、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对比两组患儿的检测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网织红细胞参数对新生儿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非溶血病组比较,溶血病组IRF、MFR、HFR、RET均明显升高[IRF:(38.94±5.26)%比(27.69±6.75)%,MFR:(22.38±3.47)%比(17.34±3.25)%,HFR:(16.29±4.15)%比(10.39±5.78)%,RET:(9.52±3.15)%比(4.26±1.69)%,均P0.05],LFR明显降低[(60.63±5.19)%比(71.32±6.49),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RF、LFR、MFR、HFR和RET诊断新生儿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敏感度分别为83.6%、65.4%、73.2%、84.1%、85.2%,特异度分别为94.3%、58.9%、62.8%、95.4%、96.5%。结论在新生儿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诊断中,应用新型网织红细胞参数能够提高新生儿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诊断的准确率,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将其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中。  相似文献   
38.
医院是医学院校临床教学的重要基地。随着近年来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院作为渝南黔北地区区域性医疗中心,是拥有超过700张病床的二级甲等医院,2010年成功申报成为重庆医科大学及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临床教学基地。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关键性环节,医院临床教学是医院的基本任务之一[1]。临床教学工作的管理和临床教师的素质决定了临床教学水平,关系着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也关系医院的自  相似文献   
39.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1]是临床上少见的严重并发症,随着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广泛开展,术后腰椎间隙感染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其发生率为2%左右[2],椎间隙感染一旦发生,将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治疗护理上也相当复杂困难。笔者通过对1例椎间隙感染患者实施细致周到的护理顺利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孕15~26周中期妊娠引产受术者120例,按知情选择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依沙吖啶100mg羊膜腔内注射引产。观察组予依沙吖啶100mg羊膜腔内注射同时顿服米非司酮150mg,24h后予米索前列醇200μg,阴道后穹隆置药。结果:观察组在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时间、出血量方面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3例软产道损伤,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子宫破裂、大出血及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等。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终止中期妊娠,明显缩短了引产时间,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