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通心络胶囊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例,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组(57例)和常规治疗组(53例),通心络胶囊组术前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7d,术后继续服药0.5年;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在PCI术前、术后24h、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采肘静脉血,检测hs-CRP、IL-6mRNA、内皮素(ET)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6个月后再次行CAG检查,了解再狭窄情况及再次冠脉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IL-6mRNA表达、hs-CRP、ET较术前降低,通心络胶囊组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1)。hs-CRP的变化与IL-6mRNA表达的变化一致。术后6个月,两组FMD均明显升高,通心络胶囊组升高更明显(P〈0.01)。随访期间,通心络胶囊组心绞痛发生率、再次PCI、累计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再狭窄率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明显抑制PCI术后炎症反应,保护、改善内皮功能,从而减少随访期间心绞痛发生率、再次PCI、累计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再狭窄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2.
侯彬  杨大成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2):135-135
冠状动脉的起源异常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在正常的情况下左右冠状动脉是从主动脉发出的,并提供心脏需要的血液,它们的开口深处主动脉根部分别在左右主动脉窦内。若以主动脉瓣附着缘连线为界,可将主动脉窦分为窦内和窦外,开口的绝大多数(80%~91%)均处于窦内,其余的开口在窦外或窦线上。而在异常的情况下,较为常见的是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和主动脉.少数也可起源于颈总动脉和无名动脉,常伴有其他严重的畸形。本病死亡率较高,据报道,该病第1年的死亡率为90%.临床应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制备盐酸美克洛嗪.方法:以无水哌嗪(Ⅱ)与间甲基苄氯(Ⅰ)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浓盐酸析晶,直接得到间甲基苄基哌嗪盐酸盐(Ⅲ);Ⅲ再和[4-氯苯基]苯甲基氯(Ⅳ)作用得到美克洛嗪(Ⅴ),盐酸化即得目标化合物盐酸美克洛嗪(Ⅵ).结果及结论:产物经熔点(mp)、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质谱(MS)和元素分析确证.该法操作简便,收率较高(81.8%),产物纯度98.5%,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双上肢“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患者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后适应组,后适应组于溶栓开始时给予双上肢缺血-再灌注处理,循环3次,心电监护仪记录溶栓后2h室速、室颤等心律失常,同时计算溶栓后2h ST段抬高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后适应组室性心率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ST段完全回落率明显提高.结论:非创伤性双上肢“缺血后适应“可减轻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