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联合使用胱抑素C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方法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入组对象,另随机选取同期单纯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每组80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胱抑素C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统计并分析比较3组之间的数据结果。结果胱抑素C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组的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肾功能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胱抑素C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胱抑素C和超敏C反应蛋白单一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胱抑素C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比单一指标检测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Cyelin G在胃癌组织中对p53-鼠双微基因2(Mdm2)负反馈调节循环中的作用及可能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Cyclin G、Mdm2和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Cyclin G高表达于胃癌细胞核。Cyelin G,Mdm2和p53阳性率分别为64.6%、47.9%、29.1%,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P〈0.05),Cydin G与Mdm2呈高相关性(Kappa=0.506),与p53呈低相关性(Kappa=-0.364),并且和胃癌组织学分类和Borrmann分型无关(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Cyclin G、Mdm2和p53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与发展有关。Cyclin G通过Mdm2调节p53及其通路,可以作为胃癌基因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在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行介入治疗的8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术前2天给予左西孟旦注射液。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检查以确定冠脉病变程度、狭窄程度,并行介入治疗。观察术后肌酐水平,随访术后1月心功能改善情况,包括6分钟步行试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室射血分数( LVEF)等。结果治疗组共完成完全血运重建38例,对照组共完成完全血运重建2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月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与术前比较,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术后肌酐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在对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应用左西孟旦,可增加患者耐受力,从而增加患者完全血运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明显改善术后患者心功能及肾功能水平,以最大程度挽救缺血心肌。  相似文献   
24.
基于多靶点药物设计思路以及双氢青蒿素和氟喹诺酮药物分子的活性优势,采用活性片段拼接思路,设计合成了1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L-高丝氨酸连接的双氢青蒿素及氟喹诺酮缀合物,测试了抗结核分支杆菌和降血脂靶点PCSK9的体外活性。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多数目标分子具有抗结核活性,其中5个化合物对于复制状态的结核分枝杆菌的抑制率在80%以上,3个化合物对于非复制状态的结核分枝杆菌(H37Rv)的抑制率高于50%;构效关系分析发现TM2 (Boc保护)较TM1 (Cbz保护)系列化合物具有更好的抗结核活性。13个目标分子的PCSK9抑制活性高于72%,且TM1-3达到了92.30%,显示良好的抑制活性。物理参数计算表明,所有分子几乎无毒;构毒关系分析可知,TM2系列分子的安全性几乎都高于TM1,可能与目标分子中氨基酸保护基有关,这对后续分子的设计和改构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研究开创了L-高丝氨酸残基作为多靶点药物分子联结结构的先例。  相似文献   
25.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一种全身性内分泌疾病。全身各器官均可累及,尤以心血管系统受累最突出。笔者曾遇见1例甲减患者,起初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体位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20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合理体位配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随意体位配合常规治疗,观察住院时间及主要症状改善程度,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BNP浓度等指标.结果:合理的体位护理对疾病的恢复有重要作用,使住院时间缩短、主要症状改善时间加快,LVEF明显提高,BNP浓度明显降低.结论:护理人员要重视体位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并不少见,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及时、正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典型心肌梗死发作者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结合心电图等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但非典型心绞痛患者延误诊断亦非罕见。一般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非典型胸痛达1/6.1/3。而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非典型胸痛的发病率可为30.2%,无症状者更是高达42%,而典型胸痛仅占20%。说明在老年人急性心梗病人中,非典型胸痛是一较明显的特点之一。本文结合心内科工作中收集的25例病例,对早期发现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8.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60年Jennings第一次提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的概念,指出再灌注会引起心肌超微结构不可逆坏死。近年来随着溶栓疗法、经皮冠脉介入疗法(PCI)、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CABG)及心脏移植术等广泛用于临床,心脏病的治疗进入再灌注时期。现就心  相似文献   
29.
早在18世纪末,Vassali,Giulio和Rossi就曾向意大利科学会报道过他们观察研究断头尸体的各种器官组织所得到的结果,其中包括用直流电刺人心的实验结果。1819年,Aldini提出应用直流电刺激断头尸体的停搏心脏可使其复跳,并推荐用直流电刺激救治晕厥患者。1870年Duchenne用电刺激法治疗白喉患者的心动过缓获得成功。Mc William(1887)采用感应电刺激,使动物因迷走神经兴奋而停搏的心脏应激起搏。1912年,Erlanger对停搏心脏的复生问题做了广泛实验观察,并倡用窦房刺激法。  相似文献   
30.
缺血后适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脏科医师经常面对的问题,目前对其治疗仍然没有好的方法。近来研究发现,在冠状动脉再灌注开始时对冠脉进行几轮短暂重复的再灌注/闭塞过程,随后恢复冠脉血流,即“缺血后适应”,可明显保护心脏,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为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提供了一条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