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健康需求的变化,更多的患者将向社区转移,城市居民80%以上的医疗问题应在社区解决,社区护理将成为21世纪护理专业的发展方向[1].通过文献查证目前尚无高等学校开设社区护理专业,本研究探讨校院合作式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倡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的职业教育理念,促进护理专业教育改革,为高校开设社区护理专业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探讨了校院合作式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Ahemd引流阀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行Ahemd引流阀植入联合MMC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中完全有效10例,部分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7.78%.无效例数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例,无晶体眼1例,抗青光眼术后1例.术后7例视力提高,视力不改变5例,视力下降6例.术前无光感3例,术后4例.早期低眼压3例(16.7%),无特殊处理,最迟于术后两周眼压自行恢复;短暂性浅前房4例(22.2%),经散瞳和静脉滴注甘露醇治疗后恢复;术后1周内前房出血2例(11.1%),止血治疗稳定后吸收.阀门管包裹4例(22.2%),2例再次手术后眼压控制良好.结论 Ahemd引流阀植入联合MM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明显提高眼压控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所有患者先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抗菌药物,如果炎症不能被控制,注药24 h后行玻璃体切除术.结果 房水和玻璃体标本的病原学检查阳性8例占66.7%,其中5例占41.7%为表皮葡萄球菌;经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等治疗,9例炎症被控制,3例行玻璃体切除术.结论 及时的玻璃体腔注射抗菌药物,能控制大部分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术能有效治疗重度眼内炎. 相似文献
34.
张昕金琴辉陈爱菊杨友谊 《现代实用医学》2018,(7):933-935
目的探讨分析儿童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BKC)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儿童BKC患者,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角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及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 79例患者的平均年龄(9.1±3.5)岁,平均随访时间(15±14.2)个月,无角膜病变组与有角膜病变组的临床症状比较重,其眼红、畏光、睑缘鳞屑及麦粒肿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角膜病变组30例患者中,角膜表现最多的为表层点状角膜炎、角膜缘新生血管、角膜白斑及角膜周边浸润。治疗后视力均得到显著改善;角膜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女性、诊断时年龄、畏光及睑板腺炎。结论早期及时的临床诊断及规范治疗对BKC儿童的视力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5.
36.
37.
实验教学是学生深化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强化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全国中等卫校全面贯彻“双新”精神,实施目标教学,培养实用人才的今天,实验教学因其在学科教学中几乎包揽了对学生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所有目标的内容与要求,故其地位尤应加强。然而,由于近年来各中专卫校迫于市场经济的压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普遍扩大招生数量,而使加强实验教学与实验班级大、实验经费紧张、动物短缺、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实验教学质量下降、实验开出率减少等问题的矛盾变得日益突出。因此,如何恰当有效地解…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探讨3~6岁儿童屈光异常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共920名3~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动视力筛查仪检查儿童眼睛屈光状况,分析屈光异常发生状况,通过自制调查问卷统计儿童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指数、饮食习惯)、家庭因素(居住地区、父母文化程度、近亲屈光异常史、室内照明情况)、用眼情况(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每日电子产品用眼时间、每晚睡眠时间、读书写字姿势不端),经统计学分析判断以上各项是否为屈光异常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920名学龄前儿童的屈光异常率为9. 5%(87/920),远视性、近视性、混合散光性屈光异常比例分别为77. 0%(67/87)、9. 2%(8/87)、13. 8%(12/87)。统计学分析提示体质指数、近亲屈光异常史、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每日电子产品用眼时间、每晚睡眠时间、读书写字姿势不端是3~6岁儿童屈光异常的影响因素。结论 3~6岁儿童屈光异常的发生受到多因素影响,包括儿童的体质指数、近亲屈光异常史、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每日电子产品用眼时间、每晚睡眠时间、读书写字姿势不端,临床上可以为儿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动态监测相关参数及影响因素控制情况,有效防控儿童屈光异常。 相似文献
40.
本文对基础医学中跨学科综合实验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认为这类实验为基础医学的实验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也为医学的实验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也为医学的实验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