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85篇 |
免费 | 98篇 |
国内免费 | 4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7篇 |
儿科学 | 7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79篇 |
口腔科学 | 35篇 |
临床医学 | 149篇 |
内科学 | 90篇 |
皮肤病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27篇 |
特种医学 | 7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3篇 |
外科学 | 111篇 |
综合类 | 483篇 |
预防医学 | 128篇 |
眼科学 | 7篇 |
药学 | 99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16篇 |
肿瘤学 | 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46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61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61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69篇 |
2008年 | 50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66篇 |
2004年 | 63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81篇 |
2000年 | 58篇 |
1999年 | 53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1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槲皮素和乙酸龙脑酯对细菌脂多糖诱导流产小鼠子宫组织IFN-γ/IL-4和巨噬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鼠子宫组织中巨噬细胞在早期胚胎丢失中的意义,研究槲皮素和乙酸龙脑酯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流产孕小鼠的保胎效果,和对母胎界面免疫平衡的调节作用. 方法 选用LPS尾静脉注射(0.10μg/鼠),制造小鼠流产模型,孕4~7d分别口服不同保胎药物,用药前后检测各组( n =10)小鼠子宫组织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IFN-γ/IL-4)的含量和巨噬细胞数量的变化. 结果 LPS促流产后,子宫匀浆中IFN-γ含量升高,IL-4含量降低,IFN-γ/IL-4的比值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孕小鼠子宫壁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增多.预先口服槲皮素和乙酸龙脑酯可不同程度地抑制LPS的作用,其中以槲皮素和乙酸龙脑酯联合使用组的保胎效果最为明显,IFN-γ/IL-4的比值基本达到正常水平,巨噬细胞数量降至16.199±0.802,较LPS流产模型组差异极显著. 结论 小鼠子宫组织中IFN-γ/IL-4的比值升高和巨噬细胞数量增多与早期胚胎丢失关系密切,槲皮素和乙酸龙脑酯能调节子宫局部的免疫微环境,从而起到一定的促孕保胎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分子(miRNA)-132 在卵巢癌中生物学作用和作用靶点。方法:收集22 例卵巢癌及癌旁非肿瘤组织标本,RT-PCR 检测miR-132 表达量;RT-PCR 检测人正常卵巢上皮细胞和卵巢癌细胞系中miR-132 表达量;选择miR-132 表达量最高或最低的卵巢癌细胞株,分别转染阴性对照质粒(NC)和miR-132 mimic 质粒,RT-PCR 检测转染后miR-132 表达量;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 检测Ezrin 蛋白表达。结果:卵巢癌组织中miR-132 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非肿瘤组织,而卵巢癌细胞系中miR-132 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卵巢上皮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卵巢癌细胞株中miR-132 表达量最低卵巢癌SKOV3 细胞株进行基因转染,与转染阴性对照质粒相比,转染miR-132 mimic 质粒后miR-132 表达量显著上升,细胞增殖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上调miR-132 表达后,卵巢癌SKOV3 细胞株中Ezrin 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结论:在卵巢癌中,miR-132 可能作为一种抑癌基因通过靶向调控Ezrin 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 相似文献
54.
哺乳后女性乳房常出现下垂,表现为乳房腺体萎缩致乳房容积变小、乳房腺体上覆盖的皮肤软组织缺乏腺体组织支撑而皱缩致乳房下垂,且往往伴随乳房缩小[1].通过硅胶假体置入增大乳房容积、去除相对过多皮肤、上提松垂的乳房腺体组织,使下垂乳房得到矫正[2-8].笔者采用单一双环切口对1例乳房下垂患者完成乳房腺体上提、假体隆乳术,获得... 相似文献
55.
由巫北海教授主编的《活体形态学》2006年5月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各地书店发行。该书是作者们总结了40余年对活体形态学众多课题的研究成果,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以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为观察手段编写而成的。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活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甚至细胞分子)的形态结构、功能状态及物质代谢变化情况。其特点是:活体、实时、无创或微创,而非活体形态学所见与之有较大差别。活体形态学可作为临床各科检查和观察患者的必备基础知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探讨肱骨近端骨折反置肩关节置换术治疗中可能影响术后肱骨大结节愈合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收治的14例患者;其中男4例,女10例,年龄67~95(80.0±8.1)岁;左侧8例,右侧6例。所有患者均因肱骨近端骨折行反置肩关节置换术。通过术前及术后影像学测量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肱骨近端骨折反置肩关节置换治疗中,影响肱骨大结节骨折愈合时间的主要因素为大结节与近端皮质是否接触(P<0.01)、肱骨大结节骨块是否粉碎(P=0.01;P=0.04)以及肱骨大结节骨块前后向长度(P=0.02)。相比之下,肱骨近端骨折骨折是否合并不可修复肩袖损伤对反置肩关节置换术后肱骨大结节愈合时间无明显影响。结论采用反置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肱骨大结节与近端皮质不连续会导致肱骨大结节术后延迟愈合。粉碎的肱骨大结节尤其是前后向骨块较小的肱骨大结节可延长术后大结节愈合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57.
我们于2006~2009年,对西安地区1396例中老年人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其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1396例中,男968例,女428例。年龄40~92岁,共分成5组。 相似文献
58.
关节镜下灌洗联合手术切开清创治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灌洗联合手术切开清创治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灌洗联合手术切开清创治疗4例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感染患者资料,男3例,女1例;年龄55岁(范围,51~61岁)。4例患者均于术后1个月内出现手术部位不同程度的红肿、疼痛等症状,同时伴有发热、脓肿、窦道形成。入院后完善血液学及放射学检查,使用抗生素治疗,并根据微生物培养结果调整使用抗生素。同时采用关节镜下灌洗联合手术切开清创进行治疗。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术后复查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X线片等,评估感染症状是否缓解及预后情况。术前及随访时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评估疼痛及肩关节功能。结果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1例进行负压吸引1周后再关闭伤口。微生物培养结果显示,4例患者中,2例结核分枝杆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经治疗后患者肩部窦道均顺利愈合,患肩红肿、疼痛等症状消失。4例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3、4、32、33个月。末次随访时均未出现感染复发,肩关节活动度及评分均较清创术前好转,其中2例术后出现肩关节感染症状1个月的早期清创患者VAS及ASE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5分及40分、6分及23分,分别提升至1分及80分、1分及73分;另2例术后出现肩关节感染症状病程超过6个月的患者VAS评分及ASE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6分及28分、6分及32分,分别改善至1分及62分、2分及65分。4例患者均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结论肩关节感染病程不超过1个月时,采用关节镜灌洗联合手术切开清创的方法治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感染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研究直肠癌向直肠系膜远端微转移与临床病理间的关系,为直肠癌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直肠癌术后标本42例,沿肿瘤下缘纵向切取宽约2cm的远端直肠系膜组织,用脂溶法处理后,计数其中淋巴结,随后按每1cm距离切成组织块,行HE染色,取HE检查阴性的切片,再用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20为标记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观察肿瘤远端直肠系膜中微转移的情况。结果直肠远端系膜中共检出8例有淋巴结微转移(其中2例合并有癌结节播散),1例仅有癌结节播散,远端系膜总转移率为21.43%(9/42);转移最远距离为4cm。直肠癌系膜远端微转移在肿瘤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因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大小等因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系膜远端的微转移主要表现为淋巴结的微转移和癌结节的形成;微转移发生与肿瘤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因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