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5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9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149篇
内科学   90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111篇
综合类   483篇
预防医学   128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99篇
  2篇
中国医学   116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研究对比CT、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60例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对患者实施CT、核磁共振检查,分析其CT、核磁共振的诊断结果,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参照,计算和比较CT、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并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CT、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核磁共振的诊断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CT(P0.05),二者特异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检验分析,核磁共振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优于CT。结论: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采用核磁共振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优于CT,可作为股骨头坏死首选诊断方法,而在条件允许时可综合CT、核磁共振进行诊断,以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2.
延迟性脑脊液鼻漏病理机制及诊治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总结15例经手术治疗的延迟性脑脊液鼻漏的临床资料,探讨脑脊液鼻漏的病理机制及其与诊断治疗的关系。方法本组共15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其中颅底骨折13例,自发性1例和垂体瘤术后1例。重点分析术前CTMRI扫描,术中所见,以及疗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术中见14例患者神经组织疝入鼻窦,垂体瘤术后鼻漏为鞍上池下疝,其中后7例的CT扫描显示骨缺损,MRI显示神经组织下疝与术中所见完全一致。15例术后14例治愈,1例无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神经组织或鞍上池经颅底缺损疝入鼻窦为外伤后或自发性脑脊液鼻漏不能自愈的病理机制的重要环节,由于上述组织的疝入,导致粘膜、硬膜、蛛网膜难以修复。冠状CT扫描和MRI可确定瘘口部位,如果冠状CT有骨缺损,MRI检查相应部位有脑组织下疝,应积极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64-CTP)在门静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例门静脉瘤患者,分别以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法(VR)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CTP成像检查,观察门静脉瘤位置、大小。并结合1994年以来国内文献报道29例门静脉瘤患者的影像诊断资料,进行文献分析讨论。结果:32例门静脉瘤患者,64层CT诊断3例,彩超诊断15例,DSA诊断2例,MRA诊断5例,其它CT诊断7例。门静脉瘤位于肝内17例,肝外14例,肝内、外同时有静脉瘤1例。有症状14例,无症状18例。结论:64层螺旋CT能清晰、真实、全方位、多角度的显示门静脉瘤,是一种安全、无创、快速、准确的检查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5.
纳米铁显影增强硅橡胶的制备及影像可视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纳米铁微粒作为显影标记物对医用硅橡胶改性的可行性并评价复合材料的影像可视性.方法 硅油与纯铁粉、碳包铁粉混合,按预定的配方比分别与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共混、密炼、模压、硫化,得到纳米纯铁粉增强硅橡胶(第1组)、纳米碳包铁粉增强硅橡胶(第2组),空白对照组为医用硅橡胶.CT扫描体外各组材料试件,获取图像并测得CT值,比较组间CT值均值的差异性;将2组材料试件植入犬皮下,获得标准X-线图像;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材料内铁微粒的组分稳定性.结果 分别制备出铁粉显影增强硅橡胶和碳包铁粉显影增强硅橡胶,新材料在体内外的X-线图像清晰可见,复合材料的CT值随金属纳米粉体量和纳米微粒原子量的增加而增加,2组材料的CT值均值、组间配方比相同的材料的CT值均值差异显著(P<0.001);材料放置180 d后,单质铁出现衍射峰的位置基本没有变化,分散在硅橡胶中的纳米纯铁微粒、碳包铁微粒较为稳定.结论 金属纳米铁粉、碳包铁粉可作为硅橡胶显影性改良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大学生主观就业障碍的特点。方法在全国4省市选择1539名在校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大学生主观就业障碍问卷》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有较高的主观就业障碍(2.325±0.392);②大学生感知到的最大就业障碍来自就业竞争(2.895±0.551),其次是亲人态度(2.275±0.685);③大学生感知到的就业障碍在年级(F=2.99,P0.05)、性别(F=2.561,P0.05)、学校所在地(F=14.401,P0.01)、专业(F=14.089,P0.01)、来源地(F=10.708,P0.01)等方面差异显著。结论大学生普遍有较高主观就业障碍,其中女大学生、师范类专业大学生、学校不在发达中心城市的大学生感知到的就业障碍更高。  相似文献   
47.
焦虑敏感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翻译和修订焦虑敏感问卷,测试中文版的信效度。方法:翻译焦虑敏感量表,通过对中学生的三次测试,对量表的因素结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结果:修编的焦虑敏感问卷中文版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将原量表由36题缩减为15题,共包括三个因素:对生理唤醒的恐惧;对认知失控的恐惧;对社会评价的恐惧;三个因素的累积贡献率为52.29%,项目的因素负荷率在0.63~0.98之间;因素彼此之间的相关在0.37~0.53之间,因素与问卷总分之问的相关在0.72~0.84之间,因素内部的相关在0.68~0.78之间。问卷在各个因素上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3~0.78之间.分半信度在0.71~0.76之间,重测信度在0.70~0.78之间。结论:问卷的中文简化版在中学生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小鼠子宫组织中CD4+ 和CD8+ T细胞在早期胚胎丢失中的意义,研究槲皮素和乙酸龙脑酯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流产小鼠的保胎效果和对母胎界面免疫平衡的调节作用。 方法 采用LPS尾静脉注射,制造小鼠流产模型,孕4~7d分别口服不同保胎药物,用药前后检测各组(n=10)小鼠子宫组织CD4+/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 结果 LPS促流产后,小鼠子宫壁CD4+T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1),CD8+ T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1)。预先口服保胎药物能不同程度抑制LPS的作用。其中以槲皮素和乙酸龙脑酯联合使用组的保胎效果最为明显,CD4+/CD8+比值下降,较LPS流产模型组差异极显著(P<0.01)。 结论 小鼠子宫组织CD4+/CD8+比值升高与早期胚胎丢失关系密切,槲皮素和乙酸龙脑酯能够调节小鼠子宫局部的免疫微环境,从而起到一定的促孕保胎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外企员工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外企员工545名,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①社会支持得分女性高于男性,已婚员工高于未婚员工;②依据相关标准,24.2%的外企员工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⑧SCL-90因子中,外企员工强迫症状与常模无差异,人际关系因子分低于常模,其余7个因子分均高于常模;④社会支持各维度与SCL-90各因子负相关,社会支持得分高的员工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得分低的员工。结论外企员工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胸椎管狭窄症(thoracic spinal stenosis,TSS)椎板切除脊髓减压术术后硬膜外血肿(postoperative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PSEH)并发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术后护理关键措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例胸椎管狭窄症椎板切除术PSEH形成并发SCI的临床诊疗和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其术后护理经验和教训.结果 (1)脊髓功能恢复:PSEH并发SCI的脊髓功能评价,国际脊髓损伤评分标准(ASIA)分级由B级恢复至C级和D级各1例,恢复至E级2例;(2)并发症:均出现严重的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未出现休克、感染、褥疮等;(3)1例第二次出现PSEH形成并发SCI;(4)心理变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和绝望心理,恢复良好.结论 正确的术后护理在胸椎管狭窄症椎板切除术硬膜外血肿形成并发脊髓损伤术后顺利康复和并发症防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术后护理要点包括采取合理的体位、保持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脊髓功能的变化及加强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