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2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目的研究惊恐障碍(PD)血脂、血糖与脑血流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30例PD为研究组,GAD30例及GAD合并PD30例、正常人22例为三组对照组(GAD组、GAD+PD组、NC组)。所有样本均检测血脂(TG、TC、HDL、LDL)、血糖(GLU)及脑血流量。比较PD组与GAD+PD组、GAD组、NC组间的差别,并对PD组有关指标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TC浓度PD组较NC组高;TC浓度与HDL及年龄正相关。脑血流测定,PD组左侧大脑中动脉收缩峰、右侧大脑中动脉收缩峰及右侧大脑中动脉平均峰较NC组低(P<0.05),右侧椎动脉收缩峰较GAD组及NC组低。左侧大脑中动脉收缩峰除受其它大脑动脉影响外与TC呈正相关,年龄及女性呈负相关;右侧大脑中动脉平均峰除受其它大脑动脉影响外与年龄呈负相关。右侧椎动脉收缩峰除受其它大脑动脉影响外与女性呈正相关,与TC、LDL呈负相关。结论PD患者存在着血脂及脑血流方面的改变。  相似文献   
92.
山莨菪碱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 ( 65 4-2 )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 采用失血性休克合并内毒素刺激诱发MODS家兔模型 ,2 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C组 )、模型组 (M组 )、65 4-2治疗组 (T组 )。用原位杂交 (ISN)技术、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 (EMS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分别检测肺泡巨噬细胞 (PAM )及肝枯否细胞 (KC)中I -кB激酶(IKK -β)mRNA表达、NF -кB的活性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 -α的含量。并进行动脉血气、生化和内脏组织病理学光镜检查。 结果 M组和C组比较PAM和KC中IKK -βmRNA表达 [( 0 15± 0 0 3 ) ;( 0 17± 0 0 4) ] ,NF -кB活性 [( 1 49± 0 3 0 ) ;( 1 72± 0 3 6) ]和上清液TNF -α的含量 [( 2 79 74± 2 5 91) ;( 3 0 0 0 5± 3 0 86)ng/L]明显增高 ( P 均 <0 0 1)。肝肺肾小肠等脏器功能发生不同程度损害 ;65 4-2治疗组能显著抑制M组PAM和KC中IKK -βmRNA表达 [( 0 10± 0 0 2 ) ;( 0 11± 0 0 2 ) ]、NF -кB活性 [( 0 65±0 10 ) ;( 0 88± 0 2 0 ) ]和TNF -α[( 180 61± 13 0 1) ;( 2 10 2 8± 18 0 1)ng/L]的分泌 (P <0 0 1或P <0 0 5 )。明显缓解MODS动物内脏组织的功能损害。结论  65 4-2通过抑制IKK -β/NF -κB  相似文献   
93.
目前检测呼吸道病毒感染方法较多,但都存在不足.进行病毒培养时间较长且病毒对培养环境要求很高、容易培养失败、造成假阴性.进行病毒核酸检测(RT-PCR)虽然灵敏度高,但病毒核酸多为RNA,提取复杂易污染,对结果影响较大.用酶联免疫法或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病毒抗体,由于抗体在病毒感染的中后期才会产生,检测结果缺乏时效性,只能用于回顾性诊断,临床意义不大.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抗原能及时准确鉴定病毒,确定对于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对症治疗、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同时可遏制滥用抗生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4.
性激素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的研究资料显示,女性抑郁症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而在产后、经前期、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又是女性情绪障碍的高发期。老年男性也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抑郁症发病的这种性别差异及某个年龄段的聚集现象引发了人们对抑郁症患者性腺功能的研究兴趣。本文就性激素与抑郁症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5.
血红素加氧酶-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HO-1的诱导剂钴原卟啉(CoPP)和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分别进行干预处理后,建立大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再灌注后心肌形态变化,检测HO-1基因在大鼠心肌的表达情况,测定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再灌注前使用CoPP进行预处理,可以诱导HO-1蛋白的表达上调;HO-1蛋白表达上调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细胞坏死,提高心肌组织中SOD含量并降低MDA的含量。结论:CoPP诱导的HO-1过表达可以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细胞坏死,从而减轻心肌的再灌注损伤,其主要机制与抗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96.
不同检测系统常用血清酶测定结果对比及偏倚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不同检测系统进行方法学比对分析,探讨各检测系统之间测定临床常用血清酶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EP9-A2文件要求,每天随机从临床样本中抽取8份不同浓度的血清样本,分别用两种检测系统进行相关血清酶测定,共测定5d,记录检测结果,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根据直线方程计算在某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Bc)和预期偏倚的95%可信区间,并判断偏倚性是否可以接受。结果除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在低值处的预期偏差(绝对值)大于1/4允许总误差外,不同检测系统对常用血清酶测定结果的偏差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其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结论当用2个以上检测系统检测同一检验项目时,应进行方法学比对和偏倚评估,判断其临床可接受性能,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97.
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抑郁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拉莫三嗪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07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分组、对照的方法分别以拉莫三嗪和丙戊酸钠治疗,疗程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6、8周末评价疗效,同时采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进行安全性评估,在第1、2、4、6、8周末及需要时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躁狂症状。结果拉莫三嗪组和丙戊酸钠组比较,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5.5%和51.9%,治疗第6周和第8周末HAMD总分和减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较对照组发生率低。结论拉莫三嗪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疗效优于丙戊酸钠,且前者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分析119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与药敏试验情况。方法: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进行药敏实验,按NCCL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对2007-2010年间临床分离的119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谱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的119株鲍曼不动杆菌,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89.92%(107/119),科室主要分布于ICU34.45%(41/119),其次为神经外科26.05%(31/119);2009年与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大于50%,而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敏感性最高,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大于8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不断发生变化,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高且耐药率增加较快,临床应加强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基因扩增及导流杂交技术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在子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用基因扩增及导流杂交技术对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ybrid captureⅡ,HC-Ⅱ)检测为HPV阳性的241例妇科门诊患者行HPV DNA分型检测,同时行阴道镜病理活检。结果 HPV DNA分型检测阳性者161例,总阳性率为66.8%(161/241);共检出18种HPV亚型,检出率较高的亚型为HPV 16、58、52、53型;与正常或炎症患者的42.6%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级患者、宫颈癌患者HPV DNA阳性率分别为65.6%、75.0%、91.2%和94.4%(χ2值分别为7.975、11.818、12.435、20.966,P均<0.01),用HPV DNA分型法诊断宫颈癌的敏感性为94.4%(17/18),特异性仅为35.4%(79/223)。结论基因扩增及导流杂交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较低的特异性,可用于宫颈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100.
李良  杨剑虹  戴雄凯  苏伟 《医药导报》2012,31(9):1150-1153
摘要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帕利哌酮与齐拉西酮治疗,观察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至研究终点,两组PANSS 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第1,2周末治疗组PANSS总分及阳性症状分均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7.5%,65.0% (P>0.05)。治疗组催乳素水平明显升高,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帕利哌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可靠,起效快,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